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学习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

2015-03-01 10:27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312030张阿利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活动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312030) 张阿利

让体验学习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312030) 张阿利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题生成,活动开展、成果展示和发展评价中让学生体验学习,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 体验学习 主旋律

体验学习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张扬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快乐场地。体验学习追求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体悟,注重的是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知识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途径,而非传统教学竭力维护的终结性成果,它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现代教育取向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当更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是如何确立探究课题,如何开展活动探究,以及是如何利用自身的个性设计出多彩的汇报形式的,并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积极、快乐的体验活动。那么,如何让体验学习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课题生成,体现主体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有一定的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主题出发,选取自身喜爱的领域进行实践探究。这是学生体验探究课题生成的过程,也是反映学生学习兴趣点,彰显学生主体精神的良好契机。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美好的愿景却迟迟未能实现,或者在实践中逐渐走样。例如,笔者在一小学五年级二班的一堂综合实践课中了解到,这堂课是以“柯桥的外来小吃”为主题的。本来这个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应该能让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大有作为的,但是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如愿以偿”,而是经过自身的一番介绍后,为学生提供了五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如柯桥小吃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及柯桥外来小吃大攻略等,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为学生“包办”了探究的所有安排。因此,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创造学生体验学习的时空,首先,必须将课题选择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出既符合小学生探究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课题,又是自己所青睐的学习领域,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体现了主体精神。

二、活动开展,倡导合作体验

顾名思义,综合实践必然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学习还处于依附成人的帮助阶段,自身并没有过多合作和交流学习的意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带来的问题、争议、配合、互补等要素,并在逐渐的磨合中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的“我们的眼睛”一课时,教师虽然可以将眼睛的结构、作用以及视力等需要研究的知识全盘抛给学生,但是这样就不是所谓的综合实践课了,学生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关于“眼睛”的知识。相反,如果教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则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生针对小组确定的课题,制定活动计划表,并在小组内讨论、修改、完善这一活动计划表。之后,学生再根据不同的分工,对“眼睛”展开一番探究,最后聚在一起,分析、处理、讨论、总结收集到的材料,并最终确定研究结论或成果。这样一来,对“眼睛”这一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方式,体验学习在此得到充分显现。

三、成果展示,彰显个性之光

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精心准备好汇报这个环节,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对汇报材料和形式进行审查时,要精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为前提,指导学生更好地准备汇报需要的材料、道具和多媒体等,让学生在汇报中彰显个性,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的“水的调查”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水污染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记录、实验和分析。而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则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成果,并将班级的桌椅按照小组数量事先进行拼凑,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事实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教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结果,有的小组以现场采访的方式展示成果;有的小组以新闻联播的方式报告情况;有的小组则以实际情境再现来还原生活中水资源利用的现状;等等。总之,每一个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各有分工,学生都在充分体验和享受这一过程。

四、发展评价,享受成长幸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观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改进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终极关怀,从而改变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功能取向,以多元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介入科学的评价过程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但这个目标并非一个硬性的、可见的要求,而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相反,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过程体验、经历表现是该课程关注的重点,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成长,而且能让他们在体验中不断获得反思和改进的机会,激发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动力。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围绕“校园垃圾”的主题展开综合实践调查时,我们的评价并非只是关注学生在对待校园垃圾的态度上,也不是为了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情况,对他们进行等次划分,而是要关注他们在分析课题、小组分工、活动计划设计、活动开展过程、成果展示、反思反馈等环节中的综合表现,从中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因材施评”,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自身的调查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可以说,“校园垃圾”这个活动主题只是学生表现自我、改进自我和发展自我的一个媒介,其核心的主体在于学生,核心的内容在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结果评价应充分体现评价的自主化,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评价。

1.成长档案袋

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名为“成长足迹”的档案袋,内容包括:“采蜜卡”(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智慧卡”(创新设计和想法建议)、专题研究论文、作品照片以及小红花、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证书等资料。

2.三分钟活动反思

利用每学期最后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体会,重点围绕“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口头陈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对学生作合理的评价。

3.三级评议表

每次小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

由此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尽量纳入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和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联动作用,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学生喜爱的无负担、无压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小学生的大脑发育程度还未完善,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都刚刚获得萌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体验学习的情境,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需求,让体验学习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

(责编 钟伟芳)

G623.9

A

1007-9068(2015)06-078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