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

2015-03-17 15:20张忠义陈雨虹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抗联斗争抗日

文/ 张忠义 陈雨虹

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

文/ 张忠义 陈雨虹

抗联精神是一腔民族英雄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不畏强暴、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正义精神;抗联精神是气贯长虹的党魂骨气,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崇高信仰与爱国精神高扬的旗帜。

抗联精神;抗日战争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最早燃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烽火,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斗争,环境最复杂、条件最恶劣、基础最薄弱、敌伪势力最顽固、斗争最艰苦,谱写了一篇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抗日斗争史。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东北抗联将士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抗联精神。

一、抗联精神是一腔民族英雄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不畏强暴、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正义精神

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屡遭列强侵略欺凌,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巨大民族危机。嫩水怒澜抗争迭起,白山黑水用怒吼的枪炮、遍地的烽烟、抗争的热血发出一个古老民族决不屈从外辱的铮铮誓言。

国耻“九·一八”,中华民族踏上了十四年的抗日征程,东北抗联正是在山河破碎之际高高飘扬于东北沦陷区的民族不屈之旗。面对国耻,无数中华赤子慷慨奔赴抗日杀敌战场,十一路抗联大军活跃在白山松水之间,惩敌顽,扬国魂,成为鼓舞全民族抗战的高扬旗帜。东北抗联斗争被喻为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称的我党我军革命史上的“三大艰难”之一。东北抗联最多时三万多人,装备极其简陋,没有重武器,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没有外援,缺衣少粮,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对抗牵制着武装到牙齿的70万日本关东军和大量敌伪,他们长年转战高山密林,在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抗联将士以坚定的信念、巨大的牺牲打击和牵制日寇敌伪,十四年对敌大小战斗十万余次,歼敌十余万,其中包括3个日军师团长,创造了抗日杀敌的辉煌战绩,谱写了白山黑水间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十四年抗联斗争,抗联将士一次次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重考验,涌现出一批坚贞不屈、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他们用一腔浩然民族英雄气在白山黑水挺起了不屈的民族脊梁。1940年2月23日下午3时多,与敌人周旋五天五夜的抗联名将杨靖宇向敌人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热血,英雄伟岸身躯,倒在茫茫辽东雪原之上。历史气象记录显示,当时的气温在零下42度。凶残日寇剖开杨靖宇的肚肠时,看到的是树皮、草根和棉絮。年仅35岁的杨靖宇倒下了,英雄殉国,战神不死!这些支撑英雄最后时光的树皮、草根、棉絮,成为最后射向敌人的炮弹,面对此情此景的日伪不得不肃然起敬,这就是每个中国人应当世代景仰的精神丰碑。

二、抗联精神是气贯长虹的党魂骨气,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崇高信仰与爱国精神高扬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逐渐成为抗击日寇的中流砥柱。在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4年东北抗联斗争,表现尤为突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正规军大部分撤往关内,一部分变成伪军,而以马占山为代表的一部分东北军对日寇进行了坚决抵抗,率先成为全国抗战的一面大旗,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的片面抗战对日妥协政策,大部分孤军奋战,最终失败。马占山“江桥会战”后,日伪多路围剿,在孤军无援之时,不得不委身敌营,后虽又重举义旗而终难成功,最后失败流亡。“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宣言,表明我党依靠民众、组织武装军队坚决抗日的态度,指出依靠广大群众进行全民族抗战才能最终战胜日寇。同时,中共中央对抗日形势下的满洲工作提出中心任务,要求发动群众并组织武装抗日队伍。中共中央指示满洲省委派出人员到农村开展斗争,建立游击队,使游击队与群众斗争结合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推动下,东北各地的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纷纷成立,汇聚成东北抗日义勇军,同时,党组织派出得力干部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组织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发展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队伍,开展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抗联坚持党的领导,在一批优秀党员干部组织指挥下,成为抗击日伪最坚决、坚持斗争最彻底、爱国牺牲最无畏的英勇救国之师,他们用高尚的信仰、坚贞的信念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救国救民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是抗联英烈的共同特征,也是支撑抗联将士长期艰苦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东北抗日队伍既有工农群众、青年学生,也有绿林好汉、东北军爱国官兵和一些抗日爱国上层社会人士,在国家危亡之际加入到抗日斗争洪流,而中国共产党以鲜明的抗日态度、优秀的组织力量成为团结组织各种抗日爱国力量凝聚成坚强抵抗力量的中流砥柱,成为一面无可争议的抗日旗帜。

抗联斗争面临着极为艰苦特殊的斗争环境,但英勇的抗联将士始终心向党中央,表现出坚定的信仰忠诚。日本关东军不断进行残酷的讨伐和肃正,打击坚定的抗日力量;同时在东北广大农村进行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制造无人区,对中国人民实行严酷的保甲连坐统治。在这种严酷环境下,抗联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抗联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的苦斗时期。1935年以后,由于长征等原因,东北抗联很长时间失去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但抗联将士坚持为民族、为尊严、为信仰而战,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下,无论是后来撤退到苏联的周保中,还是坚守国内的杨靖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守抗日救国神圣使命。杨靖宇坚决选择留在国内抗日,立下“死也要在国内抗日”的铁血誓言,最后喋血白山、壮烈殉国。而撤往苏联的周保中将军,义正言辞拒绝将其所部变成苏军部队的要求,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联的领导。1945年9月8日,周保中乘苏联军机回国降落长春机场,一腔热泪,见证了赤子忠魂。赵一曼烈士,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族危难之时奔赴抗日战场。不幸受伤被捕后,遭受了各种足以摧毁精神意志的罪恶摧残,但她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贞,始终坚守党的秘密,最终英勇就义,是我党历史中遭到敌人拷打最严酷的女党员,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女军事干部。“捐躯赴国难,视死乎如归”,巍巍白山埋忠骨,松下清流有英魂。

张忠义,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党建工作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陈雨虹,长春市朝阳区清河街道铁路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研究方向:基层社区党建。

责任编辑 王宝珍

K265

10.13784/j.cnki.22-1299/d.2015.05.010

猜你喜欢
抗联斗争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爷爷的抗日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