浅谈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

2015-03-01 10:27广西德保县城关镇云山小学533799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创设

广西德保县城关镇云山小学(533799)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生活实际和学生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研究心得,谈谈自己在课堂中有效创设生活情境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

有研究表明:结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那么则很难称之为有效的生活情境。

例如,教学“三角形”这一单元后,我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因为之前就观察到班上一个学生的椅子总是摇摇晃晃的,于是将这把椅子拿到讲台上):“同学们,你们能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把这把椅子修好吗?”同时,我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工具放在讲台上,有小木条、钉子以及锤子等。经过我的提示,很快就有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说干就干,班里的几名学生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就把这把椅子给修好了,椅子不再摇摇晃晃,而是变得更加的牢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往往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生活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趣味游戏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为了更加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趣味游戏创设生活情境。结合游戏创设的生活情境,对小学生来说是新颖的、非常有趣的。

例如,教学“圆”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让一位做木工的朋友做了两辆小的木推车,其中一辆木推车的轮子做成圆形,另外一辆木推车的轮子则做成正方形。正式上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选出10名同学,平均分为两个小组,让他们之间进行推车的接力比赛。比赛开始后,推圆轮木推车的小组速度极快,很轻松地到达终点,获得胜利,而推方轮木推车的小组不仅推得辛苦,而且很慢,比赛自然失利了。此时,推方轮木推车的学生大呼不公平。看到此种情况,我笑着问道:“为什么不公平呢?”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们用的是方轮木推车,而他们用的是圆轮木推车。”我接着问:“为什么圆轮木推车会比方轮木推车跑得快呢?”这个简单的问题把学生给问住了,于是我继续说道:“学完‘圆’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后,你们就会对圆的性质有更多的了解,自然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圆轮木推车会比方轮木推车跑得快了。”……在上述教学中,我结合推小车的趣味游戏,成功地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都想弄清楚究竟为什么圆轮木推车跑得快的原因,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结合生活观察创设生活情境

有人说过:“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对于这句话,我理解深刻,由此联想到可以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来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既使学生的观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之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回家认真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把这些图形画下来。”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第二天上课时,我问学生观察结果如何,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蝴蝶的形状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我发现本田汽车的标志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也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很多京剧脸谱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螃蟹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边说,一边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整个教学过程,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教学,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不断深入观察、探究,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材的这一改变,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有效的生活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不断深入探究,获得真正的发展。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创设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认识轴对称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