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讨论

2015-03-17 04:44丁君霞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丁君霞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及应对办法。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是否伴有心肌缺血症状及结论:诱发因素。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的最常见症状,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受损程度伴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加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讨论

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群多发的一种疾病,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痊愈后对患者造成身体危害的重要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此时往往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患者平均年龄在75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选用标准导联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受检期间患者可进行正常活动,由计算机对患者进行自动分析,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中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症状及与诱发因素的关系。

1.3诊断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 mm,持续时间≥1 min,两次心肌缺血发作间隔≥1 min。

2结果

2.1接受检查的78例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测共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280阵次,累计缺血时间1400 min,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以白天多于夜间,白天发作机率大,白天的6∶00~10∶00为患者的发作高峰期,是患者应该注意的主要时段,见表1。

2.2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是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为参考,以医生和患者家属提供的信息作为补充,发现有180阵次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100阵次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没有明显的诱因,属于患者无法控制的症状,见表2。

根据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与有关参数的分析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非常普遍,是一种一种危害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其发病不是很明显,非常容易被医生及患者家属忽视,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较多,目前具体原因还不是很明确,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其原可能是其心绞痛警报系统缺失和痛感改变等因素有关。心脏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当冠状动脉发生弥漫性病变就会导致神经系统受到损坏,,影响到患者对痛感的感受。临床观察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并没有多大差别,大都是白天的6∶00~12∶00最频繁,晚上0∶00到早上6∶00之间发作的最少。这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时间相吻合,表明无症状心肌缺血与这两种疾病密切相关,肯存在某种诱发因素,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预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因素,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持续时间比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要长,而患者自身却不能明确的知道,因为没有症状,患者心肌缺血主要是靠自然缓解和恢复来缓解病情。由于心肌缺血可以诱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也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症状,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要特别重视,而患者心律失常更是要引起高度关注,不能因为一种疾病加重了另一种疾病,要控制好患者的病情。

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全天候监测和记录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观察患者在活动或者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发生的变化,提高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通过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昼夜变化的发作规律,并能够从心电图上对应观察到同患者心肌缺血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分析,还可以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诱发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因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情绪、运动和进食都会导致患者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从而增加了患者心脏的负担和耗氧量,使患者情绪波动,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现象。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其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与心率呈正比,在患者心率加快时,交感神经的张力增加,激素分泌加快,而在夜间患者心率放缓时,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导致冠动脉阻力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心肌缺血的发作几率也会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发作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强,增加了心肌的脆弱性,降低了室颤值,极容易发生心室颤动,而迷走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强后,提高了室颤值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此时更加容易发生心血管病变。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的缺血时间都表明心肌梗死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较其它冠心病更为严重,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愈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这种冠心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由于患者做常规心电图,记录的只能是患者静息状态短暂的心动周期的波形,没有把患者真实的心电图呈现出来,给医生诊断病情造成了失误。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医生要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全天候监测,把患者不易观察和发现的时段通过心电图全部记录下来,为我们分析和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样,患者的一过性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就能清晰的显现出来,使医生对症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玉冰,杨健威,莫丽丽,等.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A].临床心电学杂志,1005-0272(2004)02-118-03.

[2]张勇翔,黄晨,张阳阳.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A].心脏杂志,1009-7236(2002)05-0390-03.

[3]肖明生.128例老年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11(3):165.

[4]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主编.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301.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老年冠心病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分析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