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大学体育素质教育

2015-03-07 05:52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050061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素质教育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050061)

浅谈如何加强大学体育素质教育

胡浩 王园园(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05006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使他们在积极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并通过耐力锻炼来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意义,积极地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在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正确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并让他们掌握有关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使体育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才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情况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通过锻炼,逐渐地掌握更多的体育运用技能,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能够通过克服锻炼过程中的疲劳感获得坚韧的意志,使他们养成勇于面对困难的本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体育教学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使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学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强制性要求学生进行枯燥、反复练习的做法,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有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体育运用的技能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进行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把这种枯燥的练习方式用丰富多彩的运用形式所替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二)体育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体育运用的技巧,并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对体育运用项目的学习效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没有压力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才敢于积极地表现自己,轻松地进行动作和技能的探讨,并对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和教师进行探讨,提高教学效率。

(三)体育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体差异

大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既包括性别差异,还包括身体差异、心理差异等因素。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教学内容的吸引,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探究,使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获得发展。

二、从素质教育出发,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探究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获得较高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师要让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观,使他们重视体育锻炼的意义,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征,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新练习,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要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把体育锻炼当成终身的运动来坚持,使他们通过积极的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探究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让他们正确看待体育学科,并付出积极的努力进行体育锻炼,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指导下,使大学体育实现高效教学。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运动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在让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他们时刻保证自己身体不受损伤的情况下加大训练强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后,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他们制定相应的练习量,改变传统教学中统一布置练习任务的做法。这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身体素质决定的,一些学生对于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很轻松就能完成,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运动量就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的情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视安全,并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使体育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

总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有效的锻炼和引导,实现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学目的。教师要深入探究大学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体育运动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项目的锻炼,并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