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骆正军先生的历史长篇小说《灞亭柳》

2015-03-18 08:28杨金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零陵永州柳宗元

杨金砖

(湖南科技学院 科技处,湖南 永州425199)

在永州文艺界,骆正军先生是一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而创作方面颇多收获的多棲作家,他热爱教育,而又喜爱文学,在西藏支边从政17年,其创作的《圣湖纳木措》、《八月的 羌塘》、《难忘西北坡》等作品相继荣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会银奖和湖南省文化厅金奖。他回到永州,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从事地方文化研究,为柳学会的核心骨干,其出版的《柳宗元思想新探》,可以说是继龙震球、陈雁谷、何书置、杜方智等前辈之后的一部有影响的力作,去年他又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这可是他积十年心血,倾尽心中情感而完成的一部影视文学作品。

《灞亭柳》自出版以来,得到了文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继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宗元研究》、《永州日报》、《红网》等刊物辟专栏推介,深得同行好评。中国唐代,可以说是一个文艺崛起与文学辉煌的时代,在唐代的历史时空中,不仅产生了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伟大的诗人,同样产生了韩愈、柳宗元这样伟大的散文家。尤其是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寓居永州十年,他于困厄中坚守,于孤独中前行,于寂寞中自励,相继创作《江雪》、《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封建论》、《天对》、《天论》、《三戒》,以及大量骚赋,使其不仅荣获“文冠八家”的美誉,而且位列于中国古代十大文豪之中,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一道,成为一等一的文坛泰斗而名垂青史,流芳千古。实现了他那“不贵于今,必名于后”的远大志向。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是他人生中最为困苦的十年,但也是他文学之梦得以煅淬提升与喷发飞越的十年。永州的山水成就了柳宗元的文学,柳宗元的文章光亮了永州大地,使永州不再是一个荒服之远的南蛮古邑,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镇。汪藻曾于《柳先生祠堂记》中这样写道:“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去长安四千余里,极南穷陋之区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闻天下。”“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柳宗元在永州的历史长河中,成就了第一座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高峰。但是,对柳子文化的开掘,我们目前仍多停留在学术上的研究与讨探,而从影视艺术上的开掘还很不够。我所知道的,近30年来,虽曾几度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均因种种原因而未能付诸实施。如:20世纪90年代,杨克祥先生受中央电视台之委托,曾创作过一部有关柳宗元的电影脚本,后因稿本质量未能达到中央电视台的要求,而被置之高阁。早几年,柳州市创作过一个剧本,在柳州剧院演出过很多场,后不知了了。永州李长廷主席创作的《独钓寒江雪》,舞台演出效果很好,但亦未能坚持下来。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宋家玲教授再次受央视所托,带队来永州调研,重新创作《柳宗元》电视剧,然而两年过去,亦未见任何动静。此外,杨中瑜先生也写了一二十集,今已三四年过去,仍未杀青。在《戏说乾隆》、《大秦帝国》、《神探狄仁杰》、《汉武帝》等历史影视热潮四起的当下,柳宗元却迟迟没有被搬上银幕,这的确是全国柳学界的一块心病,更是永州人民的一块心病。原因是柳宗元的一生,虽然人生坎坷,但故事性不是很强;虽然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很多,但其可能成为影视的看点不多。故此,凡欲将柳宗元拍成影视者,多是知难而退。

骆正军教授作为一位肩担道义的柳学专家,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积十年之力,在先后刊发20多篇柳学论文与柳学专著的基础上,以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回长安时,路宿灞亭为叙事起点,以现实与闪回的交叉叙事方式,用电影电视的表现手法给我们讲述了柳宗元的于大唐时空中的那些尘封往事,让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再现在我们眼前。骆正军先生的《灞亭柳》,可以说是一部集人物传记与小说创作于一体,融影视场景与历史故事于一炉的非常独到、非常成功的历史小说。《灞亭柳》的成功之处有三:

其一是故事跌宕,情节离奇,人物个性鲜明,可读性强。小说之名,之所以取名于《灞亭柳》,是有其深刻意义的。灞亭,虽是渭南的一个小驿站,但是,正是这个驿站,揉碎了柳子的心,也注满了柳子情。柳子的坎坷人生正如这灞亭边的那棵枯荣于季节长河中的细柳,顽强坚韧,但又脆弱万分。柳树枯荣的意象,恰是柳子坎坷与荣达的写照。“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染嫩条。灞亭古柳牵客袖,朝日含风拂野桥。千丝万线连爱恨,行商归侣路遥迢……”一曲民谣,唱出了柳子回长安的心境,也唱出了柳子心中的酸楚与愁绪。

柳宗元于贞元五年正是在这灞亭边父子相别,其父柳镇因性格耿直、不与权臣同流而蒙遭贬夔州。那时的灞亭是“严冬时节,北风呼啸,亭旁古柳,枝干摧折,黄叶飘零。”愰眼二十多年过去,如今柳子自己从贬地永州归来,正值“杨柳拂岸,桃红李白,草长莺飞”。

其二,手法新颖,场景迭构,现实与梦影交集,情感与物景交际。如:在故事述说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快速闪回的影视方式,将大量过往的记忆碎片与现实的场景融汇一起。它有别于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有别于高行健的《灵散》,不是去完整地述说一个故事,而是将一个故事分解成一系列的记忆碎片,当读者拾起这些碎片,发现一个个完整的人物故事跃然纸上。这种来源于意识流而又有别于意识流的写作形式上的创新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其三,依据史料,但不拘泥于历史,大胆创作,构筑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柳子形象。如秦茹萍这个人物,完全是骆正军先生根据小说需要而添加的一个人物,但这个人物的加入,的确使小说变得生动而活泼起来。柳子在永州娶过妾,生过几个小孩,如和娘、周六、周七。但是在柳子文章里从未出现这位女子的姓甚名谁?而在《灞亭柳》里以秦茹萍的形象出现,并刻画得栩栩如生,非常到位,这是作者的一种大胆创造。

总之,我认为骆正军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是一部全面反映柳子心路历程的好小说,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艺术价值突出,真切地希望早日变成影视,成为柳子影视方面的开路人。

猜你喜欢
零陵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零陵的雪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江雪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永州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硫分布状况与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