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中的培养

2015-03-17 11:35唐小丽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唐小丽

当前,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实施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

一、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教师要问到点子上,能引发学生大脑的思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始终。在教学实践中,不管是观摩课,还是优质课,都有一个通病,提问密度大,教师往往对尖子生提问,而忽视了差生。其原因是差生错误率高,会影响教学进程。如果我们把问题有层次地分化,难易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这课堂一定能成功。

课堂提问切忌惩罚性评价,要实行鼓励性评价。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对人们给自己的评价极为敏感,往往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来评价认识自己。一句不随心的话语,一句失言的批评,都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使师生产生距离,甚至对学科产生厌恶情绪。所以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有高度。

二、改变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把果子放到学生手里甚至嚼烂放到嘴里,追求标准化和一刀切,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多方面的学习要求,而是提供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讲授统一的内容。教师在讲课时追求标准化答案,作业也布置得一样,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众所周知,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爱好。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

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有巨大潜力和善于创造的人才,鼓励引导学生敢于研究和探索。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以创新教育见长的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是和学生一道读课文,我们洪亮流畅地读、准确清晰地读、饱含激情地读,教室内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

此外,教师要由权威性传授知识转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给他们更多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尝试、主动获取,在此过程中,学生哪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至少他敢于创新,教师应该鼓励他、引导他,为他的尝试创造条件。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所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高潮中才能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主动性,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的教态要自然大方,给学生以和蔼可亲的笑容;其次,在教师用语上,用商量、探讨、鼓励的口吻,让孩子们感到面对的是一位朋友。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启发诱导学生的求知欲,让人人都获得发言权、主动权。

四、留给学生大胆质疑的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创造。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讲解中要留有余地,做到“隐而不发”,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或结论,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同时注重启发诱导,给学生多思考的机会和质疑的空间,产生“跳一跳”才有可能摘到苹果的心理。

总之,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教师要勇于进取,敢于创新,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