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化发展中“过度集聚”问题的思考——基于迂回生产分工模型视角

2015-03-03 02:12王必达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

魏 涛,王必达

(兰州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兰州 730020)

关于城市化发展中“过度集聚”问题的思考——基于迂回生产分工模型视角

魏 涛,王必达

(兰州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兰州 730020)

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城市发展在空间上越来越呈现出集聚的特征。适度集聚对提高经济效率有积极作用,而过度集聚则会导致经济效益低下。通过构建一个含有交易成本的迂回生产模型,分析了过度集聚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劳动的空间集聚导致分工过于细化,超过了最优分工程度,进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并就此提出了过度集聚的识别方法及其破解途径。

关键词:迂回生产;交易成本;过度集聚;破解途径

1 相关文献评述

从经济活动集聚视角研究产业空间布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最早从Marshall开始,他认为大量企业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可以形成“产业区”,该“产业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从地区企业集中获取外部经济,促进地区发展[1]。此后的新经济地理学将经济的空间集聚与规模经济等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根据集聚经济经典理论,集聚的外部经济主要是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投入品规模经济和技术外溢效应[1,3]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比较著名的有范剑勇[4]、陈良文[5]等。这类研究主要基于集聚度与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二者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正相关性越大,经济发展越快。然而随着企业空间集聚的逐步壮大和规模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和资本要素的过度密集则日益明显,过度集聚效应显现。本文正是从经济发展空间集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出发,探讨空间过度集聚负面效应产生的机理和破解途径。

最早涉及过度集聚研究的是冯·杜能[6],其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高价地租和高生活成本导致厂商在区位选择上会避开高成本的市中心,这是过度集聚效应在区域发展上最直接的表现。国内对空间集聚负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产业集聚负效应的研究。汪彩君、唐根年[7]以2007年长三角六大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探寻产业集聚度与利润的内在关系,并依照集聚效率指标对集聚类型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聚集过度、聚集适度与聚集推进三类;吴颖、蒲勇健[8]以空间经济理论为基础,将中心和外围两个区域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区域福利模型,阐释了区域过度集聚负外部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计算得出适度集聚是区域福利最优条件的结论。

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发现:空间集聚使得分工越来越细,单一分工导致效率低下、交易成本上升、空间成本上升,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所论述的“过度集聚”是指在特定生产条件下一种或多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投入过多、分工过于细化、迂回生产链条过长、交易成本过高等因素的作用造成生产阻塞而导致产出降低的现象。

2 过度集聚的形成机理

空间集聚的特征是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的集中,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劳动在一个地区集聚。本文将构建一个劳动分工模型来阐释过度集聚这一现象。

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为例详细阐述了分工的好处,而对分工有更深入分析的是阿伦·杨格和杨小凯。杨格[9]在《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中分析

了分工、交易成本和市场范围三者的内在关系,认为分工实现收益递增是通过迂回生产——先生产资本品再用资本品生产消费品,这种由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称为“市场规模经济”;杨小凯[10]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和报酬递增的核心思想是: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对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分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否实现高水平分工与交易效率有关。

迂回生产的思想表明分工越细化越有利于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但是迂回生产链条的加长必然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必然存在最优的迂回生产方式使得社会产出最优。本文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中间产品多样化模型构建含有社会交易成本的中间产品多样化模型,通过分析劳动分工的程度来阐释经济在空间上过度集聚可能导致的负效益。

2.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

模型中社会产品生产分为最终产品生产和中间产品生产,其中最终产品生产是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超额利润;中间产品生产由于有研发投入,其产品市场是垄断市场,有超额利润。将最终厂商与中间产品厂商的交易成本分为两类:一种是随产品交易量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可以称之为边际交易成本;另一种是随着中间产品交易商数量变化而变化的交易成本,可以称之为固定交易成本。

最终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0<α<1,yt表示 t 期的最终产品生产,l 表示劳动投入,xi表示 t 期第 i 种中间产品的投入量,b 表示单位中间产品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即中间产品的边际交易成本,m 表示与每个中间产品商进行交易产生的一次性交易成本,即第一次建立交易的固定交易成本,Mt表示 t 期的中间产品种类,α 为生产参数。

中间产品生产商具有垄断性,假设中间产品生产只需要最终产品,且投入比为1∶1,即1单位的最终产品投入就能生产1单位的中间产品;假设最终产品的价格为单位价格1,中间产品相对最终产品价格为Pi。

中间产品的生产函数为:xi= yi。

2.2 最优中间产品种类

社会生产总值衡量的是最终产品价值,但由于最终产品有一部分会用于中间产品的生产,所以整个社会的最后产品,即GDP为:

从生产函数可以看出,中间产品具有对称性,所以在最优生产时,各种中间产品的投入量应该一x=样,可设i,其中 X 为总的中间产品投入,则社会生产总值可以化为

探讨中间产品种类对于社会生产总值的影响可以通过对 Mt求导,可得

在最优中间产品种类存在时,上式等于0,可得最优中间产品种类为:

上式中,由于所有的参数都大于0,说明存在最优中间产品种类 Mt使得社会生产总值最多。

为了证明该点是社会生产总值的最大值,需要对 Mt求二阶导,可得

通过求社会生产总值对中间产品种类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可以知道,在M*t处,社会生产总值得到最大值。中间产品种类在[0,M*t]时,中间产品种类 Mt的增加将会提高社会生产总值;而中间产品种类在[M*t,∞)时,中间产品种类 Mt的增加会降低社会生产总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所有参数给定的情况

下,经济体存在着最优中间产品种类来实现迂回生产的最优。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中间产品种类低于最优中间产品种类,通过分工细化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而超过了最优中间产品种类,过多的中间产品的迂回生产是没有效率的,将导致过度集聚而产生负效益。这时,可以通过改善决定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的参数,提高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实现分工的好处。

2.3 实际中间产品种类增加对GDP增长的决定

下面分析实际中间产品种类增加对GDP增长的影响。

将总的中间产品投入

代入GDP的决定式,可得

社会生产总值的每年增量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GDPt的增长率等于中间产品种类的增长率(当然,必须是此时中间产品种类小于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

从GDP的最终增长率看,经济的持续增长来源于中间产品市场的发展,因为社会中间产品种类增加,迂回生产的生产链加长,社会分工细化,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因此,可以认为是分工的细化导致了经济增长,但是社会最后中间产品种类必须小于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否则社会分工可能是低效的。所以,地区的空间集聚在理论上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不仅会提高社会最优的中间产品种类,而且会提高实际的中间产品种类,如果实际中间产品种类低于最优中间产品种类,这时的空间集聚是有效率的;二是如果实际中间产品种类高于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这时集聚导致的分工是低效率的,在实践中表现为过度集聚。

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存在过度集聚并不是看资源和要素在一个地区多大程度上集聚,因为资源和要素过高的集聚度并不一定会导致过度集聚的现象产生。判断过度集聚的依据是一个地区的实际分工水平是否超越了在该地区的制度下能够承受的最优分工水平。

3 过度集聚的识别

从前面的理论模型分析中,我们认为过度集聚是由于集聚导致的分工细化超过了最优分工水平,从而致使分工效率低下。在具体识别过度集聚的时候,我们可以估计出各个系数的具体值,以求得最优中间产品种类,通过比较实际中间产品种类与最优中间产品种类来判断是否存在由过度集聚导致的分工无效。但就估计各个系数而言,在具体实践中完全统计判别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更加简单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考察分工来探讨集聚对于经济效率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边际劳动产出与劳动集聚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边际劳动产出与劳动集聚度的关系图

在图1中的第Ⅰ阶段,劳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度低,地区的集聚度低,劳动分工度低,因此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出低;在第Ⅱ阶段,随着劳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地区的集聚度上升,劳动分工细化,使得劳动边际产出增加;在第Ⅲ阶段,虽然劳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度依然在增加,但是此时的分工过于细化,超过了最优中间产品种类,使得分工无效。

假设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分配满足欧拉公式:Q=MPL* L + MPK* K ,即劳动和资本将会分尽所有产出。在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工资 w=MPL,即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出。因此,我们考察工资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一个地

区是否存在过度集聚导致的分工无效问题。当工资 w 随着劳动在空间的集聚上升,说明集聚导致了边际劳动产出增加,集聚导致的分工细化是有效率的;反之,集聚是无效率的。

对于地区 i 而言,同理可得。

其中,wit为i地t期的工资,wi(t-1)为 i 地 t-1 期的工资,pit为 i 地 t 期的物价上涨水平,git为 i 地 t 期的技术进步,为 i 地 t 期劳动的边际产品变化。

假设各地区的 pit和 git等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pt和 gt,工资增长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劳动边际产出的差距,并进并进一步假设全国的劳动边际产出,这是因为,如果全国的劳动边际产出不为 0时,我们可以看作是全体的技术进步,因此包含在gt中。所以,

通过对各地区工资变化率与全国平均工资变化率(即实际劳动边际产出变化)的比较,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变化情况,如果说明>0,劳动边际产出增加了,该地区集聚的经济效益处于第Ⅱ阶段,集聚的效益为正;反之,劳动边际产出下降了,该地区集聚的经济效益处于第Ⅲ阶段,则存在过度集聚的问题。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空间集聚的效应主要通过同时提高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和生产中的实际中间产品种类来实现,不顾及社会最优中间产品种类,盲目地增加中间产品种类并不能实现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甚至出现过度集聚的现象。

从城市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交易集聚化的空间秩序,是保障广义的交易进行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集合体[11]。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过度集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实际的集聚导致的分工超过了最优的分工水平,使得集聚没有体现出效益。防止过度集聚的产生,还是要从优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入手。

第一,通过提高信息质量,减少市场信息逆向选择的影响,降低交易成本。信息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就具体信息而言,其在经济当事人中的分布不均及其在生成和传播中的困难,使得信息完成由买方到卖方的“跳跃”是不易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导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定义市场化,也就是说市场化就是不断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过程。

第二,通过强化企业网络建设,促进企业网络形成,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网络组织是一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优制度安排,如通过网络化管理提升区内的仓储物流效率,能使产品边际交易成本大幅下降。通过建立发达的交易系统,可以促使中间产品边际交易成本的降低,提高社会分工程度,从而促进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增加。

第三,通过深化企业组织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众所周知,能够促使交易成本降低的组织形式会使分工优势更好地显现,从而促进“迂回生产”的扩大发展,而具体组织形式的推陈出新与创新发展,这既是交易成本降低的因,也是交易成本降低的果。如果预期交易成本下降,就会使交易效率大幅提升,上下游企业间分工呈现垂直化。

第四,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政府定位及其职能转变对集群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城市经营管理是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有机结合,作为当地政府必须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清晰职能定位;建立权力清单,划定权力范围;依法治官,依法治权;等等。亚当·斯密和弗里德曼的核心思想都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制定符合公共利益的游戏规则。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A.principles of Economies [M].London:Macmillan Press Led,1890:37.

[2] 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M]. Mass:MIT Press,

1991:42.

[3] O’Sullivan A.Urban Economics [M].Boston MA: Irwin McGraw Hill /Irwin,2009.

[4]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11):72-81.

[5] 陈良文,杨开忠,沈体雁,王伟.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2009 (1):99-114.

[6] 约翰•杜能.孤立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 汪彩君,唐根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生产要素拥挤与集聚适度识别研究[J].统计研究,2011(2):59-65.

[8] 吴颖,蒲勇健.区域过度集聚负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方法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8 (1):106-115.

[9] Allyn A Young.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J] .The Economic Journal,1928(38):527-542.

[10]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1] 任少波,陈国亮.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与城市体系形成演化机理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6):24-31.

责任编辑:沈 玲

Consideration on “Excessive Agglomeration” i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Circuitous Production Division Model

WEI Tao, WANC Bid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73002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pace is increasingly featured by agglomeration. Moderate agglomeration plays an active role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whil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leads to low economic benefit. Through developing a circuitous production model with transaction cos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showing that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labor results in the detailed division which exceeds the most optimal level of division, and furher leads to the high transaction cost, and based on this, it provides the solutions to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Keywords:circuitous production; transaction cost;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solution.

作者简介:魏涛(1991-),男,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王必达(1964-),男,甘肃庄浪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0741-2014)

收稿日期:2015-03-13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5)05-0027-05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高等教育收费之本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