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报账模式发展转变与对策

2015-03-09 21:29林琴珍孙思惟
会计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财务

林琴珍 孙思惟

【摘 要】 通过论述高校财务报账的发展阶段,分析当前高校财务报账中主要报账模式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总结出转变高校财务报账模式的倾向与特点。针对这一转变因素,以服务理念为导向,探索高校财务报账模式的多元化,满足师生的服务需求,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 高校财务; 财务报账; 报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87-03

近年来,国家相继下发了《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要求高校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推进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管理活动客观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由财务部门通过管理和核算记录高校资金运动轨迹,为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服务。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财务报账,这项工作关乎管理成效,事关高校财务管理大局。然而,现有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发展,最突出问题则反映在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上。长期以来,高校“报销难”、“资金管理难”一直困扰着高校财务部门。改革创新,缓解各种利益矛盾,财务部门压力逐渐增大。因此,思考和探索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模式,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手段,切实提高财务报账效率,满足师生服务需求,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财务运行环境,成为当前高校财务改革的迫切问题。

一、高校财务报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高校财务发展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财务发展大体经历了手工阶段、网络信息化阶段、电子支付阶段。

(一)手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较长时期以来具有计划经济色彩,高等教育的招生实行计划政策,教育投入依靠国家拨款,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收统支,财务管理范围简单,职能单纯。受经费来源渠道的单一性,以及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校财务报账业务简单且量少,财务报账为手工操作,以紙质为载体记录、保存会计信息全部资料。

(二)网络信息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高校招生转变为大规模的扩招,国家在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同时,允许社会办学、合作办学。相应地,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复杂化,高校资金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增长,资金运作也日益频繁,财务报账业务量成倍增加,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逐渐丰富与拓展。与此同时,高校财务报账不仅脱离了手工作业的局面,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以及安全性与稳定性日益成熟的校园网技术,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支撑,高校财务报账已经逐步向网络化迈进。

(三)电子支付阶段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高校经济与职务方面的腐败案件频频出现,为了减少挥霍和腐败的发生,加强监管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财政部与教育部要求高校实行统一核算和实时监控。另外,政府部门相续推行零余额账户、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等财政体制改革,这些因素促使高校要规避财务风险,在财务资金核算方面采取电子支付结算方式,高校财务报账模式要逐步取消现金支付,减少现金流量,提高资金安全。

二、当前高校财务报账的主要模式与不足

为应对财务报账环境的变化,满足人们对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在高校财务报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财务报账模式,主要有排队取号系统报账、报账员预审、远程报账和投递式报账四种。

(一)排队取号系统报账模式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师生人数剧增,经费来源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由不足GDP的2%到现在的4%以上,高校资金总量在递增。面对高校资金量的大量增加,以及服务需求人数的剧增,财务核算大厅经常出现报账拥挤、无序的状况,为了解决报账排队混乱的问题,财务部门使用排队取号系统,改变传统排队报账方式。排队取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报账无序的问题,改善了报账的秩序。但是报账人需要长时间的等候,有时甚至会出现无效的等待,而且排队取号系统报账模式未能从实质上改变报账难的问题。

(二)报账员预审模式

经办人是否熟悉相关报账流程,较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报账效率。而高校报账经办人多为教师,对财务是隔行如隔山,且教师报账行为多为偶发性。为避免老师因财务报销手续问题而产生低效行为,高校财务部门提出稳定报账员措施,由院办主任、聘任员工、科研助手等兼任报账员。他们兼有部分财务人员职能,在票据粘贴,票据签字等方面初步把关后,由报账员持票据到财务部门报账。报账员预审模式减少了报账员与财务审核员的直接正面冲突,减缓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财务票据核算通过率。但报账员人数有限,业务水平不高,覆盖面不大。

(三)远程报账模式

随着高校财务与社会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业务处理变得复杂化,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过程延长,提高报账工作效率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财务自主研发,或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发远程报账系统。远程报账系统具有网上预约与自助报账两种功能,即由报账人在任意地点、时间登录财务部门网站,并自主选择何时到财务报账大厅办理业务的报账模式。远程报账改变了传统的报账模式,缩短了经办人报账等待时间,从根本上提高了财务核算效率。不足的是经办人需亲自带着票据到财务核算大厅现场等待办理。

(四)投递式报账模式

高校财务报账与学校特性相关,具有期末、期初集中性报销的特点,为此,部分高校开始采用投递式报账,以减轻排队报账的压力。投递式报账是指经办人将整理规范、手续齐全的报账资料,投递到指定地点,或投递给指定的专岗员,无需在财务核算大厅等待财务人员现场办理,从而实现师生无需现场等待的报账模式。投递式报账解决了经办人长期以来排队报账的问题,提高了财务部门的服务满意度。在实际工作中,投递业务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容易出现报账业务“压单”、财务人员核算压力增大的问题。

不同模式的财务报账方式存在着优势与不足,制约着单一模式的广泛使用。因此,财务报账模式发展趋势是避开单一模式的缺陷,综合各种报账模式的优势,对财务报账模式实施转变与创新。

三、高校财务报账模式转变倾向与特点

(一)报账主体多元化,扩大服务范围

高等教育发展到精英化阶段,要求高校资源结构科学合理化,高校专业设置需要组合,学科建设需要整合,课程需要调整等。这必然决定了高校项目、类型、经费的增加,管理变得复杂化,报账主体身份互换频繁等。如一位老师可能是多个项目的负责人,也可能是另一些项目的课题团队成员;学生可能是课题的成员,也可能是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课题主持人。师生是显性的庞大财务报账群体。显然,高校财务报账主体呈现量大、面广的多元化特性。因此,高校财务报账需要转变财务等待报账的服务意识,从主观能动性出发,为师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二)报账方式多样化,满足服务需求

高校财务报账方式从人工排队取号需求,发展到数字化的网络报账需求,单纯使用某种财务报账方式所存在的制约因素与不足,决定了高校财务报账需求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财务报账模式。转变高校财务报账方式的单一性、报账需求的单向性,以多数服务需求为导向,兼顾少数服务需求,促进高校财务提供多种形式的报账方式,以满足服务多层次需求的明显增长。

(三)报账流程合理化,提高服務效率

高校财务报账基本实行领导负责制,部分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后,管理权限下放,由教研室、系、院实行签字管理制度。由于高等教育的多种办学模式,以及考虑师生财务报账的需求,高校在相同项目的经费管理上,具有不同的报账流程;不同项目与不同类型的经费,管理上又有着不同的审批规定与报账流程。基于报账流程的不尽相同,转变审批层级的思路,简化报账业务的审批环节,进一步梳理财务报账流程,将其明晰化、合理化,使报账人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报账手续,提升财务报账的服务质量与效率。

(四)报账信息科学化,畅通服务渠道

财务报账信息涉及高校的多个方面,但在学院、部门之间财务信息是孤立的,与资产管理信息、学生管理信息方面又互不相通,缺乏融合与共享。若报账员缺乏报账业务方面的信息,势必导致报账人员报账行为的低效性。因此,报账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直接影响着报账人员报账行为的有效性,同时也影响着报账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程度。只有改变报账信息不关联的状况,改善报账信息的反馈机制,才能更好地畅通服务对象与提供服务者之间的沟通渠道。

高校财务报账在新形势下不再是等待师生上门的服务模式,而是突破地域的限制,主动走出财务部门,走向院(所)、部(处)的互动式服务,尤其是创新高校财务报账模式,扩大报账服务渠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财务报账流程,向多元化的报账模式发展成为趋势所然。

四、高校财务报账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以服务理念为导向,创新财务报账模式

依托校园网络平台,推广远程报账模式,并以远程报账模式为基础,以报账员预审模式为主(或利用会计专业的学生兼职财务预审),投递式报账模式为辅,各学院、部门错开报账时间,由财务部门约定时间,学院(部门)定期将报账业务投递到财务部门。借助多样化的财务报账模式,大大增加了报账业务的数量,扩大了服务范围。在这种多元化报账模式下,克服了单一报账模式的制约因素,解决以往报账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无需直接面对柜台排队报账的压力,可以专心处理报账业务。尤其是报账人无需到柜台等待,减少经办人排队厌烦的心理,满足服务需求一步到位。

(二)发挥兼职预审优势,实现财务报账的人性化

面对师生报账服务需求,高校财务人员数量已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增长。为满足师生的报账需求,财务部门与学院合作,选拔优秀的会计类专业学生,通过培训,将学生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报账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现场预审能力,再安排学生参加学院财务票据预审,为学院提供便利服务,让师生在学院就近完成财务报账手续。除此之外,学院的院办主任、科研助手、学院报账员等也可以参加财务部门开设的财务知识讲座,发挥多元化的兼职预审作用,及时掌握财务需求,实现人性化的服务。

(三)优化财务报账流程,提高财务报账的效率性

财务报账流程一般要经过审批、审核、复核、付款四大环节。首先,适当放宽审批权限,重大事项实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减少审批程序,把握重点环节。其次,在多元化报账模式下,优化审核与复核环节,实行审核岗与复核岗互换,即一位财务人员负有双重职责。简单来说,就是财务人员既是本岗的审核员,又是另一名财务审核人员业务的复核员,两人的报账业务交叉复核。优化审核与复核流程,设置双重职责,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拓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缩短票据积压操作时间。最后,在付款环节实行无现金支付模式,将报账款项直接转入个人银行卡或公务卡,实现付款环节的零等待。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简洁、明晰的报账流程使报账业务手续清晰化、简单化,提高财务部门与报账人员的办事效率。

(四)组建信息沟通平台,保障财务信息的反馈

在多元化报账模式下,通过预审与投递方式就可基本完成财务报账业务的办理,学院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直接交流会因此而弱化。为加强与学院、部处间的信息反馈,财务部门要为各学院、部处提供主动式服务,建立形式多样的信息沟通机制。第一,实现关联性强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高校将科研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教务处的学生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资产管理系统等,以校园网为支撑平台,实现综合性的数据信息系统融合,使学校各部门、各学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第二,加强关联性弱的部门之间的联系。财务部门采取以科长带领团队的方式,每周定期走访学院,主动与学院联系,了解学院的财务所需,回复学院报账业务咨询,将不能立即解决事项带回部门研究,最后再反馈回学院。这种互动式的信息双向反馈沟通机制能有效解决学院的需求,切实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五、结语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决定着高校的发展与学科建设,影响着高校财务报账需求。做好高校财务报账工作,将满足师生需求放在首位,依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创新高校财务报账模式,不断改进财务报账方式、梳理流程、简化报账手续,强化财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确保互动式的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思惟,段宏勇.基于INTERNET的高校网上预约报账解决方案[J].教育财会研究,2009(5):61-63.

[2] 林琴珍.试论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优化[J].财会通讯,2010(11):69-70.

[3] 梁勇,林琴珍.高校财务报销问题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会计之友,2012(6):117-119.

[4] 杨朝晖,孙思惟,黄怡.高校财务报销实行学生兼职财务预审制度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5):56-59.

[5] 李萍,陈晓梅,石艳萍.高等学校优化报账方式提高报账效率的研究 [J].会计之友,2012(10):31-33.

[6] 黄青山,帅毅.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119-121.

猜你喜欢
高校财务
基于虚拟云桌面构建高校财务网络的探讨
高校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研究
高校财务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高等学校报销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