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传统文化溯源及其实践意义

2015-03-11 04:43刘学军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统一战线传统文化

刘学军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共统战理论的助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成为统战的理论基础的逻辑起点。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正是这样的逻辑关系的具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共统战文化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具有规定性和理想性,在规定统战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属性的同时,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传统文化;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为统一战线提供了更丰富的思想资源。无论历史怎样发展,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资源,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重要因子。崇尚团结,追求统一,热爱和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共存,协和万邦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肥沃土壤。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生活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所表征的传统思想和精神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统战思想高度契合。

一、统一战线一致性、多样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溯源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基元,具有鲜明的统战意识,而中共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包含着非常清晰的这样的文化因子。一致性是统战工作的政治目标,政治要求,是统战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在这样的矛盾统一体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作为中共统战思想的源头。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战线一致性的思想资源。纵观中国历史,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大一统思想,始终是中国人的精神愿景,万邦和谐是从中国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形成的思想境界,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这种大一统的哲学思想,四海一家的愿景,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无限向心力。几千年的历史沧桑,让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有一个共同情结,那就是中华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

这种四海一家,万邦和协,大一统的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是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聃在他的哲学中,将宇宙归一为一个本体,世界的多元丰富,都是由一衍生出来的,此所谓万变归宗。应该说,老子的哲学就是大一统思想的本体,而大一统思想,其本质就是本体论。这样的论断在古典文献中随处可见。《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李斯更是明确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汉书·王吉传》中称: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从古至今,一直有许多中国人热爱、推崇大一统。唐朝的李白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明朝的李贽在《藏书》中尊始皇为“千古一帝”。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得出大一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撑和依赖,大一统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逻辑思维,在中国人中深深的扎下了根。由此,影响甚至决定和规范着中国人的行为,影响和决定政党的意志。周天子一统天下,万物之统皆归于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理念,从封建文明开始,就开始存在于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皇帝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地域上的空前统一,将先秦时代的大一统理想变成了现实。汉代继秦大一统,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了中国的统一。特别是为维护帝国统一,董仲舒独尊儒术,强调儒家“大一统”思想,将其内涵扩充为万民归心、国家统一。其后,无论魏晋隋唐,乃至大元大清,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让地域疆土固化,让各族大融合,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操守。

中共的统一战线思想,特别是其具有的一致性的思想根源深深地根植在这样的四海一家和大一统古老思想当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共恰恰是用这种一统的中华概念,唤起民族解放的情绪,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组建统一战线,实现战线内部大团结。正是统一战线的大团结,使得我们在战争年代赶走了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时期,统一战线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突出统一战线的爱国性质。统一战线不仅要团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也要团结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今天我们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培育统战文化,应该大力发掘和弘扬“大一统”思想,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引向更高的境界。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战线多样性的思想资源。和而不同兼有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意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它的珍贵内涵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统一战线文化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和而不同是中共统一战线工作一致性和多样性的重要哲学基础。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在先秦时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与“同”是两个使用得很广的应用范畴。《左传·昭公二十年》里记载有齐侯与晏子论“和”的内容。“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意思是说“和”与“同”是不同的,“和”好比做羹汤,用水、火、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羹汤经柴火烧煮过后,各种元素已融为一体。厨工根据人的口味,适当加以调和,太淡就增加调料,太浓就加水冲淡。将深邃的思想具体化,形象而生动。

“夫和实生万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对和与同的内涵和关系做了深刻形象的阐述,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就叫做和谐。这种和谐,丰富中见出统一,发展中见出方向。如果不是这样,把相同的东西相加,那用尽了也就完了。

上古时期就完善的和而不同思想,辩证而周延地确立了对社会事务的认知理论,规定了人的行为规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奠定了基础。使得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创新中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保持了社会再生性,使我们5千年的文明显现出历久弥新的再生性。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恰是对“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而不同思想揭示了世界的发生与发展内在规律,对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意义。而中共的统战工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承继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进而形成了正确的行为,成为民族解放,社会发展,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正确行为,并且取得了千秋瞩目的成就。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从不同肤色的人群开始,各种信仰,各种思想,各种理念共处一体,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彼此和谐共处。这一现象和事实,证实了和而不同哲学思想的伟大和正确。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确认了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让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前的统战工作中富有了新的活力和内涵。和而不同就是要保持统战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就是要将各个阶层、集团、党派的行为统一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形成主张、观点的差异性统一到爱国主义和民族振兴的前提中来。

和而不同的原则让中共的统战文化内容丰富多彩、科学正确。可以说,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哲学思想,在新时代、新工作、新领域中都显示出了蓬勃活力,是统战工作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统战工作中的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千年发展历史的精华,是巨大的思想积淀和精神积淀,她必将作用于作为政治同盟统战工作,必将是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各种社会意志、各种社会利益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武器。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新时期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统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鲜明特征是在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前提下,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由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属性特征,直接体现了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的一致性。而在具有鲜明的一致性的特征中,同时具有非常鲜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是统战工作的固有特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工作,如何正确认知这样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如何将不同信仰的人们统一到这个核心上来,形成一致的步调,形成一致的合力,进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除了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还要尊重统一战线中的不同成分的信仰,寻找在这个阵线中不同成员的共同点,就是科学地尊重事物的多样性而寻求一致性的重要的正确的思维。因此,中共的统一战线必然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必将遵从传统文化意志,必将契合传统文化精髓。只有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各方共同意志,才能形成一致行为,才能达成我们的统战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必将是中共统一战线的纽带和基石。

传统文化核心与中共统一战线的主题是一致的,具有鲜明的一致性。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共统战工作的主题。孟子天时地利人和说,从哲学角度阐明了中国古老的人文思想,古老的哲学内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那就是“和”。一致的文化认同,一致的民族意识,一致的祖国归属,“和”的精神集萃,统帅着中国人几千年的灵魂,几千年的意志,几千年的行为。因此,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社会怎么发展,情况怎样复杂,时代差异怎样的巨大,根植在中国人,根植在全世界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志始终不会改变。正确认知到这一点,就是踏实了脚下的基石,我们的统战工作就会扎实稳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崭新的时代,统战工作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形态,清晰认知社会的多样性,牢固把握统战工作的一致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祖国统一,民族复兴3大梦想做出强有力的贡献,成为我们统战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我们说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基础,对于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并且切实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统战工作的理论和思想助援,坚持四海一家,天下为公,大一统的合和意志,才能保证我们的统战工作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我们的统战工作充满生机,才能保证我们的统战工作常做常新。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精神柱撑意义。作为一种政治意志和政治行为,统战工作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已经从单纯的政治同盟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生活等更加广泛的领域,为我们统战工作和统战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维命题和行为命题。在纷纭复杂的统战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工作确立并且很好地开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支柱便成为了我们不可回避并且刻不容缓的必然。和而不同,尊重客观差异,坚持中华民族意识,坚持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从传统文化中萃取提炼,进而升华出来的精神意志,是我们做好统战工作的精神支撑。只有尊重这样的一致性,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才能将不同信仰,不同派别,不同政治意志的海内外华人团结起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是海内外华人,社会各界人士共守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统战工作和统战工作者,就是要尊重和恪守这样的精神家园,坚守文化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甚至矛盾冲突,引导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礼让,和善团结,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爱国统一战线。而包容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内涵,告诫我们所有统战工作者,要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并且要时刻准备接受新的成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乃至新的组织出现在我们的统战阵营中,用最博大的襟怀接纳和团结一切和我们具有本质向心意志,但又具有鲜明差异的多元分子。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变迁巨大,国际形势纷繁复杂,都为我们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些变化,恰可推动我们的统战工作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壮大。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的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们的统战工作就可以从胜利不断地走向胜利。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古老的哲学思想,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统战工作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对立统一,也是和而不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战工作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助援,寻求支撑,这既是统战工作的科学思维,也是促进和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位统战工作者的使命。

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统战工作的论述,不但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各级统战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这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的大智慧、大发展、大方针和大策略,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使各种意见在统一共识基础上相互借鉴而不对立,各种诉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相互尊重而不冲突,才能赢得发展,保持和谐。才能真正地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荣获二等奖。责任编辑/汪 洋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统一战线传统文化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