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周记

2015-03-17 03:24陈恺睿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周记学期文字

陈恺睿

这学期重新带高一,对于学生和课程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暑假在上教育硕士的课程中,有一门课是大家相互交流对于英语学科的困惑和心得的。我们几个工作还不到两年的教师自然而然成为发问的对象,从怎么讲解词汇到如何管理学生都成了小组讨论的话题。幸运的是,同在一个课堂有经验的教师很乐于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

其中一位老师提到他有一位同事鼓励学生鞋日记而且坚持反馈。虽然记周记的方式看似与考试关系甚远,但他的学生成绩却提升的很快。这个方法让我很佩服。曾经听教授提及过关于英语写作曾有“写长法”之争,主要的辩论在广外的王初明与北外的文秋芳两位学者。我觉得这种学术争论还挺有趣。不在同一地点的人因共同的话题各持己见,相互发文来答复对方,颇有政选中的火药气息。大家终归是大家的观点,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平凡人来实践。无论写长写短,写作总是公认的输出方法。

在学期初,我就告诉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准备一个周记本来记录自己本周发生的事情。周记的内容没有限制,旨在尽量用英语表达自己。很快周记就收缴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体裁很有趣,从新鲜地接触新同学新老师新课堂,到对高中的不适应及无限感怀初中,再到结合第一单元Friendship的主题描述友谊。每个人展示的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小世界。对于他们简单甚至是不少语法错误的文字,我并没有只是做一个日期的评价而已,而是像回信一样有针对性地点评上三四行,有鼓励、有肯定、有建议等。这种感觉特别像在报纸上有个专栏,回复的感觉。我之前看过香港导演彭浩翔的一本书叫做《爱的地下教育》。他是属于那种文字特别犀利的人,回复读者的文字通常很意外、调皮却又很在理。因此我觉得评价周记就类似这种交互式的评论,它是相互的,既是学生心理的记载,又是老师反思的途径。

当然这是一项看起来很美的浩大工程。我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评价、来酝酿、来批改,常常会占用很多休息时间。有一个学生很好奇地问:“老师,你给每个人都写这么多吗?有那么多时间么?”我说挤时间来评价。同时,有的学生会词穷,写出的东西像流水账一样,质量很差。但看到有一个同学写到他很触动因为我评价的比他写得还多,我觉得这样的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上一轮时,有的时候我感觉很了解学生,但当时是一种盲目的错觉,因为缺乏实质的平台来沟通。了解一个人是一个点滴的过程,需要积累。虽然后来这项美好的计划暂时搁置了。但我希望下学期能重拾起来。

猜你喜欢
周记学期文字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写进梦里的周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帮忙
周记辅导应符合学生的口味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