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19例

2015-03-13 01:46曾国勇曾祥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障碍

曾国勇 曾祥俊

(江西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神经内科,赣州 341000)

目前来看,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吞咽障碍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明显提高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将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不利于康复。现今对于该症状的治疗主要是利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等方式,但是在治疗中若是采取单一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十分缓慢,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能具有很大的优势。以下则是通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是选取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5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男性为30例,女性为25例,平均年龄(61.2±13.4) 岁。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灸治疗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患者18例,仅接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组患者1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19例,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相互结合。

1.2 方法 首先对于药物治疗组采用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内容是积极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高脂稳定血管斑块、改善脑血流侧枝循环等,并且给予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吞咽功能的训练,主要是给予常规的基础性训练以及摄食训练。其中基础训练主要是有吞咽器官的训练,颈部的松弛训练、咽部的冷刺激以及勾引训练喉抬高训练等[1];练习次数为4~6次/日,时间保持在20 min。患者在后期要给予摄食训练,食物为分别为胶冻状过度到半固定食物,最后到固定食物。患者在训练时要保证头向前屈,护理人员利用薄一些的勺子,起初量要小,之后每口都要适当增加一些量。这时患者要做吞咽的动作,摄食训练的频率为1天3次。最后就是进行针灸的治疗,对患者进行针灸的位置主要是地仓、天突、人迎、下关以及风驰等穴位。针灸方式为平补平泻,局部出现酸麻胀针感,针灸频率1天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

1.3 统计学方式 主要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进数据的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药物治疗 18 1.2±1.4 3.6±2.4针灸治疗 18 1.5±1.9 5.6±2.4中西医结合治疗 19 1.3±1.3 9.1±2.1

表2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前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充分的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疗效十分显著,具有很大的优势。

3 讨论

吞咽属于一种最为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的吞咽次数为600余次,并且在吞咽动作中,其感受器官主要是分布在舌根、咽后壁、前腭弓、扁桃体以及软腭等。并且主要是利用舌咽以及迷走神经传入到孤束核,汇总末梢神经感觉信息,同时启动延髓网状结构的吞咽中枢,在经过相关的三叉神经、面神经以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到达相关的肌肉。在脑梗死后皮质以及皮质下投射损伤,导致了吞咽肌肉麻痹,肌张力提升,咽反射减弱,变得更加迟缓。对于针刺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肌肉的痉挛,以此来恢复肌肉的张力,促进咽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并且病变的部位在经过不断的机械刺激之后,从而来形成长期的强化作用,最终使受损的反射弧重建。脑梗死后病变脑组织处于一种缺氧缺血的状况,对风池穴进行针刺,具有扩张基底动脉的作用,以此来增加脑中的血流量,促进侧支的循环。以此来改善病变脑中的缺氧供应,同时局部脑微循环的改善对脑组织的细胞进行保护,促进神经功能的好转。利用传统的针刺疗法能够有效做好脑梗死后的神经元保护,促进神经再生,以及血管新生等,提升治疗效率。

但是目前,在临床脑梗死治疗中,其吞咽功能障碍治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不仅仅是运用传统的针灸治疗,西药治疗也具有很高的疗效。现今有些学者倡导的是药物治疗,利用西药来进行吞咽障碍的治疗,也有些学者倡导利用传统的中医学进行治疗[2]。部分学者提倡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坚持全方位治疗[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性的治疗,并且也要利用一些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式,以此来提升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是对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发现了在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有效提升治疗的效率[4]。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主要的药物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达到改善脑血循环、降低血液的粘滞度等,从而来缓解吞咽困难的状况。之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并且给予一些康复性的训练。对于脑梗死来说,其神经在结构以及功能上具有充足的重塑性和代偿性,但是要想做好重组,必须要进行反复的训练以及刺激,做好对患者的教育工作,从而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5]。脑梗死产生的吞咽障碍在中医的角度将属于“喉痹”,利用针灸的方式对咽喉部经络穴位进行刺激,以此来取得更好的疗效。主要穴位为地仓、天突、人迎、下关以及风池等穴位。利用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并且配合一些康复训练,以此来充分的提高脑动脉的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促进血液的循环;同时还要做反射神经的刺激,改善肌肉的灵活性。所以将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相互结合,做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有效提升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1]贾一波,王金淼,刘雪锋.针刺配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10):50-51.

[2]孙冰莲,金玲,吴世红,等.吞钡造影在卒中后吞咽障碍评估及治疗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11):60-65.

[3]贺利峰,王亚仙,谈鹰,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6):30-31.

[4]赵月梅.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1):40-41.

[5]张保球,老锦雄,潘清洁.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11):50-56.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灸障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跟踪导练(四)2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跨越障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