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胃癌晚期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2015-03-09 11:28池丽敏孙一曹红敏方佳彦胡莹莹肖鹏李茜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卡培生存期胃癌

池丽敏 孙一 曹红敏 方佳彦 胡莹莹 肖鹏 李茜汝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胃癌晚期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池丽敏 孙一 曹红敏 方佳彦 胡莹莹 肖鹏 李茜汝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82例接受一定周期数的一线联合化疗并且达到疾病控制或稳定的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胃癌晚期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卡培他滨;胃癌;维持治疗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1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但仍有一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且胃癌易复发和转移,相关研究[1]指出,晚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联合化疗,旨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以卡培他滨为代表的氟尿嘧啶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为了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胃癌晚期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82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一定周期数的一线联合化疗并且达到疾病控制或稳定的胃癌晚期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接受一定周期数的一线联合化疗,嘧啶类联合铂类或紫杉类化疗药物,化疗周期4周期以上,化疗效果根据实体瘤通用标准评价为稳定以上者。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一般情况好,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9.6)岁。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3±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卡培他滨治疗,21 d为1个周期,前14 d每日口服卡培他滨1.0 g/m2,休息7 d后进入下一周期化疗。每月所有患者进行1次复查,包括腹部CT、MRI、癌胚抗原等,若患者合并有全身疼痛,则行全身核素骨显像(ECT)检查。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病灶彻底消失,病理性淋巴结短径<10 mm,维持时间4周以上;部分缓解(PR)∶靶病灶长径之和缩小50%以上,维持时间4周以上;稳定(SD)∶病灶变化在部分缓解和进展之间,维持时间4周以上;进展(PD)∶靶病灶长径之和增加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毒副反应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癌药物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主要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分为0~4级5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观察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以及消化道系统,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无4级不良反应。见表2。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表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n=41]

3 讨论

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约5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胃癌异质性较高,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转移,易发展为胃癌晚期。目前对于胃癌晚期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姑息性化疗,尽可能的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使患者在生存期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全身性化疗是目前胃癌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随着化疗时间的累积,化疗药物带来的毒性累积作用会越来越明显,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而停止化疗[3]。而患者一旦停止化疗,原先的病灶又将很快出现进展。

针对上述情况,有学者[4,5]提出了维持治疗这一新的治疗模式,并在研究中证实了临床优越性。卡培他滨属于5-Fu的前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高,避免了胃肠外给药的屏障问题[6]。卡培他滨口服后首先以原形进入循环系统,在肝内转化成为5-DFCR,随后在肝脏及肿瘤组织中转化为5-DFUR,最后转化成为氟尿嘧啶,发挥化疗作用。卡培他滨、5-DFCR、5-DFUR无细胞毒作用,转化成为氟尿嘧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好。本研究中,口服卡培他滨的胃癌晚期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以及消化道系统,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无4级不良反应。卡培他滨化疗效果可靠,本组研究中,相对于未使用化疗药物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占优,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8例,进展仅为3例。

综上所述,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胃癌晚期临床疗效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肿瘤,2012,32(2):109-114.

[2]王爱英,张毛讲.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2,9(6):58-59.

[3]李元方,周志伟,李威,等.卡培他滨联合洛铂对比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进展期胃癌D2术后辅助化疗.广东医学,2012,33(9):1324-1327.

[4]王刚,郝勤玲,刘旭,等.替吉奥或卡培他滨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老年复发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44-346.

[5]巴楠,吴敏,王丽娟,等.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72-673,676.

[6]卢志文,卢光,黄俭,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72-1174.

2015-05-05]

∶523320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猜你喜欢
卡培生存期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