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众和 歌韵方遒

2015-03-09 16:08谈曲
上海戏剧 2015年3期
关键词:剧目演艺江苏省

谈曲

十数年前,偶然被朋友邀去观看江苏省京剧院青年演员专场演出,其中优秀青年架子花脸演员高韵演出的《九江口》赢得了观众交口称赞。彼时的高韵还是刚出茅庐的新人,虽然不能掌控舞台的每一个瞬间变化,但那份执著认真的劲头,加之胖胖墩墩、虎头虎脑,煞是可爱的舞台形象,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是从那一刻起,我便默默地成为高韵的“粉丝”。

日前,从新闻媒体上获悉高韵要办首个个人专场演出的消息后,我兴奋雀跃。“千生万旦一个净”,培养一个花脸演员不易,培养一个架子花脸演员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可以说架子花脸演员办个人专场演出更是不易,这不仅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的是长期舞台艺术积淀。于是乎与数位好友、戏友相约前往观赏。

“高腔雅韵”优秀青年京剧演员高韵个人专场演出,是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兰苑小剧场里举行。高韵按兰苑剧场一贯坚持的原生态演出形式,全程演出不插电。由于没有了长期习惯依赖的“小蜜蜂”,对演员艺术功底着实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毕竟高韵师出名门,早年在戏校有费玉策先生的开蒙,进团后又得付关松先生悉心培养。在两位恩师的精心传授下,加之自身努力,刻苦好学,精益求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演出中,高韵底气充沛,嗓音明亮、游刃有余,又有沉着稳健、不焦不躁的台风,以及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的表演,一抬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亮相自在人物情里当中。观罢令人大呼过瘾,回味无穷。

《九江口》为“袁(世海)派”代表作。这出戏伊始由费玉策、付关松二位先生传授,后又自费北上向名净杨赤老师讨教。在得到数位老师倾囊相授后,加上自身不断揣摩体会和不断的舞台实践,《九江口》也终于成为自己常演剧目之一。

张定边这个角色在过去可以“两门抱”,即老生、花脸皆可演,但袁世海先生成功塑造张定边以后,架子花脸演此角色便形成一种定势。高韵的演绎始终把握住“袁派”艺术精髓,在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有着千钧力度,雄浑苍劲,刚猛多智,忠心一片,却又忍辱负重的老臣形象。无论是深度和厚度,还是气势与情怀,恰与张定边这个人物相吻合。字字念出了“情”、声声唱出了“血”。“看夕阳照枫林红似血染,秋风起卷黄尘四野凄然……”史诗一般悲凉的唱词,愈加催人泪下。

《霸王别姬》为架子花脸常演剧目。原名《楚汉争》,根据《史记·项羽本纪》和昆曲《千金记》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成为净、旦常演剧目。这出戏歌舞并重,有观众熟悉的“剑舞”与楚霸王的“力拔山兮”等唱段。

高韵饰演的项羽一个出场便情绪饱满,把一个大势已去,英雄气尽的楚霸王展现无遗。一丝无奈、几分悲哀、一种焦虑、各种不舍,到后来更是慨然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高韵吟时悲壮雄浑、唱则激昂遏云,令人随之同叹息、共顿足。一出家喻户晓之传统剧目赢得满堂阵阵喝彩。

高韵是一个有理想、有坚持,更有使命感的演员。放弃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奔走各大小城市、穿梭于乡村田野演出。角色更是不分大小,主演乐、配角乐,甚至龙套亦乐。“戏好人也好”的结果便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首开个人专场不仅有师兄弟们,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梅花奖”得主李鸿良主动担任演出主持人;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书记、“程派乾旦”彭林刚和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建强合作演《三击掌》。昆曲笙演奏家潘中琦现场为大家吹奏了笙独奏《晋调》。

努力总有回馈、辛劳必有收获。高韵的首个个人专场检验了十数年的艺术成果,同时也再次证明费玉策先生当年所言:高韵——是不可多得的架子花脸演员。

猜你喜欢
剧目演艺江苏省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吃火锅的发现
演艺制作服务类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启动
优秀剧目进校园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
海外机构代表在《演艺科技》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