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监测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护理体会

2015-03-10 04:57代琳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降压药服药病程

代琳琳

定时监测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护理体会

代琳琳

目的分析探讨定时监测血压对于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8例。在9:00、14:00以及20:00分别对血压进行监测, 观察组患者在6:00、16:00服药;对照组患者在8:00、20:00服药。观察服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加均衡、稳定, 变化的幅度较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服用降压药之后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定时监测血压结合时间控制用药的方式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压监测;高血压;用药护理

高血压是当前社会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 也是造成脑卒中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在临床中, 高血压由于反复的病情而不得不进行长久的治疗, 通常患者具有很长的病程, 随着病情的发展靶器官受到损害,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较大的痛苦。当前治疗高血压的手段主要是持续的药物治疗, 而用药的方式和途径都会对患者的血压调节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发现, 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 而高血压患者在7:00~9:00血压会出现峰值[2]。17:00~20:00血压会出现升高, 13:00~14:00、1:00~2:00血压会下降, 在这几个阶段中都会出现不适的现象。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 发现服用降压药的方法和时间与这些症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基于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指导用药进行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6例高血压患者, 患者为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3例, 女35例;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56.45±10.25)岁;病程3~15年, 平均病程(6.58±2.4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 女33例;年龄42~77岁, 平均年龄(56.38±12.65)岁;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6.35±2.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我监测结合时间控制用药方法在6:00、16:00分别服用适量的降压药, 并在9:00、14:00以及20:00分别对血压进行测量, 对患者的降压均值和体征等进行观察记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服药方式, 在8:00、20:00服用降压药, 同样在9:00、14:00以及20:00实施血压测量, 记录降压均值和体征变化。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之后对比结果。正常血压水平为患者的收缩压(SBP):90~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舒张压(DBP):60~90 mm H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加均衡、稳定,变化的幅度较小(P<0.05), 9:00、20:00测得的血压表示, 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较正常水平要高, 14:00测得的血压表示,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要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观察组在9:00、14:00、20:00测得的血压表示, 患者血压波动幅度较小, 且在20:00时血压值接近正常水平。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头痛以及乏力等现象得到显著的改善, 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消失, 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仍然存在。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s, mm 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s,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9:00 14:00 20:00观察组 78 SBP 150.32±13.01 130.42±4.69 145.22±13.50 DBP 90.55±12.26 81.50±7.80 86.40±7.48对照组 78 SBP 176.33±17.58 120.26±9.88 162.65±13.39 DBP 106.61±14.29 75.98±7.53 104.59±7.93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的用药能够将血压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中, 保障身体健康。常规的给药方式虽然能够降低血压,但是会带来较大的血压波动, 造成患者心脑缺血, 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3,4]。因此探讨更加有效的给药方式是临床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前的降压药主要是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5], 在临床中, 使用缓释制剂的患者只需要服药1~2次/d, 服用方法比较简单、方便, 而且该药成本不高, 广大患者都可以接受, 所以应当基于药物在机体中的作用时间和代谢动力学研究更为合理的给药方式, 以实现2次药物的重叠, 发挥出更强、更稳定的效用, 避免出现由于血压下降的幅度过大导致心脏、大脑以及肾脏缺血, 减少心脑血管缺血症状出现和对靶器官的伤害。同时还要注意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脱节时间不能够过长, 因为缺乏药物的维持会导致血压再次上升, 这样血压的起伏波动非常大, 对患者的健康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严重的会诱发脑血管疾病。我国相关研究显示, 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相对较低,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难以长期坚持按照医嘱用药, 这也是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监测用药的过程中, 通过每天对血压进行测量能够帮助患者掌握自身的病情, 了解服药的科学性, 摒弃“是药三分毒”等观念, 防止患者自行中断用药的行为。同时, 定时监测用药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 筛选出药物敏感的患者, 可以为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用药剂量, 能够减少对靶器官的伤害、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定时监测血压结合时间控制用药的方式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曾迪. 67例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血压监测.医药前沿, 2013(27):346.

[2]王颖, 梅松柳, 高俊霞, 等. 10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意义及临床用药.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1):44-45.

[3]赵洁.高血压病人时间用药护理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 2011.

[4]Tobe SW, Lewanczuk 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Can J Cardiol , 2009, 25(5):315-317.

[5]张波, 向常清, 杨维华, 等.动态血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服药时间的临床对照研究.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9(3): 322-3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50

2015-05-13]

114001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风湿高血压病房

猜你喜欢
降压药服药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