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内在关系的思考

2015-03-17 06:24张国臣
关键词:党群关系纯洁性群众路线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2期,2015年6月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内在关系的思考

张国臣

(河南理工大学 廉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E-mail:dangban@hpu.edu.cn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着力点和根本要求。全面考量和准确界定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纯洁性;党群关系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4BDJ002)。

作者简介:张国臣(1956—),男,河南商水人,校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和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D252;D261 文献标识码: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ss Line and CPC’s Purity

ZHANG Guochen

(ResearchCenterofIntegrityCulture,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Abstract:The Mass line is the focus of keeping CPC’s purity and its essential requirement as well. Fully studying and precisely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of the mass line and CPC’s purity, and their correlation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upholding and developing the mass line, maintaining CPC’s purity under new historicial conditions.

Key words:the mass line; CPC’s pu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the masses

一、序言

习近平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310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着力点和根本要求。全面考量和准确界定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促进和维护党的各方面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特征

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线。而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其内涵、特征,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重要前提。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在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时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运用于群众工作,逐步形成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19

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全部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一切努力、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本身决无任何特殊的私利。“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因此,能否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成为党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与成果的根本标准。党与群众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方针政策,必须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掌握群众所需,归纳整理群众正确的意见,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党的方针政策制定出来以后,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方针政策是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特征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是检验党的纯洁性的标准线,凝结了几代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科学性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党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群众”,才能赢得群众,团结带领群众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党只有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在群众的积极帮助下,取得政权、巩固政权,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党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才能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汲取方法,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认识过程。

2.为民性

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为谁立命、为谁谋利、为谁服务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为前提、以群众为核心、以群众为归宿。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1094-1095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问题,党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充实新的内容,使其具有时代特色。群众路线的时代性,一是体现在群众利益的诉求上。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根据群众在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利益诉求的变化而变化。在战争年代,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的利益诉求是安身立命的土地问题,党的群众路线主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引导和发动群众支持人民战争;党执政后,群众的利益诉求是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群众路线主要是权为民所用,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转型,社会利益多元化,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公平、富裕、和谐,党的群众路线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强调为民务实清廉。二是体现在群众路线的实施方法上。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靠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来联系群众;在经济、科技发达的今天,群众路线的实施方法不断拓展,除原有的方法外,还有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联系渠道以及网格化服务、民主恳谈、决策听证等等。三是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上。群众路线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人民群众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还有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甚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

4.实践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群众路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群众路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因此,一方面群众路线必须通过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尊重群众、信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要通过群众路线实践,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同时结合群众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群众路线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

5.全面性

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反映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管方向、管根本、管全局的,对党领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以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工作的顺利推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并把它具体化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军事路线,贯穿于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之中。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定正确地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什么时候偏离或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党所领导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或者失败。

6.根本性

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为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群众路线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作用的揭示和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因素,因此,具有根本性特征。胡锦涛指出:“九十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4]441习近平也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1]697

7.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时,就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群众路线,并作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之一;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苏联、东欧剧变及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情况下,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三、党的纯洁性的内涵、特征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检验党的肌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弄清楚党的纯洁性的内涵、特征,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党的纯洁性的内涵

“纯”是无杂物、本质纯粹,“洁”是无污染、纯净。“纯洁”就是纯净洁白、没有杂质、没有污染。“纯洁性”是一个比较性概念,是指一种事物与同类事物相比所具有的纯正和洁净。把纯洁性与政党联系在一起,是指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质在其程度上的反映,正如陈云所指出的:“我们所说的纯洁,主要的不是年幼龄轻、没有社会关系、单纯的纯洁,而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的纯洁。 ”[5]200-201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纯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盟章程时,就对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做出严格规定:要求每一个支部对它所接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如果非无产阶级参加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的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6]。列宁在创党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党的纯洁性,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7]。 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党的纯洁性问题,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保持党的纯洁性。这样的党,是自有政党以来从未有过的模范党派。”[8]260-261在谈到党的组织、思想纯洁时,毛泽东强调:“我们要不要胜利,要不要在全国胜利?如果要的话,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8]261

根据党的领袖对党的纯洁性的论述,结合我们党纯洁性建设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党的纯洁性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组织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二)党的纯洁性的特征

党的纯洁性是党的生命之基、活力之源,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纯洁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本真性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永葆政治本色的本质要求。只有保持自身纯洁性的政党,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同盟时,对盟员的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认为盟员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9],力求实现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0],提出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列宁非常重视党的纯洁性,强调党员必须是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和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11]我们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其纯洁性,努力克服和解决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纯洁问题,以使党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2.阶级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只有从政治上组织成一个独立于一切其他政党并同一切其他政党相对立的党,才能取得胜利。”[12]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党的纯洁性的重要特征。陈云曾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保持党的成分的纯洁。”[5] 129党的纯洁性源于阶级性,必须保持阶级成分的纯洁,但“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3]。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2]22,党是由这些阶级的先锋战士组成的,这些先锋战士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无产阶级去说话,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去办事,为无产阶级的事业而奋斗,才是纯洁性的重要表现。

3.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奉行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纯洁性的基本特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3]1095党的纯洁性建设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把权为民所用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之中。可以说,党的人民性是纯洁性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衡量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党员和党的干部是否纯洁,就是看他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有没有献身人民事业的彻底性。

4.根本性

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党的纯洁性对于保证党的事业的顺利推进起着根本性作用,因此,具有根本性特征。习近平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党的坚强有力和事业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党的纯洁性对党的创造力、凝结力、战斗力有着根本性影响。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4]822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党要经得起“四大考验”,有效化解“四大危险”,关键是靠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是党应对和经受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

5.时代性

习近平指出:“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先进性一样,都不是静止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其内容和要求,都是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4]829党的纯洁性不仅表现在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上,还表现在党与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代发展进程、与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任务的符合度上。历史反复证明,一个阶级、一个政党,能否具有和始终保持自己生命活力,归根到底,在于能否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同的时代赋予党的纯洁性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形势任务对党的纯洁性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

6.传承性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告诫广大党员要“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和“党内的腐化思想作斗争”[3]793,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全党“不要当李自成”,要做到“两个务必”,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开展了旨在整肃党风政纪的“三反”、“五反”运动;在改革开放、苏东剧变的形势下,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党是否纯洁提到了党的执政地位存废、国家兴亡的政治高度,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这些优良传统,在目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纯洁性建设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推动了党的各方面纯洁性建设。

7.系统性

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具有系统性特征。习近平指出:“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4] 821党的纯洁性是党的系统性纯洁,是“指导思想的科学性、路线纲领的明确性、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宗旨目标的崇高性、政治策略的灵活性、组织体系的严密性、纪律规范的严格性和个体实践的模范性的有机统一”[14],是党的信仰、政治、思想、组织、党性、价值观、道德、作风、制度等各系统纯洁的有机统一。

8.长期性

党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党的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的纯洁性既是我们党要努力达到的一种纯正洁净的状态,同时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自觉过程。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个长期性工作,它与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建设的长期过程。

四、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的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党的纯洁性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党的纯洁性蕴含着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彰显党的纯洁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必将促进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全面贯彻,标志着党的纯洁性的进一步提升。

(一)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2]19。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纯洁性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 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 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 没有第二个标准。”[15]看一个党员是否纯洁,就是要看他能否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能否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现实生活实践也表明,但凡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党员,往往是党性强、思想过得硬的党员;而与民争利、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党员,往往是理想信念动摇、党性不纯的党员。

(二)党的纯洁性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基础

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始终作为我们党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高度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4]820-821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本色。我们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把保持党的政治本色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政治本色。这种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共产党人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集中反映。党正是靠这种政治本色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表明,党的纯洁性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基础,丧失了纯洁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变成水火关系,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就无从谈起。同时,党的纯洁性也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重要标志。党的群众路线要通过党的纯洁性表现出来。共产党人只有保持纯洁性,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而投入到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性实践中,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才能践行党的宗旨,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多做贡献,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始终不忘“两个务必”,保持不畏艰险、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进而在现实诱惑和利益取舍面前,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顾大局、存大义,切实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才能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保持纯洁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在思想上是否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是否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在组织上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肌体和细胞的健康;在作风上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归根到底,党的纯洁性取决于党能否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是党的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不疑,保持信仰的纯洁性;才能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定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并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变成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情感,始终保持公仆情怀和平民心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重视群众监督,鼓励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让人民群众帮助党严把党员、干部队伍的入口关,同时并通过人民群众的评判,疏通出口,保持组织的纯洁性;才能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群众近距离、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做到时刻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挂在心头,在维护群众权益、改善民生中体现纯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4.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2.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2.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79.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8.

[14]张浩.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纯洁性内涵的辩证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2(5):22-24.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7.

[责任编辑王晓雪]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纯洁性群众路线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