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义建构过程的企业碳信息披露动机分析

2015-03-09 08:39王卿丽
会计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

王卿丽

【摘 要】 碳信息披露作为碳排放管理的一种政策工具,是企业承担环保责任的行为体现。国际碳信息披露组织是国际碳交易信息披露和报告的主要模式和国际标准。文章运用意义建构理论,借鉴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报告的内容框架,分析了企业碳信息披露活动行为,揭示了企业行为主体对碳信息披露的内在动机,将企业碳信息披露活动视为企业内部行为主体对碳信息披露认知表象的一种展现,这种认知过程和语言表现是形成企业行为的内在基础。通过剖析企业行为主体碳信息披露的驱动因素,为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监管和治理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 意义建构; 动机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5;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66-03

一、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各领域纷纷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在《京都议定书》中构建了碳减排的三种机制,即排污权交易(也称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共同履行机制。减排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碳信息披露做必要支撑。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公众公开企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战略、关系到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与机遇等信息。研究碳信息披露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大环境监管与治理提供合理建议。作为碳减排治理与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和一种政策工具,加强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本文运用意义建构理论,分析企业行为主体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语言及意动过程,将企业碳信息披露活动视为企业行为主体认知表象的一种展现。分析各层行为主体的认知和语言表现,为探究形成企业行为特征的内在基础和驱动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二、碳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碳信息披露方式

碳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从指标性质类型看,管理方针类如减排理念、管理结构、体制、制度、措施等为定性披露;绩效考核类如碳排放数据、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能源循环利用率、投资情况等业绩指标为定量披露。从要求程度分,有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目前我国采用自愿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形式。

(二)碳信息披露渠道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披露碳信息的渠道呈多样化、多元化态势。国际上,主要依托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简称CDP),在国内,主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年报、CDP项目报告渠道披露相关信息,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司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披露碳信息。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年报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和特殊行业,这种渠道是通过法规约束企业的行为。而CDP项目、公司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更具有自愿性披露倾向,是以道德形式约束企业的行为,其中企业自身网站披露正面影响多,媒体报道更关注企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碳信息披露内容

国际上,CDP报告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邀请全球500强企业参与碳信息自愿披露,调查内容全面反映被调查企业在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机遇、战略和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气候变化治理等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CDP基本框架为:(1)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机遇、战略和减排目标;(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3)温室气体排放管理;(4)气候变化治理。在国内,碳信息披露主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环境责任部分体现,碳信息披露内容没有单独详细分类。由此,我国现阶段对碳信息披露内容的界定不够规范,应借鉴CDP框架内容,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进行规范,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地位。

三、意义建构理论下碳信息披露行为的内在机理

意义建构理论认为,组织的行为是由组织中个体对其环境加以认知的结果。企业碳信息披露等社会责任活动源于企业组织内部行为主体的认知和语言过程。认知是基础,语言是表象,行动是结果。

(一)行为主体的认知是企业碳信息披露活动的基础

认知即企业对环境、碳信息披露活动的认知过程,是探究企业所想的,包括企业自身定位和合法性。

1.企业自身定位:它是企业成员对其组织的共识,定位不同决定其动机和行为不同。Brickson(2007)提出了组织的身份定位有三种,即个人主义的、休戚相关的、集体主义的。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直接影响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活动,管理者对企业类型的不同定位,影响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自身商业圈外的大环境所要建立的关系类型。个人主义倾向为特征的企业认为“自己是企业中最好的”或“领先的竞争者”;休戚相关倾向为特征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奉行“我们对客户信守承诺”或“我们努力成为可信赖的”;集体主义倾向的企业将自身看做是更大范围的团体一员,奉行“我们致力于世界的”。有关研究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管理层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正相关。在碳信息披露方面,企业对自身定位战略性目标越高,意识到改善环境采取积极碳减排措施后能给企业带来正效应,或意识到由环境问题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后果严重,认知程度越高其行动越积极主动。多数定性指标类内容如目标、方针和理念等,反映企业自身定位的倾向性。在2013年CDP中国报告中,100家受邀的中国企业中有32家回复了问卷,涵盖了8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工业等领域。企业回复参与程度体现出企业对其在国际和国内行业中的定位。如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銀行,已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企业自身定位是较高的层次。

2.合法性:企业意识到努力遵循相关的规范、价值观、信仰,获得社会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使其将经营活动与所感知的社会期望保持一致,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寻求合法性的行为表现有:(1)受强制被动行为,如重污染行业受到更加严厉的环保法规约束所采取的具体环保措施。(2)主动规范行为,为满足社会期望,倾向于表现出对环境负责的行为。(3)模仿性行为,如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或竞争压力的企业会模仿优秀企业所表现出的责任行为。环境监管法规、违规事件、新闻媒体报道等外部压力对合法性构成威胁时不断调整自身行为。

(二)语言过程是认知表象的外在展现

语言过程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碳信息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把企业所想的说出来,包括正当性和透明度。

1.正当性,是企业采用语言策略展现阐释在法律、科学、经济方面如何看待对环境、碳排放减排责任的表现,披露自己“怎么做”和“做得好”。在CDP问卷指标“企业披露减排行动”回复中,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披露:“公司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的原材料是否绿色,环境友好,建立供应商名单,确保采购100%符合要求”,表述了企业主动减排的具体行动。

2.透明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环境责任包括碳信息披露的程度。包括行业透明度、对利益相关者透明度、财务资源的透明度。透明度反映利益相关者获知碳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一般具有透明度行业的企业比透明度低行业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制度压力,较高透明度使企业管理者受到更多来自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监督,驱使其参与碳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财务资源的透明度比非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源透明度高。

(三)意动体现企业所做的,是认知的结果,包括姿态、一致性、承诺

1.姿态,是企业对社会的期望、需求和批评所作出的回应方式,表现为防御性、试探性、开放性。如减排目标问卷中,问及企业是否在报告年度制定了有效的减排目标时,中石油表示,公司非常关注节能减排,随着公司今后的發展,总排放量肯定会上升,但排放强度一定会下降。

2.一致性,是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社会责任活动以及在碳减排行动中的一致性。如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回复中,表示将管理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整合到整个公司的识别经营风险和机遇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中,表明战略目标和行动是一致的。

3.承诺,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决心和热忱。如中国电信承诺做绿色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中国工商银行承诺推行绿色信贷,建设生态文明。承诺有助于企业行为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DP项目调查内容中,问卷二级指标涵盖了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语言、意动过程三个层面,有些指标归属明显,如对风险与机遇回复属认知层。对碳排放核算方法、排放数据、核查等回复是语言披露的透明度。有些是交叉的,如目标、战略、沟通等。

四、企业行为主体披露碳信息的动机特征

企业行为主体主要有股东、管理者和雇员,每个行为主体出于不同的需求在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语言和意动表现不同,动机特征分为工具性动机、关系性动机、道德性动机三类。

(一)工具性动机

每个行为主体出于自利驱动履行责任。组织层次上企业内部群体包括股东、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及管理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个人层次上不同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形成了个体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内部群体自利动机驱动管理者积极参与并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包括碳信息披露),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如果高层管理团队的动机是提高股东价值、公司竞争力,意识到确保公司生存发展才可提高自身的薪酬,那么,他会通过公司治理,制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使其履责活动与战略目标一致。工具性动机源于行为主体认知层面,认知定位个人主义者工具性动机表现较突出。

(二)关系性动机

行为主体在履责时考虑团体成员之间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者受利益相关方及其他外在压力的影响,促使公司在履责时有更好的表现。认知定位于休戚相关者和集体主义倾向者,在语言和意动层面突出体现关系性动机。在中国企业参与CDP问卷调查中,回复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说明一些知名企业模仿同行参与碳信息披露,避免负面报道、声誉和形象受损。

(三)道德性动机

理性行为人总会考虑伦理标准和道德规范,是个体有意义存在的心理需求。出于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驱动管理者和雇员作出相应决策处理环境问题或回应行动。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价值观会影响组织是否履责的行为。

可见,高层管理者在公司内部履行责任具有多重动机,对企业内部组织性行为主体,要驱动他们参与有效的、战略性管理,积极实施碳减排举措,首先是满足工具性动机,然后才是关系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

五、对促进企业碳信息披露实施的启示

对企业而言,不论企业性质是否为国有企业,不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行为主体认知层动机是基础,只有意识到实施碳减排战略,积极披露碳信息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才会积极参与并采取行动。因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从认知与态度层面形成对碳信息披露责任的驱动力,意识到应对环境变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把碳减排行动视为势在必行。对于政府监管而言,制定和颁布碳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是驱动企业履行碳减排责任的外因,监管部门有责任引导企业作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制定更加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碳信息披露指南,规范披露内容和方式,满足不同行业各层次企业信息披露的需求,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真正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伟阳,肖红军,郑若娟.企业社会责任前沿文献导读[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91.

[2] 沈洪涛,刘江宏.国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特征、动因和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1):86-90.

[3] 陈劲松.表外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之友,2014(21):77-80.

[4] 安嘉理,孟祥瑞,向珉,等.价值发现之旅(2012-201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R].商道纵横,2013.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
主题意义建构在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答—问”:以评价促进学习的对话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基于互动假说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
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