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企同市场经济的融合

2015-03-12 02:31王铮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有企业融合

摘 要: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公平,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集合了公平性和效率性的综合性经济体制。在这个环境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促进国企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融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这对于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实践模式来说,是一种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在此环境下,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之与市场经济有机的进行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下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公平性和效率性,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出发。

1.以公平性的角度进行改革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有企业在某些公益性、福利性或非盈利性的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私营企业难以替代的。因此,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加大对这些领域的重视。

(1)国有企业的市场调节作用

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进行调节和干预。为此,政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调节和干预手段。而国有企业或是一些国家控股型的企业就为政府提供了可靠的调节手段。例如一些国有的商业银行、非金融性机构、物资储备企业等。这对于维护市场平衡、稳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作用,是私营企业难以做到和代替的。

(2)非营利性领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需要成立一些特殊的非营利性质的国有企业。例如市政设施企业、公共交通企业、水电能源服务企业等。这些企业的最终目的不是实现盈利,而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由于这些企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效益自然很低,甚至还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支持。因此,私营企业通常无法完全涉足这些领域,只能由国企来承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一些文化教育事业或福利公益机构也将会以企业的形式出现,而这些企业也是非营利性质的。因此,国有企业的进行改革时,应当加大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3)高投资、低收益的支持性领域

一些基础设施产业领域,在最初兴建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建成之后收益和回报却很低,甚至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还有一些高科技型产业领域,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前期的投入很大,而且风险性很高,对投资回报收益无法进行有效的预估。这些产业在短期看来效益十分不理想,但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是有利于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的。但是对此,私营企业往往无法支撑。因此,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

2.以效率性的角度进行改革

在一些竞争性较强的领域当中,国有企业应当逐渐退出,让私营企业进行发展和经营,以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其在在这些领域内,难以拥有很高的效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政企难分

国有企业特殊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企业与政府难以有效的分开,所以国企不像私营企业那样,拥有充分的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须的经营自主权。即便在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政府的职能进行了转变,国有企业实现了政企分离,国企所有的经营自主权也不会像私营企业那样充分。因为国有企业所有制决定了它是属于国家的企业,在某些方面仍然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承担一些政策性的生产或市场任务。因此,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内的生产效率必然不会比私营企业高。

(2)财政结构的约束

由于国有企业有国家的资金做支持,因此不需要自负盈亏,也就很难形成影响的财产约束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自负盈亏的企业很难形成强大的动力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而私营企业则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市场,因此他们需要自负盈亏,自然就会想尽办法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国有企业自然很难与之相比。

综上,在这些特殊的领域当中,由于表面上的投资回报收益较低,对于自负盈亏的私营企业来说,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持。因此,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性和提高市场发展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给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对以上这些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二、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策略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理论支持

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为了能够更加快捷、高效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就既要保留国有企业,也要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大力推进二者的融合。而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二者融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必须要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在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各种所有制结构并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不一定要局限于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过渡。只要是能够反映社会生产规律,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所有制结构,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

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私营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非常规性的变化,我们也无需困惑,这样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给予其平衡性和效率性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既不能缺少私营企业,也不能缺少国有企业。虽然市场经济通常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在我国,绝对不能走全面私有化的市场经济路线,那会使我国以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崩溃。因此,我们应当在保留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能够正常、健康的发展。

2.合理改革国有企业,坚持创新实践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充分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实现国企改革的整体性突破。基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国企自身的结构特点,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应当对国企中的经济结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另外,国企也应当接受和服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以实现国企经营体制的改变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在国企改革中,应当严格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发展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积极的探索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以促使国有企业产生新的活力。

三、总结

国有企业诞生于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经济,而公有制经济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然而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传统的国有企业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应当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下,充分的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国企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泰.国企改革:过关[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孙少岩.国有经济理论前沿报告[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3]高培勇.在推进改革中转向稳健[J].税务研究,2011.

[4]陈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J].特区经济,2014.

[5]冯宝昌.论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融合[J].化工之友,2010.

作者简介:王铮(1982.10- ),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2006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供职于北京中信国际大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国民经济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融合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融合》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