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构成视角浅析“音乐空间”——以奥尔夫音乐为例

2015-03-09 07:15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414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
关键词:紫荆段落线条

张 春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系 414000)

音乐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不同在于,它的呈现方式是抽象的,需要人们用听觉去感知、想象、理解。但它和其他艺术又有相互联系。就像建筑物的外表风格、内部结构、整体布局与音乐的个性、乐句、段落的统一、吻合一样。再现于我们的视觉与听觉当中,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德国哲学家谢林所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1。这句话背后的内涵,实际就是音乐的空间。走进音乐的空间,同时以跨学科的思维来掌握对音乐空间的理解和思考,需要找到风格、线条与段落三个基本切入点。

一、音乐的空间风格

各种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组成音乐的风格。各种要素的结合产生显著或独特的音响效果。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建筑风格滋生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北方建筑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总的建筑风格是开朗大北方民歌表现出宽宏大气、豪放恣意的特度。以黑龙江民歌《茉莉花》为例:这首《茉莉花》演唱速度较慢,节奏舒缓有抒情性。和其它地区的《茉莉花》旋律比较,在第一个乐句的两个短句后面都加有很长的拖音,这使演唱风格开朗而富有表现力。旋律进行中跳进较多,出现三度、八度跳进,演唱错落有制;声音高低起伏变化,音高上突然大的变化使风格更显现出大气和奔放,表现了北方民歌的棱角与热情,更具有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而南方建筑自由灵活,庭院较狭,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在作曲家的笔下南方音乐中歌词都比较含蓄,旋律多表现婉转、细腻、抒情的特点。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整个旋律以极近为主,很少有八度跳进,旋律平和、流畅,演唱风格婉转、平和、细腻。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很密集,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大量运用使音乐节奏显得轻快、活泼,具有轻松而俏皮的特点。整个演唱就宛如南方建筑特点婉转、细腻、抒情,而充满诗情画意。由此,音乐在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风格能润育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音乐的空间线条

音乐的空间线条,简单地说,就是音乐的旋律。旋律线条,有长,有短,有清淡,有浓烈。音乐的不断运动,声音不断的振动,在我们的听觉里,形成了音乐的线条。音乐家通过对这些音乐线条的把握和使用,塑造了音乐的空间。如:让人感到震撼与感动的巴拿马的昆恰民居,这是一个能成功解释音乐空间的鲜活例子。分析昆恰,我们可以看到,远景是已经完成的泥墙,近景是泥墙的内框结构。如果我们将一道道横木,想象成一条条音乐的声音线条,有单线条,有多线条,积少成多,相加结合,就仿佛盖起了一座昆恰的内框结构。而如果一道道的横木,第一道,小提琴;第二道,中提琴;第三道,大提琴,这相当于不同的音色,给这个音乐的墙上了色彩。而很多道横木在一起运动,这些横木就仿佛声音的线条一样,交织成了一个庞大的交响乐。这使人一看到建筑就会联想到音乐一篇篇的宏伟乐章,音乐一段段多彩的旋律。2建筑艺术转化为音乐艺术在这里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又如德国作曲家帕赫贝尔的《卡农》,卡农即轮唱,相同的声音线条按照固定的时间差,先后进入,齐头并进,错落交织,但在最后一块撞线。作品中,作者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八个音构成的低音线条,形成了音乐空间的柱子。随后每一次叠加的线条也都在八个音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先后出现,一次叠加。依次出现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无论怎么变化,这些层次构成了音乐的线条,作曲家在把握这些线条的过程中,便成功地塑造了音乐的大厦。八根柱子的低音线条,从头到尾28遍,上面的线条与这八根柱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纵横交错。我们聆听时,连续听四遍,第一遍听第一层,第二遍听第二层,能听到线条的运动,在相互干扰,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聆听音乐的空间。大型乐队作品,不是很好把握,如: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在他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中,其所设计的天罗地网声音是很好的例子。在这部伟大的尝试中,它有两个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全部是基本线条,也就是旋律。人们看到的第一主题,是一个单旋律主题。它是一种单旋律运动态。这个单线条,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乐器,很多音色在一起,互相交织,互相错落,但是不管它多复杂,人们在听觉当中,都能很清楚感受到整个作品最外观的那一个线条。换句话说,本杰明布里顿让人们很清楚地听到了他想让大家听到的东西。

多线条的空间运动态是本杰明布里顿设计的第二个主题。作品先由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依次奏出,形成木管组的第一层音乐线条。接着弦乐组的小提Ⅰ、小提Ⅱ、中提、大提、低音大提第二层音乐线条依次出现,木管组同时参与工作,竖琴出现。然后,第三层音乐线条,铜管组相续奏出。第四层音乐线条,打击乐整齐出现。多层音乐线条百舸争流,最终复归大海,最后以一个强有力的尾巴来压住了前面庞大的音乐的空间。最特别是这个音乐主题采取了中国合唱作品《我们都是神枪手》那样的轮唱方式,依次出现。首先单线条先出来一个,单线条再出来一个,固定的时间差,不同的时间点位,出相同的线条。立体垒加,不同积累,最后形成一个庞大声音的天罗地网。本杰明布里顿在使用第二主题的过程中,他有意地回避了线条的清晰度,没有像第一主题那样,他要让我们听到一个很清楚的目标,一片混合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一起共同交工织,在最后撞线的时候,回到第一主题,就仿佛百舸争流,最终复归大海,产生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境界。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不难知道,音乐的空间是由运动的声音线条完成的,运动的线条应该被人们牢记,并成为音乐空间的第一构成要素。

三、音乐的空间段落

先哲黑格尔对音乐与建筑的关系有这样的叙述:“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3音乐的段落就是作曲家有组织地使用音乐线条而形成的结果。在中国古诗词当中,有四句体,四句成一首诗;有八句体,八句成一首诗;还有多句体。音乐也一样,四个线条,四个旋律,构成一段;八个线条,八个旋律,构成一段;多个线条,多个旋律构成一段。所以,在理解音乐的段落时,不妨类比一下中国的古诗词。同样,音乐的段落在空间当中,就仿佛是建筑中的一间间屋子,一栋栋楼,一幢幢的建筑,一座座院落。如:北京故宫的紫荆城,在这可以得出空间的段落基本经验与认识,紫荆城是中国古代建筑集大成的艺术品,也是全世界在宫殿方面的建筑瑰宝。但它无论多大,多么复杂,多么绚烂,多么令人觉得叹为观止,那也是一间间的屋子盖起来的。换句话说,屋子只不过大点小点,广场只不过大点小点,亭台楼阁可能复杂点。但实际上它的基本构成材料,那都是一间一间的屋子。紫禁城的设计家们,在设计这个建筑的时候,赋予了很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建筑是一个一字贯穿的格局,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三大殿构成了整个前宫的依次分布结构。大殿一间间地展开,实际上,这个直线的背后是圆形。三大殿的中和殿,之所以起名为“中”,原因就是它是紫荆城建筑群的圆心,这其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传统哲学里面说的天圆地方。此外,紫荆城三大殿在建筑学上存在一个很大的悬疑,这个悬疑就是三大殿的高度,这些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会高-低-次高,而不是越来越高或者是越来越低?实际上,这里面又有另外的一个玄机,就是中国的建筑设计家们,它提供给我们这些故宫的使用者和参观者一个另外的侧面的视点观察角度,在三大殿的七方,我们实际上还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巨大的,但是你不注意一定不会发现的空间圆形,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经常提到的虚实相生4。

从以上例子得到两个启发:第一,音乐的段落就好像音乐的一间间房屋,音乐的段落也就好像是建筑的一间间的房屋。第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存在一些新的聆听角度,我们以为我们听到了,但也许并不是音乐的全部,就好像我们见到了紫荆城一样,你见到了,并不一定是紫荆城的全部,或者不一定是紫荆城的真相。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末乐章《欢乐颂》主题。乐章的音乐段落由序奏+句1+句2+间奏+句1+句2+句3+句4+尾声组成。首先在序奏之后,有两个最重要的句子,他们都是最重要的段落出现前的预备。进入最重要的段落以后,大家可以听到,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接着一个小小的展开,就是第四句。这四个句子,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就好像是紫荆城三大殿形成了前宫一样。整个这段音乐,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作曲家回避了一个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音乐线条,而这个音乐线条,是虚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末乐章《欢乐颂》主题。这是一个单独的段落,但有四句。它构成了大家听到的音乐实体上方音乐的空间。

四、总结

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大家在聆听音乐中可以将建筑和音乐之间的风格、段落,或者是建筑中复杂构成和音乐中的复杂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的关系。这种比较有可能更新大家的听觉经验,而音乐最大的快乐就是有新的发现。在掌握对音乐空间的理解和思考,在分享音乐作品时找到三个最重要的切入点。那就是音乐的分格、线条与段落,掌握了这三点,在以后的磨练中大家将逐渐会越来越感受到音乐确确实实是一种关于空间的综合艺术。

注释:

1.林华.音乐爱好者[M].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0-12:32.

2.王昀.论音乐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对应性[J].华中建筑,2001(4):47-52.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C]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29.

4.胡健.虚实相生—中国美学史学习札记 [J].1983.1,69.

猜你喜欢
紫荆段落线条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线条之美
《新千里江山图》
心理小测试
清华的记忆像校花紫荆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紫荆永恒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紫荆铿锵巾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