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与酚磺乙胺治疗肺咯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5-03-10 04:56梁运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滴速乙胺后叶素

梁运光

垂体后叶素与酚磺乙胺治疗肺咯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梁运光

目的比较垂体后叶素和酚磺乙胺治疗肺咯血的疗效。方法68例肺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35例和酚磺乙胺组33例, 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垂体后叶素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酚磺乙胺组, 但不良反应高于酚磺乙胺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肺咯血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较多, 但通过减慢滴速和联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等药物, 可减少不良反应,可作为肺咯血的首选药物。

肺咯血;垂体后叶素;酚磺乙胺;治疗;并发症

常用酚磺乙胺或联合氨基己酸止血治疗, 效果差强人意,目前垂体后叶素是治疗肺咯血、特别是大咯血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 素有“内科止血钳”之称[1,2]。由于该药的副作用及禁忌证多, 且较多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功能衰竭等基础疾病, 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评价两者治疗肺咯血的疗效, 现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住院并采用以上两种药物治疗68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肺结核病并咯血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9~80岁, 平均年龄41.7岁, 原发性肺结核12例, 浸润型肺结核54例,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例, 初治54例, 复治14例,其中大量咯血8例, 中等量咯血50例, 小量咯血10例, 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无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对上述两种药物过敏史,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35例和酚磺乙胺组3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侧位卧床休息, 一级护理,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低流量吸氧(1~2 L/min), 治疗原发疾病, 口服异烟肼片、比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和静滴利福平注射液抗结核, 同时应用一般止血措施(云南白药胶囊、维生素K、肾上腺素色腙片等)。在此基础上, 垂体后叶素组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国字准药H31022011,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 ml/6 U)12~24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用量24~48 U/d, 根据血压、脉搏及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滴速, 酚磺乙胺组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国字准药H37022829, 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0.5 g/2 ml)1.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后静脉滴注, 2 g/d, 两组均连续用药观察4 d。

1.3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用药4 d咯血全部停止、痰中带血消失, 四肢暖, 无呼吸困难、气促及出冷汗;有效:用药4 d内无呼吸困难、气促及出冷汗, 四肢暖, 咯血量减少、咯血间隔时间延长, 但仍痰中带血;无效:用药4 d后明显呼吸困难、气促、出冷汗无好转, 四肢冷, 咯血未停止。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咯血停止时间比较 垂体后叶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酚磺乙胺组, 两组总有效率、咯血停止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及咯血停止时间比较(n, %,±s)

表2 两组疗效及咯血停止时间比较(n, %,±s)

注:与酚磺乙胺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咯血停止时间(d)垂体后叶素组 35 31 3 1 97.1a 1.26±0.48a酚磺乙胺组 33 9 16 8 75.8 2.24±0.58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垂体后叶素组:恶心2例、头痛3例, 心悸1例、腹痛11例、腹泻9例、血压轻度下降、心率增快2例, 患者均能耐受, 经控制滴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酚磺乙胺组:恶心2例、头痛2例、腹痛1例、腹泻0例,停药后症状消失。垂体后叶素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酚磺乙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咯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 其病因[2]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体循环胸主动脉分支的支气管动脉压力高是结核咯血的主要来源[4],肺组织因结核菌感染发生炎症致肺上皮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 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外渗、自身凝血受影响和细胞膜稳定性被破坏是肺咯血的主要因素。

3.2 垂体后叶素是从动物脑垂体后叶中提取的水溶性物质,主要成分为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抗利尿激素又称为精氨酸加压素, 分为V1、V2和V33个亚型受体[5], V1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肝细胞和血小板等, 激活后有助于破裂区血管凝血、止血。V2受体主要分布于肾脏集合小管, 激活后保留水而排尿钠增多, 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稀释性低钠血症。V3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腺垂体前叶, 激活后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垂体后叶素主要是通过收缩肺细小动脉血管, 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 同时刺激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内脏小动脉收缩、心排血量减少、减少肺循环血量,使肺循环血压降低, 体循环压力增高, 促使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 达到止血作用, 正因如此, 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禁用, 且产生较多相关临床不良反应, 如低钠血症[6]、表皮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视神经乳头水肿[7]等, 在应用过程中需定期随访Na+、K+等电解质情况, 出现低钠血症时, 及时缓慢补充钠离子, 避免引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近年来本院已尝试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既能止血, 也能抵消垂体后叶素收缩血管作用和酚妥拉明扩血管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令人满意, 值得推广。

3.3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如下。老年患者, 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 常合并血管硬化, 即使无冠心病病史, 宜谨慎使用垂体后叶素, 建议联合酚妥拉明或硝酸甘油, 小剂量开始, 使用过程中控制滴速、注意观察临床症状及复查心电图, 出血停止后及时停药, 根据血压调整滴速, 必要时使用降压药。有消化道症状时, 先减慢滴速, 效果不佳时可应用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 如山莨菪碱(654-2)。对敏感体质患者, 尽可能避免静脉推注, 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出现电解质紊乱时, 及时补充纠正, 但需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电解质浓度,尤其是血钾浓度。

[1]周衍慧, 张磊, 刘桂英.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6):888.

[2]熊盛道.诊断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7-19.

[3]赵科孝, 王风娟.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对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4):30-31.

[4]李伟, 冯可辉, 李睿懿.酚妥拉明治疗老年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黑龙江医学, 2009(2):150.

[5]Treschan TA, Peters J. The vasopressin system: physiology and clinical strategies. Anesthesiology, 2006, 105(3):599-612.

[6]李军利, 禹彩霞, 卢春玲, 等.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致低钠血症12例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8):1385-1386.

[7]蔡德, 谢奕如, 汤丹灵, 等.垂体后叶素致86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19):1697-16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71

2015-05-29]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滴速乙胺后叶素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酚磺乙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查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刚乙胺
戴明环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滴速准确率中的作用
医用智能输液报警器的设计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
乙胺碘呋酮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