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与组织学检测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大便HP抗原阳性率比较

2015-03-16 08:22王纯明贾东明张宝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3期
关键词:介入性检测法组织学

王纯明,贾东明,张宝伟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277300)



·临床探讨·

ELISA与组织学检测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大便HP抗原阳性率比较

王纯明,贾东明,张宝伟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277300)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组织学检测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大便幽门螺杆菌(HP)抗原的阳性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组织学检测法检测,研究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然后对两组患者大便HP抗原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HP抗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率分别为96.7%(29/30)、90.0%(9/10)、97.5%(39/40)、77.5%(31/40),对照组患者HP抗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率分别为90.0%(27/30)、70.0%(7/10)、90.0%(36/40)、75.0%(30/40)。两组患者抗原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大便HP抗原阳性率比组织学检测法略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在普查和诊断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中极为实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织学检测法;慢性胃炎;大便HP抗原;阳性率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患者一个主要致病因素,同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消化性溃疡、胃癌[1]。很多方法均能够有效检测HP,介入性和非介入性是其中两种主要的类型。介入性检测方法包括组织检测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等;非介入性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及尿素呼气试验(14C-UBT)[2]。近年来,在大便HP抗原检测中,ELISA兴起并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3]。本研究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ELISA与组织学检测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大便HP抗原的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近1个月内均没有服用过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干扰HP检测的药物,均知情同意。将有全身性严重疾病、胃十二指肠手术史等的患者排除在外[4]。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男26例(65.0%),女14例(35.0%),年龄21~71岁,平均(46.5±10.4)岁;对照组男24例(60.0%),女16例(40.0%),年龄20~70岁,平均(45.2±1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组织学检测法检测,具体操作为:让患者用洁净干燥的专用容器留取2~3 g大便,第一时间放置在-20 ℃冰箱中备用,尽可能在1 d内完成检测。将胃窦处一份组织取出来进行组织学检查,检查过程中应用胃镜,先将组织固定下来,固定过程中用福尔马林,然后切片、Warthin-Starry染色、镜检,黑褐色是染HP的颜色,弧形,将背景设定为棕黄色。研究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具体操作为:检测前从冰箱中取出试剂及标本,恢复到室温。在一洁净干燥的塑料试管内加入400 μL稀释液,在其中加入0.1 g左右的大便,充分混匀,将100 μL混悬液准确吸取出来,在板孔内滴入,该板孔被抗体包被,然后将2滴酶标抗体液加入,同时将2空孔设定出来,其中一孔设定为阴性对照,另一孔设定为阳性对照。进行1 h孵育,孵育环境为室温,进行3次洗板,洗板在自动洗板机上进行,拍干,加入2滴底物液,进行10 min孵育,孵育环境也为室温,将2滴终止液加入其中,混匀后采用北京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3401036的HP抗原检测试剂盒,在ELx-808全自动酶标仪(美国宝特仪器有限公司)上将吸光度A值读取出来,将波长设定为450 nm。如果A值在1.50以上,则评定为阳性;如果A值在1.20~1.50,则评定为中介,需要复查;如果A值在1.20及以下,则评定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结果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HP抗原阳性率比较 见表1。研究组患者HP抗原阳性率为77.5%(31/40),对照组患者HP抗原阳性率为75.0%(30/40),两组患者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HP抗原阳性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HP抗原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HP抗原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7%(29/30)、90.0%(9/10)、97.5%(39/40);对照组分别为90.0%(27/30)、70.0%(7/10)、90.0%(36/40)。

3 讨 论

1982年,临床首次发现了HP,自此,临床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了HP[5]。HP对人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引发顽固性口臭;(2)引发胃炎及胃溃疡;(3)引发胃癌[6]。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慢性活动性胃炎达到了95%的HP感染率[7]。细胞在HP作用下会过度增生,将癌基因激活,引发基因突变,最终引发胃癌。同时,口腔黏膜也是HP定居的位置,促进尿素酶产生,分解口腔正常菌群产生的尿素,释放出氧,进而促进顽固性口臭发生。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HP的危害,临床应该尽可能早地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而临床病情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是对HP感染进行诊断的最好方法。

很多实验室方法均能有效检测HP,包括介入性和非介入性两类,组织学检测、血清抗体检查等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每种方法均有自身的特点,快速尿素酶(RUT)试验具有简便的操作方法,临床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将结果检测出来,且结果准确,能够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取材,但是取材部位、菌量多少等均会对结果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在细菌局灶性分布情况下极易发生假阴性,而UBT具有准确的结果和简单的操作,有效克服掉了RUT试验的不足,但是其在临界值缺乏可靠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中经常采用血清抗体检查,所采用的试剂盒不同,测定结果也会不同。组织学检测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是所采用的染色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其具有繁琐的步骤和较高的费用,因和RUT试验由于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因此,在HP实验室检查中被定为金标准[8]。

在大便HP抗原检测中,ELISA属于一种非介入性方法,该检测方法被首次报道于1997年,报道者为美国胃肠病协会,其和14C-UBT有许多相同的优势,因此在临床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其检测原理为在感染HP的情况下,胃黏膜更新脱落,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于是大便便有了HP抗原,对HP抗原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中运用酶标双抗体夹心法,HP感染的标准为阳性。测定结果几乎不会受到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的干扰。其又比14C-UBT具有更多的优势,如14C-UBT具有放射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所用检测仪器极为昂贵,患者需要承受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呼气动作有特殊要求。通常情况下由于该要求无法得到儿童呼气的满足而对结果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而14C-UBT的这些局限性被ELISA有效克服。血清抗体检查敏感度较高,但是由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通常情况下不同步于病情,因此临床诊断中很少采用该方法[9]。

和组织学检测法相比,ELISA具有较低的特异度及准确率,但是组织学检测法属于介入性方法,在对标本进行采集的过程中需要行胃镜操作,要求采集者具有较高的技术,同时还会使患者承受一定程度的身体和精神压力,尤其是儿童,其通常无法积极有效地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就很难进行操作。在大便HP抗原检测中,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同时属于非介入性方法,具有取材方便的优点,患者不需要忍受痛苦,因此易被患者所接受[10]。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抗原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ELISA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大便HP抗原阳性率比组织学检测法略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在普查和诊断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中极为实用。

[1]吴爱成.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多种检测方法比较[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4):98-101.

[2]李义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8):4029-4030.

[3]成虹.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3):182.

[4]何周桃,谢贤和,韦红,等.幽门螺杆菌5种方法比较[J].临床荟萃,2011,26(7):570-574.

[5]柳小平,乐永芳.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2011,24(7):347.

[6]朱晓娟,查赟峰.两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3):131.

[7]吴江山,阮素莲.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10-3011.

[8]许文龙,李齐云,佘亚辉,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47-449.

[9]Shimoyama T,Kato C,Kodama M,et al.Applicability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stool antigen test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Helicobacter pylor eradication therapy[J].Jpn J Infect Dis,2009,62(3):225-227.

[10]Leal YA,Cedillo-Rivera R,Simon JA,et al.Utility of stool sample-based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ren[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1,52(6):718-728.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3.058

A

1672-9455(2015)23-3584-03

2015-04-25

2015-07-11)

猜你喜欢
介入性检测法组织学
分析经导管介入性治疗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优质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基于改进检测法的STATCOM建模与仿真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D-STATCOM一种改进的补偿电流检测法
六种常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共享数据库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