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

2015-03-16 23:17郑殷青立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戴嵩浓墨和蔼

郑殷青立

【课前思考】

《画家与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以识字、写字、读文为主。本课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8个要求会写的字,2个要求会写的词。另外还有一些词语需要孩子们了解、积累、运用,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和蔼、批评、惭愧、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等。《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传说故事,在课堂上让孩子们通过有滋有味地读故事,自然而然地学会生字、生词,并感受故事中戴嵩的虚心和牧童敢说真话的品质是我这课教学设计的宗旨。第一课时,通过集中识字,熟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等环节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了解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教师领着学生深入地读故事,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同时完成“学词、仿句、读文、写字”等目标,最后人物品质也就呼之

欲出。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复习生字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事——

生:画家和牧童。

(师讲故事,随机出示生词卡片,生齐读词语。)

师: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有一次,他的朋友请他作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成了一幅《斗牛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而一个牧童却挤进来批评他画错了。戴嵩和蔼地问牧童:“我什么地方画错啦?”牧童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戴嵩听了非常惭愧,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师课件出示词语)

师:词语跳到屏幕上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齐读词语)

二、学习字词,读懂故事

1.了解故事起因,感受戴嵩画技高超。

师:这节课咱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个故事。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谁来读?(课件出示:上面是斗牛图,下面是文字。)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生大声朗读)

师:戴嵩是位著名的大画家,从这段的哪里可以看出他画得很好?

生1: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斗牛图》。

生2:用了不同的画法来画牛。

师:(出示生字卡)戴嵩一会儿——

生:浓墨涂抹。

师:一会儿——

生:轻笔细描。

师:(出示《斗牛图》)谁来说说图中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描画成的?

生:牛的身体部分是用的浓墨涂抹的方法,尾巴部分是用的轻笔细描的画法。

(师涂红“一会儿……一会儿……”)

师:再一起读读这句话,注意红色的词。

师:从“一会儿……一会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戴嵩画得

很快。

生2:我觉得戴嵩很会

画画。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成了《斗牛图》。小朋友一会儿画太阳,一会儿画小草,很快把画画好了。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说这句话吗?(课件出示:妈妈一会儿

,一会儿         ,很快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生:妈妈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扫地,很快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师:妈妈真能干。

师:这句谁来说?

(师出示课件:小弟弟一会儿         ,一会儿         ,几下子就捏出了一只小狗。)

生:小弟弟一会儿搓,一会儿捏,几下子就捏出了一只小狗。

师:小弟弟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呢!

师:这样你还能说吗?

(师课件出示:         一会儿         ,一会儿         。)

生1:我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打游戏,玩得很开心。

生2:星期天,我在家一会儿写字,一会儿画画。

师:你很会安排自己的

假期!

师:那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说明画技怎么样呢?

生:非常高超。

2.了解故事经过,感受牧童敢说真话。

(1)众人的表现。

师:画完成了,围观的人认为画得怎样?

生: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出示课件: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他们都是怎么夸的?请你找一找,用“        ”勾出来。

(生勾画)

(师课件出示:“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是这两句吗?我们一起读读屏幕上的句子。

师:(涂红课件中的“夸赞、称赞、赞扬”)孩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三个词都有一个

赞字。

生2:意思一样,都是表扬的意思。

师:是啊,汉语真有趣,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像作者那样用不同的词来说。我们也来夸夸他的画,读出称赞的语气。自己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

师:商人怎么夸?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师:谁再来夸一夸?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师:教书先生怎么夸?

生:“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师:大家都像他一样夸

一夸。

生(齐):“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师:是啊,商人夸赞,教书先生也夸赞,围观的人是——

生:纷纷夸赞。

(2)牧童的表现。

师:当众人都在纷纷夸赞戴嵩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画错啦,画错啦!”。

(师课件出示:“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如果你刚好在场,听到牧童的喊声你会怎么想?

生1:这小孩胆子太大了,敢批评大画家的画。

生2:大画家的画哪会画错了,一定是你弄错了!

生3:这小孩真是胆大包天啊!

师:作者说这声音像——

生:炸雷一样。

师:炸雷是怎样的?

生1:声音很大。

生2:很吓人。

师:谁再来读这一段?读出声音像炸雷的样子。

师:大家都在——(出示词卡:夸赞)

生:夸赞。

师:牧童却在——(出示词卡:批评)

生:批评。

师:牧童截然不同的评价让人感到多么震惊啊!难怪作者说这声音像——

生:炸雷一样。

(3)戴嵩的表现。

师:大画家戴嵩是怎么说的呢?请在文中找一找。

(生找到句子自由读)

(师课件出示: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师:(出示生字卡:蔼)这个字有点难,谁还记得?

生:蔼。

师:(出示词卡:和蔼)连词读。

生:和蔼。

师:“和蔼地说”就是说话时态度怎样?

生1:和气。

生2:温和。

生3:亲切。

师:是啊,我们还经常说——(出示词卡:和蔼可亲)跟老师读读这个词。

生:和蔼可亲。

师:天气越来越冷了,妈妈和蔼地对你说——

生:多穿点衣服,别冻着了。

师:饭桌上,爷爷一边不停地往你碗里夹菜,一边和蔼地对你说——

生:乖孙子,多吃点,长胖点。

师:课堂上,你一时答不上问题,老师总是和蔼地鼓励你——

生:没关系,坐下再想想。

师:谁能像戴嵩一样和蔼地说说这句话?

(生读)

(4)戴嵩的画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呢?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看看牧童说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师: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生读)

师:这么长的一段话,你读得很正确,很通顺,真棒!

师:你认为牧童说得对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牧童说得对,因为他是亲自看到的。

生2:我也认为牧童说得对,因为他长期放牛,一定看得很清楚。

3.了解故事的结果,感受戴嵩的虚心。

(师课件出示: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导。”)

师:听了牧童的话,戴嵩感到——

生:非常惭愧。

师:(出示生词卡片:惭

愧)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惭愧。

师:平舌音读得特别准。仔细看看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字都带有竖心旁,说明跟人的心情有关。

师:那你猜猜“惭愧”是怎样的心情?

生1:羞愧。

生2:不好意思。

师:当知道自己弄错了时,大画家非常惭愧,连连——(做拱手的动作)

生:拱手。

师:古时对人拱手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堂堂大画家会向一个区区小牧童拱手致谢,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虚心的人。

师:孩子们,故事学完了,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画家,因为他很虚心。

生2:我喜欢牧童,因为他敢说真话。

师:孩子们有的喜欢虚心接受批评(出示词卡:批评)的大画家戴嵩,也有的喜欢敢于向大画家提出批评(出示词卡:批评)的小牧童,咱们就来写写“批评”这个词。

三、指导写字,完成练习。

1.指导写字。

(1)批评。

师: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写好批评这个词?

生: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师:这是我们第一次连词书写,写的时候要看一个词写一个词。

(师范写,指着板书小结。)

师:写词语时,两个字要写得大小一致。

(生书写)

师:(展示平台出示学生的书写)写正确了吗?

生:正确。

师:他做到了我们刚才说的哪些要求?

生1:左窄右宽。

生2:大小一致。

(2)抹。

师:我们还要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课件出示:抹、挤、拱)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

师:真会观察,带有提手旁的字绝大多数都是左窄右宽的。

师:你觉得在写“抹”字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横长,第二横短。

(师范写,生书写。)

师:(展示平台出示学生的书写)写得怎样?

生:注意了左窄右宽,上横长,下横短。

师:其他两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大家认真读帖,认真书写。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读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认识了虚心的大画家戴嵩和敢说真话的小牧童。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回家讲讲吧!

【教后所思】

一、 融入故事,轻松达标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画家和牧童》正是一篇传说故事。在课堂上,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复杂的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带着学生们回顾故事,领着他们复习了13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接着教师将学生们拉回故事,通过读故事的起因,让学生们了解了“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学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感受到戴嵩画技的高超。通过读故事的经过,让学生们了解了“夸赞、称赞、赞扬、批评、纷纷、和蔼”等词的意思,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和蔼”说话;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读好感叹句,读好一长段话。还认识到了牧童具有敢说真话的品质。通过读故事的结果,让学生们了解了“惭愧、拱手”的意思,并感受到了戴嵩的虚心。最后教师还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了三个带有提手旁的生字和“批评”一词。老师在课堂上没有系统地教生字如何记忆、词语如何理解运用,而是让学生随着故事的情节自然地习得了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一味地说教,当学生读到故事的结尾,自然对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轻松地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

生学得快乐,真可谓润物细

无声。

二、 多种方法,了解词语

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十个词语的意思,但却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看图让学生们知道了“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两种绘画技巧;通过找近义词让学生们认识到“夸赞、称赞、赞扬”都是表扬的意思,同时明白了与它们意思相反的是“批评”;通过教师的描述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纷纷”;通过情景再现让“和蔼”的态度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通过发现偏旁表意让学生们推测出“惭愧”的心情;通过动作加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了“拱手”是古人特有的表达……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适时出现,让本身极其枯燥的词语解释变得丰富而灵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三、还原生活,积累运用

这节课有两处说话练习。第一次是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教师先让学生们体会课文中的句子“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成了《斗牛图》”。再以“小朋友一会儿画太阳,一会儿画小草,很快把画画好了”这句话为示范,引出 “妈妈一会儿     ,一会儿     ,很快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和“小弟弟一会儿     ,一会儿

,几下子就捏出了一只小狗”这几个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们填空,最后再让学生们自由地用上“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第二次是用“和蔼”练习说话,教师分别设计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妈妈和蔼地对你说——”“饭桌上,爷爷一边不停地往你碗里夹菜,一边和蔼地对你说——”“课堂上,你一时答不上问题,老师总是和蔼地鼓励你——”三个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练说中真正体会到了“和蔼”是长辈对晚辈说话时温和的语气。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把词语还原到生活中去,学生们能将词语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用得更准。

四、 指导写字,扶放有度

本课指导写字时,教师心中装着教学目标,教词语书写,重在教“看一词写一词的方法”,提示学生把词语中的每个字写得大小一致,因为这是第一次学习词语连写。而教其他三个带有提手旁的字,教师则引导学生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重点指导笔画书写容易出错的“抹”字,其他的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这样安排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了重点突出,学练结合。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戴嵩浓墨和蔼
当青春年少遇上饱经风霜
怕吵到你
浓浓墨香溢煤海
浓浓墨香溢煤海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饱蘸浓墨写禅声
蓝衣裳
从戴嵩画牛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误笔
小牧童批评大画家
知识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