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构

2015-03-10 00:11赵国党
关键词:环保产业

[摘要]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世界难题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已不能满足提高资源利用率、环境保护的需要,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静脉产业、环保产业嵌入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破了废弃物再资源化过程只在动脉企业内部进行的局限,实现了废弃物再资源化过程的企业内部循环和企业之间循环的统一,增加了废弃物再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 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动脉产业;静脉产业;环保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1-0018-05

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市场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相关的“工业文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资本增值与利润获取,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的冲突。目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稀缺、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克服,人们大多采用边保护、边破坏、边治理的经济发展方式。面对严重透支的生态环境,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确保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保证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单向线性开放模式(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传统工业化过程中污染物末端治理的技术经济模式到“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再资源化”的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动变化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日渐凸显,本文将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将静脉产业、环保产业嵌入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之中,进行有效整合与凝练,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政府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

一、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与缺陷

(一)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技术特征是污染物源头治理,其经济特征是环境要素的经济化。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其次要求通过清洁生产途径不排放废弃物或尽可能少排放废弃物,各个工序产生的废物要在其排放源进行处理后再加以利用;再次要求对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最后要求对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之后再返回自然界,见图1。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不可再利用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和可以再利用废弃物的再资源化都在同一个动脉企业内部进行,其流程可以概括为[1]:动脉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于自然界的原生资源和处置废弃物的可再生资源,经过高效清洁生产的产品满足人类消费需求。在动脉生产与人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两类:不可再生废弃物、可再生废弃物。前者经过无害化处置后直接返回自然界;后者经分类回收进入动脉企业的静脉部门处置后,一部分转化为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再进入动脉生产过程,另一部分不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置后返回自然界。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在动脉企业内部将环境保护延伸到企业各相关部门,并要求动脉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等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来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要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并分类处置。产品的生产和废弃物的处置由单个动脉企业或几个动脉企业联合承担,这种循环是废弃物在动脉企业内循环。在“工业文明”、“市场经济”与保护生态

环境的复杂矛盾体系中,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辟了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图1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在单个动脉企业或几个动脉企业内部将环境保护延伸到企业相关的部门。在产品和服务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动脉企业要遵循6R原则① 。也就是说,动脉企业要高效清洁生产,减少资源的使用量,不排放或少排放废弃物,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尽可能再资源化利用,不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要经安全处置后再返回自然界。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种种要求加大了动脉企业的运行成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已经暴露出来,要求经济学理论予以解决。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能够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科斯认为,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企业希望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要求单个动脉企业或几个动脉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由其静脉部门进行再资源化处置或无害化处置。然而当处置成本较大时,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企业就可能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如企业偷排、暗排污染物)来降低企业成本,这就破坏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运行,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难以测度,事中保护的制度可操作性差,即使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也只能是事后补救,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转移或者部分转移动脉生产与人类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由新的企业或新的组织来完成所转移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或安全处置,使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事前控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月

第31卷第1期赵国党: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构

二、中国发展静脉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发展静脉产业的必要性

日本学者吉野敏行认为,在循环经济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过程:从原料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从生产或消费后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资源化或最终废弃物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的概念,前者可以称为动脉过程,后者称为静脉过程。相应地,承担动脉过程的产业称为动脉产业,承担静脉过程的产业称为静脉产业。[2]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交易来转移或者部分转移动脉生产与人类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为中国废弃物再资源化利用(静脉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废弃物再资源化利用空间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仅以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为例,其产生量从2001年的88746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329046万吨,年增长率为1154%;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将达到322100万吨,到2017年,将突破50亿吨。《2013—2017年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40%,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到50%左右,即综合利用率年均提升2%,到2017年,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到54%左右,综合利用量将接近30亿吨。[3]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缺乏对生产者责任的法律约束,废弃物从动脉产业、消费者流向静脉产业的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废旧家电一般是通过个体以极低价格回收后再转卖给维修站或专业回收处理中心。大多数废旧家电通过民间回收渠道流向二手市场或小型拆解作坊,它们将这些废旧家电进行清洗、检修和重装后,又重新销售给外来务工人员或边远农村;对那些不能再重新销售的废旧家电或燃烧或用化学药剂提取有用金属后丢弃,这就产生了较严重的安全隐患、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4]因此,在中国发展静脉产业迫在眉睫。

(二)发展静脉产业的可行性

静脉产业已经在中国开始萌芽。2006年经中国环境保护部批准,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成为中国第一个静脉产业类国家工业园区,之后苏州、天津和上海等城市也着手建设静脉产业园区。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是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的收集、运输、综合利用与处置的专业化工业园,该“园区自建立以来,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建成3000平方米的危险废物贮存仓库2栋;日焚烧能力24吨的医疗废物焚烧设施1套;日焚烧能力50吨危险废物焚烧设施1套;10万吨容量的一般工业填埋场1座;136万立方米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1座;年处理能力30000吨的物理化学处理车间;日处理能力100吨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车间;日处理160吨污水处理设施2套;设计了年处置能力25万辆报废汽车拆解设备,设计了年处理规模180万台(套)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拆解处置生产线、年处置能力10000吨废旧轮胎生产线及园区专用道路、给排水管网工程和生态防护林等基础配套设施”[5]。只要依托现有的生态工业园区,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越性,率先建立一批技术精湛的静脉企业,就能够推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发展静脉产业需要资源用途开发技术、资源回收分类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垃圾分离运输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产业与系统间的联合技术、循环经济分析评价预测技术等,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要各级政府把发展静脉产业的理念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去考虑,影响静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就一定能解决,中国静脉产业就一定能得到长足发展。

三、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构及其运行机理解析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需要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予以解决,静脉产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废弃物处置及静脉产业发展要求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构

依据系统论观点,本文将静脉产业、环保产业②等嵌入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现行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废弃物以市场交易或其他方式进入静脉产业,经过静脉企业处置后生成的再生资源返回动脉企业的生产中,不可再生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后返回自然界,见图2。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最大限度再利用,而且也减轻了动脉企业的清洁生产等对其废弃物处置的压力。图2左侧方框内为动脉产业,包含传统的三次产业。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将三次产业产生的最终废弃物进入静脉产业,实现了废弃物由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动脉产业内部循环到动脉产业、静脉产业之间的社会大循环。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环保产业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环境监测,保证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有效运行。另一方面,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运行,也将为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2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理解析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动脉产业是利用自然界的原生资源和人类有目的静脉产业活动所产生的再生资源进行生产的产业,静脉产业是利用动脉产业生产、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次品、废弃物或闲置资源等进行生产的产业。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种产业所利用的原材料来源不同。动脉产业利用的是原生资源或静脉企业提供的再生资源,静脉产业利用的是动脉产业生产的次品、废弃物或第三产业产生的废弃物等。(2)两种产业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不同。静脉产业比动脉产业少了资源开采、资源加工、原材料成型等环节;动脉产业是根据产品的要求,利用一定生产技术,将新开采的资源加工成能够利用的产品或资源,进而进行产品的加工与生产。(3)两种产业的工艺不同。静脉产业工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废弃物通过再制造生产有关产品;二是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处置,形成再生资源返回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对废弃物的加工、再生、再造的工艺与动脉产业不同,但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组装、直接再生产产品的工艺与动脉产业组装生产的工艺相同。[6]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7]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载体,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提供服务,以保障新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有效运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保意识已渗透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环保企业会渗透到新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并成为其组成部分。环保产业将与动脉产业、静脉产业组成完整和谐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静脉产业主要有两种相关的“产品”:一是关于废弃物最终处置的各项服务交易,二是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再生资源销售。与此相对应,就形成了以静脉产业为中心的“废弃物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销售市场”。从废弃物流动的特征来看,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中,废弃物的排放者和一般生产者对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静脉活动范畴,但由于没有与废弃物处置和再生资源销售的市场发生关系,因此,这些静脉活动只是动脉产业的延伸,相应的部门为动脉产业中的静脉部门,不属于静脉产业的范畴。[8]

四、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化了废弃物再利用

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价值链以主体产品生产线排放的废弃物为主要利用对象,一家企业的废水、废物、废热可能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动力,这种循环利用模式,把不同企业联结起来形成资源和副产品共享的产业共生组合关系,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特点。不同产业的企业由“资源”这个线串起来,各个企业由废料、副产品和能量的阶梯利用连接起来,使产业之间的关联变成网状化或环状化。从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架构看,环保产业除了为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外,同时还通过环境立法等手段,对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政策的导向作用下,废弃物流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在动脉企业内部流动。动脉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减排有毒物质、加强物质的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2)在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之间流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把动脉企业和静脉企业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动脉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弃物成为静脉企业的原料和能源,这种产业价值链可以扩大到包括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在内的不同产业领域。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需要建立企业群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系统,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废弃物的合理流动关系,来实现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标。(3)在社会整体循环。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消费市场及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在绿色消费中,商品达到环保要求才可出售,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都要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按照生活废弃物处置的相关法规要求,生活垃圾要实施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返回动脉产业,同时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置后返回自然界。[9]将静脉产业、环保产业嵌入现行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形成了动脉产业、静脉产业与环保产业相互渗透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价值链条,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瓶颈问题,必将促进未来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矛盾的日益凸显,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替代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产业系统革命工程,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建构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元评价模型(动脉GDP和静脉GDP)的建立。关于这一点本文没有展开讨论,这是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另一个问题。

注释:

① 循环经济过程中,降低消耗减少排放(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可再生(renewable)、可替代(replace)、恢复和重建(recovery)等,简称为6R原则。

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将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结构中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它不仅包括为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环境相关的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赵国党.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转化抑或可持续[J].改革,2011(2):3541.

[2] 吉野敏行.资源循环型社会の経濟学[M].东京:东海大学出版会,1996:1521.

[3] 刘吉伟. 2017年中国工业固废将超50亿吨 五年便可“占领”东京[EB/OL].[20131127].http://www.qianzhan.com.

[4] 唐少艺.中国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机制探讨[J].物流科技, 2012(8):9496.

[5] 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EB/OL].[20130730].http://baike.so.com/doc/6815421.html.

[6] 张士强,张杰,任一鑫.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竞争关系及对策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2(1):164167.

[7] 沈耀良.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出版地不详],2004.

[8] 马兰花.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9]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责任编辑:张岩林]

猜你喜欢
环保产业
雾霾对我国城市环保产业的影响研究
积极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O2O商业模式探讨
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环保投资问卷调查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问题与机制创新
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