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应用和企业市场:可穿戴设备何以走出外热内冷?

2015-03-16 07:56右舍
通信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手表智能手机智能

本刊记者 | 右舍

重应用和企业市场:可穿戴设备何以走出外热内冷?

本刊记者 | 右舍

在过去一年中,从高端智能手表到运动监控设备,再到低成本的手环,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持续扩容,而日前结束的CES上,众多研究机构和从业者都认为今年将是可穿戴设备的井喷期。

据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可穿戴健康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810万台,低于2014年的7000万台,主要是因为更多的用户选择智能手表。Gartner还预测,由于今年苹果将推出智能手表,因而在此前考虑购买智能腕带的用户中,将有一半左右转而选择购买智能手表。但到2016年,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出货量将出现反弹,全年出货量将增加到9130万台。那么可穿戴设备的爆发点在哪里?阻碍其爆发的挑战是什么?

分析机构观点不一折射变数

IDC作为科技行业的一家著名分析机构,非常看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当然,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连网的眼镜和腕带类健康追踪设备等。IDC表示,此类设备能够激起市场的强大共鸣,所以它们都能够登上像《GQ》和《连线》之类的主流杂志。据IDC的预测,全球今年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部,大约是去年的3倍。IDC还预测: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出货量将增加到1.12亿部左右。

但是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却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好景不长,生命力将非常有限。Forrester表示,市场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关注可能会在今年呈现上涨势头,但到2016年初,这种关注度可能就会开始走下坡路。除此之外,Forrester还表示,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具有的各种功能将会被智能手机和内置传感器的智能耳机所复制,因此,人们将很快对可穿戴智能设备失去兴趣,即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兴起与衰落历程就如同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以及手持摄像机的命运,如今这些产品都已经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所替代。

与此同时,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也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前景作出了预测,这家机构就是NPD DisplaySearch。NPD是一家专门追踪显示屏出货量的市场研究机构,该机构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预测则要复杂得多。NPD预测认为,今年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将增加到9100万部,超过去年的4800万部。在此之后,此市场将随着消费者热情的减弱而降温。

“分析机构之所以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预测观点不一,甚至大相径庭,从侧面反映出可穿戴设备市场外热内冷的事实,即大家都在谈论可穿戴设备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新的产业机会,但市场和用户对此的接受度却不高,至少与业内的热炒相比。”GFK中国分析师武晓锋告诉记者。

缺少杀手级应用 最大阻碍是手机

上述机构截然不同的分析结果,预示着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充满变数。在经历了去年可穿戴设备的外热内冷之后,今年谷歌眼镜的停售则再次引发了业内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反思。

“可穿戴设备厂商在硬件领域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原因是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集成了一些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这些功能对于他们已经足够,所以无需再去购买那些比较专业的设备。”某业内分析师如此解释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外部最大挑战。

该分析师的观点不无道理。我们不妨先以腕带为例:众所周知,智能手机正不断增添腕带所拥有的功能,厂商们不断把“戴在手腕上”的功能移植到用户“装在口袋里”的设备上(这里当然是指智能手机),而这一趋势不断削减单独的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如苹果 iPhone 5s 上首次应用的M7协处理器拥有丰富的传感功能,苹果将其开放给大量应用开发者以实现运动追踪等功能。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苹果针对其智能手表的Healthbook应用。

Healthbook用户界面更多借鉴了来自iPhone现有的Passbook应用,可以跟踪的数据包括心脏速率、含水率、血压、身体活动、营养情况、血糖、睡眠、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重量等。在这些功能中,借助iPhone 5S的M7运动协处理器,Healthbook可以在技术上从iPhone本身获得步频、行走英里数、消耗卡路里数等。至于其他不能通过M7获得的数据,由于苹果iPhone本身具备诸多第三方的健康类应用,Healthbook可能是现有各种第三方iOS保健应用设置并存储这些数据的惟一位置。

我们由此看到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诸如腕带一类的可穿戴设备的硬件与软件被智能手机融合在无形中。既然如此,再单独开发一个可穿戴设备平台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恐怕这才是进入该领域3年之久的耐克欲放弃Fuelband的根本原因,毕竟3年之前智能手机的发展程度及应用水平尚不具备这些功能。

同样的窘境也发生在可能是可穿戴设备最大门类和正在崛起的智能手表上。

智能手表领域鲜有成功者,尽管业内会以Pebble公司至今为止40万左右的销量且可能收入翻倍的事实说明智能手表的成功或者前景,但这似乎并不能明晰未来市场的走向。与之相比,苹果在推出第一款iPhone后第74天就售出超过100万部;摩托罗拉在推出奠定Android系统市场的Droid机型后第74天也售出近100万部;第一代iPad在推出第28天就售出100万台;上述产品都引领了主流市场的走向。不要说没有可比性,要知道这些产品在推出时,其所在的领域和产业也是刚刚起步,甚至不被业内看好。

由此不难发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相比,功能上具备极强的被可替代性外,操控和体验方式也是极大的软肋。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目前很多年轻用户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而不再戴手表,而中年人往往将手表视为品味象征的必要理由的现象。由此可见,这两大主力消费人群都缺乏将智能手表戴在手腕上的必要理由。

除了智能手机这一最大的外部阻碍外,从内因分析,可穿戴设备没有大规模普及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苹果、谷歌这样的标杆性企业还没有推出足以撬动市场的标志性产品,市场仍处于摸索阶段;二是已推出的产品用户体验还不够;三是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只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没有达到独立产品的地步,也就很难支撑起一个产业。

“想让用户长期持续使用一款产品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种要素:设计、舒适度、易用性、时尚百搭、独一性等。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使用户产生顾虑,例如电池续航差、设置程序繁琐、同步体验糟糕或者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心理学领域针对人类接受并养成新习惯有大量的科学研究,可惜开发者和工程师基本并未重视这一领域,仅靠强塞运动和健康数据是无法让客户养成长期使用习惯的。”某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

企业市场或成新突破口

当业内对可穿戴设备在消费市场的前景充满疑惑之时,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可穿戴设备将显著提高公司工作流程和生产能力方面的测评精度,利用从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企业对于自己员工的了解将达到新的水平,进而提升员工管理和工作效率。

普华永道(PWC)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77%的受访者认为可穿戴技术最重要的好处是它可以发掘自身潜力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46%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应该为其员工投资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可以让企业收集大量员工日常的数据信息,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未来工作安排的预测分析。另外,员工本身也认为可穿戴设备是一个真正的机遇。”武晓锋告诉记者。

据相关分析,可穿戴设备收集的大数据信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员工的参与度,甚至有可能降低雇员的病假数量。利用这些数据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激励机制。可穿戴设备不仅让员工随时随地参加会议,而且对于企业真正的价值将体现在可以实时洞察和收集员工的信息。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让雇主非常容易地跟踪员工的时间分配情况,并快速识别效率不高的员工。这些信息可能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产生巨大影响,并催生出基于员工个人喜好和习惯以提高员工参与度的新管理方法。

此外,通过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实时洞察和分析能力,甚至可以协助刚入职的新人更好地融入公司。比如,将入职和培训手册预装到可穿戴设备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鉴于许多高科技巨头面临着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难题,因此将雇主、雇员的关系从第一天起就引向正确的方向,将是确保员工忠诚度的重要课题。

最后是功能更加强大的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和健康方面的技术应用。可穿戴设备的健康功能,比如Fitbit或三星Gear的健康跟踪应用,将允许雇主了解员工的个人习惯。雇主可能会发现员工的健康情况不良、需要减肥或改进其他健康指标;甚至可以去跟踪员工身体姿态,比如坐着还是站着。

虽然听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可穿戴产品可以建议员工多走楼梯而不是乘电梯,选择或进行健康饮食而不是食用垃圾食品,然后,雇主根据他们的选择进行奖励。这将是多么理想的情形,员工得到了更健康的身体,而对雇主而言可以减少员工的病假时间。

当然,目前围绕可穿戴设备的探讨主要局限在普通消费类视角。然而正如上文所言的那样,可穿戴设备在企业级市场同样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可穿戴消费级市场,一旦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自然会有大量的厂商把视野转向庞大的企业级市场,为企业提供可穿戴设备软硬件解决方案。正如现在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类移动设备的企业级软件和解决方案蓬勃发展一样,未来的企业市场也许是可穿戴设备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手表智能手机智能
智能手机是座矿
是谁拿了手表
谁偷走了手表?
手表
智能前沿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