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地基强夯法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

2015-03-11 03:48刘卫峰安徽省海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粉质垫层土层

刘卫峰 (安徽省海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0 前言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它是将质量为10t~40t(最大可达400t)的重锤,从10m~40m高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内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达到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的目的[1~4]。由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经济可行、加固效果明显等优点,在许多工程的地基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5~10]。本文将以某液化地基为例,在划分区块内进行强夯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和孔隙水压力监测进行合理的施工控制,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可供强夯处理饱和液化土地基设计与施工参考。

1 试验概况

1.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处于某液化地区内,地下水位埋深在1.7m左右。据勘察资料分析:I区场地内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黄褐色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粉质粘土和黄褐色粉质粘土夹粉细砂等,厚度分别为4.5m、3.1m、1.4m、3m,标贯击数平均值分别为4击、4击、14击、13击;II区场地内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黄褐色粉质粘土、灰色粉质粘土、灰绿色粉质粘土和黄褐色粉质粘土夹粉细砂等,厚度分别为4.2m、3.3m、1.2m、3.3m,标贯击数平均值分别为 6击、6击、15击、17击。

地基处理的设计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6~8m,地基承载力达到180kPa。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地基中粉土含量较多,同时经计算该地段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6击,判断该地段地基为液化地基,需要进行抗液化处理。综合以上分析,在场地内划分了强夯试验区,通过试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并研究强夯加固效果。

1.2 强夯试验参数及内容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并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现场试验分为I、II区进行,且I区和II区又分别分为IA、IB和 IIA、IIB4个亚区。IA、IB、IIA、IIB区主副夯夯击能分别为 3000kN·m、2000kN·m、3000kN·m、2000kN·m,相应垫层厚度分别为0.8m、0.7m、1.0m、0.7m。I、II区夯点布置与测试内容见图 1和图2。

图1 I区夯点布置与测试内容图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夯沉量与击数的关系

各试夯区典型夯点夯沉量与击数关系见图3所示。

从图3中可见,夯击能量大的(IA、IIA)夯沉量总大于夯击能量小的(IB、IIB)夯沉量,随着击数的增加,有垫层时的夯沉量小于无垫层时的夯沉量;2000kN·m时,最佳夯击次数为4次,3000kN·m时,最佳夯击次数为3次。

2.2 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变化

夯击时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见图4所示。

图3 试夯区典型夯沉量与击数关系曲线(a)

图2 II区夯点布置与测试内容图

图3 试夯区典型夯沉量与击数关系曲线(b)

图3 试夯区典型夯沉量与击数关系曲线(c)

从图4中可见,在I区:夯击时总的孔隙水压力值相对较小,这主要时由于I区土的渗透性较大,孔隙水压力难以积累所致。夯击能为3000kN·m时,10m处的孔隙水压力有一定的增长,说明其影响深度达10m,而2000kN·m时,8m处的孔隙水压力几乎没有变化,而6m处有较明显的变化,因此推测其影响的深度达7.5m。在II区:夯击能为3000kN·m时,9m处孔隙水压力有明显的变化,而12m处孔隙水压力无变化,因此3000kN·m时,影响深度约为10m,夯击能为2000kN·m时,6m处孔隙水压力有明显的变化,而9m处孔隙水压力无变化,因此2000kN·m时的影响深度能达7.5m。

2.3 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消散关系

强夯引起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消散规律见图5所示。

从图4中可见,对于I区:无论有垫层还是无垫层,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3000kN·m时,24h内即消散90%;2000kN·m时,24h内消散完毕。因此,I区遍夯间歇时间为1d。对于II区:3000kN·m时72h内孔压消散达90%以上,2000kN·m时48h孔压消散即达70%以上,72h内消散完毕。因此,II区遍夯间歇时间为3d。

3 试夯区处理效果

为了检验强夯后试夯区处理效果,夯后对试夯区进行SPT、CTP、SAMW试验,I区在遍夯8d~10d,副夯20d~22d进行。II区在主夯后45d进行。其中II区试验过程中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只进行了部分主夯。

图4 I、II区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关系(a)

图4 I、II区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关系(b)

图4 I、II区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关系(c)

图4 I、II区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关系(d)

3.1 标准贯入试验SPT

图5 I、II区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a)

图5 I、II区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b)

在I区共进行了36个标贯试验,II区共进行了20个标贯试验,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①处理后的地基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②I区较I区夯后强度增长较多,这与夯后间歇时间较长有关,也说明夯后土层强度会随时间而增长;

③在7m以上土层N63.5夯后均增大,在8m~8.5m深度处N63.5略有减少,这主要是下部粘性土受扰动影响所致;

④夯击能2000kN·m的有效加固深度为7m,3000kN·m的有效加固深度可取为7.5m~8.0m,与2000kN·m无明显区别,这与试验区土层分布密切相关;

⑤垫层对加固后土层的N63.5无明显影响,亦即本工程中垫层设置与否对加固效果没有直接影响。

3.2 静力触探试验CPT

从静力触探试验CPT结果可以看出:

①夯后土层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ps值明显增大,说明土层强度得到了改善;

②能量为2000kN·m时,深度7.0m~7.5m以上ps值增大,其下则无明显变化,这说明2000kN.m的有效加固深度为7.0m;

③能量为3000kN·m时,有效加固深度为7.5m~8.0m;

④垫层设置的影响在CPT成果中有明显反映。首先,当有垫层时地表形成一硬壳层,ps值增大很多;第二设置垫层对强夯影响深度有一定影响,一般使影响深度略有增大。

3.3 SAMW试验

SASW法是利用瞬态激振时产生频率丰富的瑞利波,通过频谱分析,来确定传播介质的特性,因此该法又称为表面波频谱分析法。SASW法具有快捷、可靠的特点,是地基处理效果评价的一种新技术,特别适合于大面积地基处理评价。本试验在I区夯前后用SASW法进行了测试,夯前与夯后地基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见表1所示。

夯前夯后SASW法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单位:m/s) 表1

由表1分析可知:

①夯后土层剪切波速有显著的变化,即较夯前有明显的提高;

②夯击能位2000kN·m时,在7.0m以上,剪切波速增大,而深部剪切波速略有减小,说明有效加固深度为7m,这与前述SPT、CPT测试结果是一致的;

③夯击能为3000k·Nm时,在8.0m以上剪切波速增大,其下则略有降低,这与前述的SPT、CPT测试结果也是一致的;

④有无垫层对深部剪切波速影响不大。

这些成果说明SASW法检验液化地基强夯加固效果是切实可行的。

4 结论

①根据强夯试验、试验区试验效果,最佳夯击能为2000kN·m,夯击4次。

②由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得出,I区遍夯间歇时间为1d,II区遍夯间歇时间为3d。

③当土层条件以粉质亚粘土、粉土为主要加固对象时,2000kN·m的有效加固深度为7.0m,即梅纳公式中的a系数可取0.5;试验取采用3000kN·m时的影响深度达10.0m,但有效加固深度仅为8.0m左右,这主要与下伏粘性土的工程性质有关。

④根据本区垫层设置的比较,本区垫层的主要作用除了支撑强夯设备,保证强夯施工顺利进行外,还对提高表层地基处理程度、改善上部加固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强夯施工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地表软弱地段设置50cm~70cm垫层是必要的,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1]张唯,王坚.吹填砂地基强夯试验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3(3).

[2]姜志全,等.动力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试验分析[J].岩土力学,2004(12).

[3]黄晓波,周立新,周虎鑫.路基强夯处理孔隙水压力监测及参数确定[J].公路交通科技,2005(12).

[4]水伟厚,王铁宏,王亚凌.碎石回填地基上10000kN·m高能级强夯标准贯入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06(10).

[5]杨建华,胡振南.红砂岩填石路基强夯处理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

[6]李振周,聂志红.梁场强夯加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粉质垫层土层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泡沫混凝土在地面轻质垫层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