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 醉美村寨

2015-03-16 04:57
云南画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

云南画报:什么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赵立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蕴藏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在村寨风貌环境、民居建筑式样、产业结构,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 反映了各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云南画报: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意义?

赵立雄: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丰富多彩的村寨文化,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对于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守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画报:目前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进展情况如何?

赵立雄:2009年国家民委和财政部提出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工作的意见,在省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9—2014年,云南省民委共安排资金27700万元,实施了275个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使每个世居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特色村寨,深受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成为我省民族工作的又一亮点。2009—2012年实施的64个民族特色村寨,已全部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其中41个村被国家民委纳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名单》,今年将予以命名挂牌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云南画报:我省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赵立雄: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政策,把保护传统文化与改善民生、发展特色旅游相结合,把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相结合,纳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强化政策支持。省政府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调研,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为富民强村、弘扬民族文化、转变发展方式、和谐民族关系的美丽幸福工程。二是规划引导。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列为《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56个工程之一,明确任务责任,落实资金项目。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纲要,联合财政、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共同对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规划研究。要求每一个申报的村寨都编制建设规划。形成国家有宏观政策规划,省有总体发展规划,村有建设实施规划的格局。三是规范建设。按照明确责任、提高效率的要求,建立“县级审批,州市审核,省级备案”的工作机制,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和实施项目由县级评审和确定,报州市审核后实施。通过州市审核后的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从云南民族发展资金管理系统上报省级备案,省级适时对规划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抽查验收。四是形成合力。省民委主动联合协调财政、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以规划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方式,积极协调各方资金投入。同时,通过每年的民族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特色村寨建设现场会议等,总结和交流经验,使各级各部门达成共识,形成了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民委牵头推进,省级相关部门配合,各地政府积极实施的良好局面。五是群众参与。在建设过程中,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群众为特色村寨建设出谋划策、投工投劳,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提高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发挥了资金最大效益,达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基层组织能力共同提高的效果,激发了群众自我发展潜力的内因与政府推动建设的外因相互促进。

云南画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取得了什么成效?

赵立雄:一是保护了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按照“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文明生活要求”的原则,实施保护项目的民族村寨传统民居比例均达到90%以上。例如,丽江市玉龙县玉湖村以保护特色建筑为重点,在保持村寨传统格调和民居特色的基础上,就地取材,用传统冰川石进行墙体改造,铺设石子路,建设了村寨历史文化展馆等一批公共设施,使全村民居都保持独特的地域格调和民族特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丽江旅游的新景点。二是培育壮大了一批民族特色产业。各特色村寨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基本形成了1-2项民族特色产业,民族传统产业、技艺得到继承和发扬,成为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例如,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的小街子村,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开办农家乐,开发出“住藏家驿站、品藏家美食、看藏民歌舞、体验高原风光和民族宗教文化之旅”的乡村旅游模式,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致富典型。三是抢救和保护了一批传统民族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支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使大部分特色村寨都有民族文化传承人,有业余文艺队伍及活动场所,有民族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表演,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例如,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村,实施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后,村寨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产业得到发展,群众热情高涨,组建了“老达保雅厄艺术团”,群众自创300余首拉祜民歌,唱上了中央电视台,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风采。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新农村”之一。四是进一步改善和保障了民生。在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大力改善民生,实施人畜饮水,一池三改等项目,绿化、美化、亮化中心街道,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得到较大提高。五是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将民族团结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村寨、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营造了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通过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坚持以民族文化保护开发为载体,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打造了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特色示范村镇,成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美丽云南的窗口。

云南画报: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赵立雄: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我省确定实施“示范区建设百乡千村万户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5年在全省建成350个“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民生、美在幸福”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和省旅发委共同打造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少数民族的服装
锅巴粥
穿着校服去上学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