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商业需“归零”等

2015-03-13 17:37
中外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客德国企业

《格力小米,你们吵什么》2015年1期

随着西方管理模式、思想的引入与蓬勃发展,加之培训咨询等各界“大师”的擂鼓助威,中国的商业领域一直就不“寂寞”,各种新方法、新花样可谓层出不穷,玩儿的让人目不暇接、不亦乐乎。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出现后,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要有好销路,服务要有好口碑——品质与保障是关键。很难想象,一款假冒伪劣的产品经过堂而皇之的包装后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会是什么样?中国商业需要“归零”,在各种“商业模式”、各种“为王”模式的洗礼中,我们应该回归商业的本真——狠抓产品质量、构筑营销渠道、控制流通成本、建设班子队伍等。把这种“浮躁之风”真正转化为一种“孜孜以求”的企业家精神,这比无聊的“吵闹”要好很多!

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华北分公司人力资源部 王恺

思路决定出路

《森诺:“整建制下海”的国企改革样板》2015年1期

森诺的例子主要有两点成功经验:第一,借助中长期激励机制,用活虚拟股权。森诺的“智力股”或“影子股份”,即虚拟股权。员工只拥有分红权,不是真正的股东,好处是不改变股权结构,在国企容易操作。与通常的激励方式如工资、奖金或福利不一样,它更加着重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能预防核心人员的流失,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第二,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国企员工往往习惯于体制内的优越感,“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意识相对较差。而森诺的核心负责人,充分体现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生存危机感。虚拟股权是方法、机制层面的问题,而市场观念、服务意识等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一旦都做好了,就能体现“思路决定出路”。

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王能元

超前的“创客”思维

《2015,培养属于你的创客》2015年1期

自从十多年前美国畅销书作家安德森提出“创客”概念以来,“创客”的观念与行为开始在国内外流行起来。“创客”原指“玩创新的一群人”,后来又有人将“创客”概括为“一群喜欢或者享受创新的人”。这是一些不以盈利为目标,热衷于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一些创新永无休止、创意乐此不疲的人。从这个角度讲,“创客”思维在中国发展的确挺超前的。

《方法纵横》作者 董彥

官同良

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总监

【打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怪圈】在中国,初创企业以机会为导向的成长特征其实非常明显,要么是抓住了关键机遇,要么是靠营销拉动以奇制胜,要么就是靠领导人驱动和英雄主义。然而,这些企业往往浮躁,冒险主义、野蛮生长、缺少专业支持、团队和能力基础薄弱几乎是它们的共性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内功不够深厚,遇到了“机会与能力”的矛盾。

实质上,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机遇或一个创意就取得长久的成功。当外部条件发生突变时,仍处于机会成长期的企业其实风险更大,甚至可能会像建在沙堆上的城堡一样迅速坍塌。这类企业如何从侥幸的兴奋点快速回归现实,竭力控制自身的非理性冲动,迅速脱胎换骨,必须进行成长周期中的第一次关键整合——职能发育,即健全组织架构,导入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王海萍

四川鹏翔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企业理应回归“正途”】国内企业运营侧重点往往本末倒置,但“营销为王”难以阻挡消费者回归理性的趋势。打个比方,以最快的速度击倒对方才是武术的立意之本,花拳绣腿只是娱乐而已。所以,生产企业之道仍然是:技术和实用性。奉劝那些尝尽“忽悠”甜头的老总们,和那些正在学习“忽悠”本领的营销一族们,消费终归要回到理性,品牌最终会沉淀为“诚意”,就如同“闭月羞花”只是过眼云烟,而“纯净仁爱之心”才是应该追求的一样,让企业回到“务实”的正途上来吧!

■ 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杂志:【中国企业别急着学德国工业4.0!】一个德国“工业4.0”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德国企业的热潮。相对而言,尽管中国企业对这个概念的认知迟了两年,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反响,似乎超过德国本土企业。中国企业应把德国企业最传统的东西学会,这比盲目学习“工业4.0”更重要。

@冯立果观察:连最基本的质量问题还没解决呢!

@HR帝-李晶:德国应是中国学习的标杆之一。

@美冠:我们现在处在几点0?基础没打好的话,太突飞猛进的后果可想而知。

@K_Freeman:不敢说德国这个民族伟大与否,但至少他们的工作习惯对于我们是适用的。

@小管:海尔张首席不是说了吗,制造业必须互联网化,对于工业4.0,他总结四个字:互联工厂。

猜你喜欢
创客德国企业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