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的四条路径

2015-03-02 00:48江苏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222003葛高中陈嬿竹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5期
关键词:校本民间基地

江苏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222003) 葛高中 陈嬿竹

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的四条路径

江苏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222003) 葛高中 陈嬿竹

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学校将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完善规划、践行方案。学校秉承“高位设计建设理念、精细实施建设规划”的基地建设宗旨,逐步呈现出“以名师经营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的建设格局。

课程基地 民间美术 建设路径

建设课程基地即是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措施,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绿色通道。为了优化整合校内外区域资源,体现课程基地建设效益最大化,我们做出了“连云港市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基地”的建设定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思考,初步形成基地建设的四条路径,简述如下。

一、挖掘内涵,致力建设课程基地“核心文化体系”

1.形成“普爱·和美”核心理念

我们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江苏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遵循传统的美学思想,以学校积淀已久的“普爱精神”为思想内核,逐步形成了民间美术课程基地“普爱·和美”核心理念,即建构具有民族精神的创新人才平台,促成师生素质的主动发展。我们旨在将特殊发展建立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和谐教育、感悟和谐之美、实现教育大“美”理想。

2.建设“现代中式”学科文化

我们立足于“现代中式展馆”的建设,着力于“现代中式”教学重难点的模型建构,以实施美术教学基本内容为基础,以实施民间美术校本课程为抓手,在传承民间美术艺术精髓的同时,挖掘民间美术的时代契合点以及现代化创作技艺,并逐步实现跨学科融合。

3.树立“遵善方案”行动宗旨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方案为行动纲领,但又不完全受限于方案。根据最新研究动态和实施过程的发展变化,适时对原有方案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完善。以方案指导过程,以过程充实方案,确保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4.建构“主辅并进”科研格局

我校与此相关的市级重大课题“连云港市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基地的建设研究”于2013年1月被确立为市精品课题培育对象。我们以此为主课题,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长期课题“小学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民间手工布艺课程开发及应用研究”为辅课题,形成了以民间美术课程建设为核心的课题研究体系,夯实多个着力点,建构“主辅并进”科研格局,有效助推基地内涵建设及价值彰显。

二、建设阵地,全力打造课程基地“和美教学环境”

1.打造“一体化”设施场地

我们全力建设以民俗坊、操作室、名师工作室、信息中心、创作中心、现代中式展馆为一体的实施场地。现已完成民俗坊、操作室、名师工作室、信息中心的建设,创作中心与展馆已与相关单位鉴定协议,已完成了效果图的制作。此外,教室内多媒体设施、钢丝展架、布纹展区以及图书角的统一规划和设计,使学生在特色鲜明的教学主阵地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营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两年以来,我们致力于营建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征,彰显和美文化的育人环境。如三风设计、二十四节气浮雕廊柱、京剧人物墙裙、走廊牌匾、文化长廊等,每一寸空间都被赋予了美育功能,整个校园就像是承扬民间美术的无声课堂,体现了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高度和融与统一,也诠释了我校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理念。

3.建设“互动型”信息平台

我们通过“人机互动”软件、学科网站、数字美术这三种现代技术手段,为民间美术课程基地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从普及基础到专业提升,再到数字美术的创新。民间美术学科网站,集成了课题研究、教学素材、课堂实录、实验教学、生成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永不结束的课堂”。美术数字化是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创新项目,学生通过手工绘画结合数位板在电脑上进行绘画,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纸张和颜料,更利于学生操作中的人机互动、自助创作及多样化展示。

4.研发“套餐式”校本课程

我们依托课程基地,打造套餐式校本课程。保留初期开发的《走进年画》校本教材,研制出校本课程系列之——《民间布艺》,并将继续开发民间布艺系列校本课程。在研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科学规范的线型链式管理模式,具体程序为:调研定位→研发申报→学校审批→撰写提纲→印刷使用→实施教学→教学评估。完善丰盈的校本课程研践体系充分满足了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求,是基地课程内容的有效补充。

5.挖掘“多层次”竞赛资源

我们积极利用学科优势,挖掘具有创新特色的竞赛资源,如:进一步完善民间美术艺术节,培养学生发展和创新民间美术的主体意识;举办“民间美术创想绘画”比赛活动,使学生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倡导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省市科学幻想画大赛、市第三届艺术大赛、市第四届艺术展演等,通过多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优化团队,着力建构课程基地“个性化师训模式”

1.常态教研,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的美术教研活动以两周一次集中研讨和自主学习反思相结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是课程基地建设研究的原动力。美术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深入研讨问题、实践验证假设、有效解决问题、行文表达思想,在各类培训、各级获奖、主流发表、课题研究、交流讲座等方面成绩斐然。

2.专业提升,搭建师资培训平台

我们积极为美术教师搭建师资培训平台,先后组织美术教师前往北京参加“教育部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前往镇江参加“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训”、前往常州参加“江苏省数字美术专业研讨会”等。同时,我校还邀请省市美术专家入校交流指导,定期开展作品展评,有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3.青蓝结对,建立长效研训机制

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集中本校美术学科的精英力量,成立名师工作室,在市区教育局相关部门指导下,以“指导+研训”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教材、教法等研讨交流活动。初步呈现以课题研究引领基地建设,以“名师工作室”承载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4.社会支教,专业示范辐射他人

我校充分利用周边有利资源,挖掘社会特色资源,成立以学校为中心,社会机构为载体的教育体系,与我市博物馆及民俗博物馆成为共建单位,并多次成为连云港市师专美术系学生实习培训的基地,给予师专学生美术教育指导。同时,美术教师积极参与区局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效果好、认可度高。

四、延展体验,合力开发课程基地“实践创新途径”

1.校本课程途径

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科的组成部分,在教科书上有代表性的介绍,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丰富性严重不足。民间美术系列校本课程的研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异彩纷呈的民间美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渗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以及创新探索的变革精神。

2.课程整合途径

我们依托课程基地,突出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构建教学“新课堂”,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如思品学科着力于培育民族精神,语文学科着力于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图文资源,科学学科着力于剔除年画中的封建糟粕、弘扬科学知识……

3.社团活动途径

基地建设过程中,针对有着浓郁兴趣爱好与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布老虎社团、布花花社团、开心布社团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多个社团被评为市、区十佳社团和优秀社团,并获得市区局领导的赞誉。

4.综合实践途径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建设理念,以“特色育人、特色立格、特色强校”为价值选择,将民间美术与综合实践相结合,制定了“开发资源、挖掘内涵、面上推进、点上深化、全员参与、常态实施”的推进目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班一种民间美术特色,每周一节民间美术指导课,每月一次民间美术相关社会实践。

5.校外体验途径

我们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借力比邻而居的市民俗博物馆和我校校友彦涵博物馆的丰富资源,遵循室内外配套、校内外联动、学校与博物馆共建的行动宗旨,通过举办民俗专家讲座、开设基地课程等形式实现区域无缝对接、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合作实现双赢,以此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加快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步伐。

两年多来,我校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不仅活化了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途径,形成了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因素联动的“生态系统”,还助推了师生专业成长,在全市小学美术学科团队中独树一帜,被称为“建国路小学美术教师现象”,区域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学校特色建设成效彰显。

(特约编辑 陈兮琰)

G623.75

A

1007-9068(2015)27-066

猜你喜欢
校本民间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的基地我的连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