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学习在农业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2015-03-10 13:21高政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35期
关键词:科技教育

高政等

摘 要 移动微学习方式是一种随着技术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农村科技教育模式,将学习内容微小化,符合农民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场所不集中、学习风格差异化的特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移动微学习在内容设计上有其独特性,应遵循模块短小、目标简明、内容实用的原则开展学习活动。

关键词 移动微学习;科技教育;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5-0038-03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引导和支持农民的科技知识教育,积极推行“科技下乡”政策,但是,在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和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1]。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得到迅速普及,移动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一、移动微学习理念认知

(一)移动微学习的定义

微学习的理念由来已久,是基于微内容的一种零散的、碎片化的、快捷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的非正式学习,学习的产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要有微型学习资源,微学习行为就可以产生。比如,博物馆关于展品的简介牌就是一种微内容,简明扼要介绍了展品情况。

移动微学习是基于移动学习和微内容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微小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轻易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不仅适应了新媒介技术引发的学习媒介生态的变化,也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中学习者对非正式学习的需求[2]。

(二)移动微学习的特点

学习设备移动化。移动微学习依赖于移动便携式设备,当前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等得到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集通讯工具、视频工具、阅读工具等功能于一体,款式和功能不断推陈出新,价格走低,这些移动设备是移动微学习发展的沃土。

学习内容微型化。移动微学习所包含的知识短小精悍、相对独立。一是考虑微学习面向的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的非正式学习,所以要保持较小的知识粒度,通常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少则3~5分钟能够浏览完毕,多则10分钟左右。二是受移动设备的存储空间和运行效率的限制,学习内容不宜过大,而且要尽量避免占用过多流量以影响应用和推广效果。

学习模块离散化。每个微内容学习模块之间相对独立,离散的存放在移动设备之中,没有较强的框架组织,所有模块具有内部隐性关联,这种关联网络需要学习者经过学习、消化、吸收之后进行自组织建构。

(三)移动微学习所属范畴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3]。移动微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农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闲散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进入学习,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移动学习情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具有学习目的的实际应用性、学习方式的时空分离性、学习手段的技术依赖性和学习形态的闲散灵活性、资源更新的快速有效性、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学习时间短等显著特性,恰好符合在农业科技教育过程中,农民没有大量时间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情况。

二、在农业科技教育中实施移动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一)新型农民科技学习的需求

当前,农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他们也希望参加科技培训和农业知识的学习,但是,苦于缺少学习资源和实时的指导,科技推广人员数量和素质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移动微学习的方式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及时将最新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推送到农民手上,农民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下载和浏览学习资源,实现“走到哪,学到哪”。而且科技推广人员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及时发布、更新信息,在线对农民的问题进行指导,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

(二)农民学习目的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目的非常明确,学习科技知识并不是为了拿到文凭和晋升职称,而是学会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以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改善生活质量[4]。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持续的学习动力,促使农民愿意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并积极利用闲散时间自觉进行学习。

(三)农民农务负担繁重、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是基础的生产劳动者,集中学习的时间很少;以家为单位的劳动方式导致他们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而且居住地方较为分散,很难对农民进行统一、固定的群体性学习安排[5]。移动微学习方式将微学习内容随着手机等设备直接送到农民身边,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随意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会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并不会占用大块的时间。

(四)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国家各种惠民政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手机逐渐在农村中得到普及,其功能不再局限于发短信和打电话,基本都具备了播放电子书、拍照、录制和播放视频、浏览网页及智能软件相关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设备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这为移动微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五)农民社区建设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模式,在社区内成立社区学院和社区活动中心,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社区全体成员为教育对象,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农村社区教育的展开,为农民提供了学习、交流、讨论的场所。农技推广人员可及时了解社区内农民的学习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学习活动,使得移动微学习更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村社区可以集中引导和指导移动微学习展开,让终身学习在农村中得到有效推广。

三、移动微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定制广播推送方式

定制广播推送的主要信息,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资料、经营方式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采用定制的方式,让农民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农技内容。普通短信的内容局限于文字,能够保证学习快速完成。彩信在普通短信的基础上,还能够加入图片信息,生动形象地扩充短信的内容和形式。

(二)“广播推送+反馈”方式

普通的广播推送虽然实现了学习资源的传递,但却是一种信息单向交流方式,农民的反馈信息并不能及时传递回来,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得到保证。“广播推送+反馈”的方式是指在广播推送的同时,及时接受农民反馈信息,解答农民针对学习内容产生的问题,使学习过程形成一个有效的环路。

(三)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方式适合手机性能较高,且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农民群体。这种形式的学习需要建立专门的学习资源网站或者手机学习软件提供学习资源,供农民浏览或下载。

(四)咨询-解答方式

咨询-解答方式适合于农业问题的解答,针对性较强。当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问答通道”实时咨询疑难问题。根据交流渠道不同可以分为单向咨询和广播咨询两种。单向咨询是指农民利用移动设备直接跟咨询人员沟通询问,包括打电话、发短信、QQ、邮件等交流形式。广播咨询是农民通过QQ群、微博等形式提出问题,接受群内成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效率更高、受众面更广。

四、移动微学习的内容设计原则

(一)内容模块尽量短小

移动微学习所依赖的手机等移动设备具有屏幕小、能承载的内容较少、手机内存空间有限等特点。所以,在学习资源设计上,应该尽量保证每次传送的资源要小,可以被大部分手机接收。

(二)学习模块相互独立

移动微学习是一种随机进入式学习,每个学习模块应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各模块之间应该尽量保持独立。如果只是简单的把长篇论断分为几个部分来发布给农民学习的话,很快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

(三)学习模块目标明确

农民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学习内容要尽量贴近农民生活,发布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技术知识。

(四)学习内容尽量实用

农民是生产劳动的实践者,生产常识、实践指南、操作方法等技术更符合农民的需要,相比之下,纯理论知识不适合大部分农民。附有图片、视频、声音与文字相结合的学习资源更容易吸引农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长波.农业产业化目标下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73-76.

[2]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5-18.

[3]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4][5]张悦哲.农村信息化培训自学教材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the key problem of r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but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knowledge spreading and popularizing is not smooth going.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mobile micro-learning has become a very popular adult informal learning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 the result prov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ntroduce mobile micro-learning theory into the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discussed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design principles of mobile micro-learning.

Keywords mobile micro-lear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ducation; rural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科技教育
通用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
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
科技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初中科技教育中优化教学策略探析
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青少年科技教育途径的思考与创新
创建科技教育特色,提升科技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