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

2015-03-11 10:42刘菁菁
艺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刘菁菁

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

刘菁菁

创新和实践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创新和实践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基于核心、重点与关键探讨了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因素,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探讨了该模式实现的具体路径。

人才 培养模式 理论建构 创新实践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建构知识、素质和能力及其实现的过程和方式,创新和实践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从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启动,到高校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校艺术教育无论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方面,还是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探索,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较大提升。但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比,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在教学理念过于强调对西方艺术文化的传承、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强调理性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教学效果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创新和发展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建构其理论架构,更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实践。现结合实践体会,就这两方面进行重点探讨,以期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具体包括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其中,教育教学目标是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重点、教学方法创新是关键。创新和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核心:培养目标的科学确立。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怎样培养这样的艺术人才,一直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综合国内外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大致有这样两种:其一,赋予艺术教育物质性和功利性,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满足经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其二,培养和提高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的看,着眼经济社会、着眼市场、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趋势。高校应以此为目标,不断调整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标准。一方面,应立足于经济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综合性应用型艺术“通才”的培养,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应着眼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艺术人才质量的提升,加强对艺术“精英”的重点培养,通过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使其达到所从事某种艺术专业相当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艺术的水平和品位。

2.重点:加强艺术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和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在于加强艺术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遵循艺术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着力解决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重接受轻思考的问题,使教学主体和对象由传统的接受型、技能型和专业型向知识宽、基础厚、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目标发展。对此,应注重把握两点:首先,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应注重民族性和世界性。从国内看,各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文化,这为加强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厚的内容和土壤;从国外看,世界各国各民族也都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高校应树立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理念,建构以国内艺术文化为基础、以国外民族艺术文化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使艺术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应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艺术教育教学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运用和创造,不可能依靠一两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就能做到,也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的学习就能实现,必须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煅烧结合起来,把专业学习与艺术修养结合起来,在综合实习和具体实践提高。因此,高校应围绕综合性和实践性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该增加的课程要增加,该删减应删减,该调整的应调整,该合并的应合并,切实增强艺术教育教学的实用性。

3.关键: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目前,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实践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论,因为教育教学的规模不同、目标不同、对象不同,这些诸多不同,也决定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而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得到提升。一方面,应建构应以讲授式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创新体系,讲授式教学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当然这种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注入式的、填鸭式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也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递和注入给学生,而是教师如何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应强化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多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实践能力;从道德层面看,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从社会层面看,它可以开阔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热爱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将来步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

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宏观的教育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课题;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教育模式的创造性探索。就一般意义而言,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关键在“人”,在于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为此,笔者着重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

1.学校:创新管理体制。能否建构和实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管理者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主观地分离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事实上,教学与科研从根本上是统一的,正如 973首席科学家陈国强教授所说,“教学和科研是一种互动关系、相长关系”。因此,高校管理者应重视艺术教学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应持续创新艺术教学管理体制。一方面,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完善艺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实行灵活的管理制度,为教师创新艺术教学模式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由于高校艺术教师特别是青年艺术教师大都是毕业于非师范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技能,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较为欠缺。高校应把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采用讲座、理论学习等形式加强对青年艺术教师的培训;同时还应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交流教学心得、传授教学经验,使青年艺术教师灵活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以及结合实际创新教学的方法,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其次,应建立完善必要的激励机制。在政策引导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聘制度,提高对教师的考核中艺术教学的比例;在职务晋升方面,增高艺术教学水平和成绩的“门槛”;在物质激励方面,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师的课时津贴,加大奖励教学优秀的教师的力度,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重教之风、教改之风、创新之风,激励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再次,应积极推广应用教学模式创新成果。准确把握国际国内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动态,对一些其他高校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培训、研讨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学习;对本校教师在实践探索的教学模式创新成果,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引导艺术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教学方法创新成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成果。

2.教师:提升综合素质。在一定意义上,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建构和实现,或者建构和实现得怎样,取决于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强化主体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艺术教育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现有禀赋、素质能力和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而且灵活多样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在培养目标上,应注重审美教育,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艺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审美心灵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不断改革并构建新的艺术教学模式,以更为科学的艺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教育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个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应不断强化合作意识,把课堂打造成为师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把舞台打造成为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发展的平台,努力营造一种充满民主和谐而富有创新激情的艺术教学氛围,以求得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应注重提升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教师”。艺术教师应加强对艺术专业的研究和学习,并注意跟踪国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系,并把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教学能力是一个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积累、逐步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艺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所从事的专业课程的特点、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符合本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规律、适合学生的需求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与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培育自主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知识与学习的建构者,也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造者和最终受益者。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最终要由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状况来检验。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构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主要方面,但有效的“教”不等于有效的“学”,因为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基础之上的,建构和实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钱伟长教授指出,“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必须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因此,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方面,高校应深化改革考评激励机制,如通过创新展示学生创新成果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等形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由学习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创造者;在评价方式上,应坚持把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切实改变传统的以学习结果为根据的终结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探索和实践“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强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和实践观摩式教学,定期举办观摩会、公开课、示范课,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展示自我、发挥艺术专业水平的空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激情,并使为成为学生终身建构学习的优良品质。同时,应注重强化实践,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艺术实践、社会实践、专业比赛和课外文体活动等,深化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及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创作、表演技能。

综上所述,创新和实践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高校应结合具体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教育目标等,探索建构从科学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为核心、从特色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关键的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品质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等途径,激励引导教师和学生自觉把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具体实践之中,使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为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

[2]陈德清,刘安华,高仁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

[3]曾振平,沈振锋.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邱红革.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大众文艺,2011(11).

[5]邱裕.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大家,2012(6).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建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