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2015-03-18 10:41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网球专项力量

□ 李 超(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 李超(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网球运动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球项目体能特征,以便加深对网球项目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在发展规律,实现网球项目的科学化训练。

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

体能在体育竟技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运动员只有拥有好的体能,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技战术水平,才能取得好的运动成绩。当前,网球运动正已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随着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认为,网球运动员的体能是以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为最基本的层次,是运动员在网球极限强度运动中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反映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身体形态、机体机能、运动素质的综合体现。影响网球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可以说运动员的体能是提高运动竞技能力的最基本、最可控因素,所以对网球员进行有效的体能特征分析非常必要。本文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大板块来剖析网球运动的专项体能特征,以便能更深入的了解网球运动的专项特征,促进网球科学化训练。

1、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宽度(头宽、肩宽、髋宽)和充实度(体重、皮脂厚度等)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模径、肌肉的形状与模断面等。科学研究证明: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在不同纬度、高度的环境,就有不同地区人体形态不同。此外,从遗传因素来讲,身高的遗传力男子为0.79女子为0.95;而体重的遗传力男子为0.50,女子为0.42。

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和竞技水平,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因此,应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以适应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的需要。

网球运动在诞生初期被誉为“绅士运动”,可见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不是很大,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网球运动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要求不断提高。近此年来网球运动员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当今男子职业网坛排名靠前的几名运动员身高都在1.80m以上。如费德勒1.85m、罗迪克1.86m、纳达尔1.86m,已经退役的前巨星桑普拉斯1.85m、阿加西1.80m。女子运动员身高超过1.80m的也比比皆是,特别是顶尖选手身高的优势更加突出,如达文波特1.90m、大威廉姆斯1.86m、小威廉姆斯1.80m,莎拉波娃1.83m。著名华裔运动员张德培曾经在17岁时取得了法网桂冠,但是此后他再没有获得过四大公开赛的冠军,这与他1.75m的身高不无关系。为了弥补身高和力量的不足,他必须更多地快速跑动,消耗更多的体能,在与其他高大运动员比赛时吃亏不少。目前,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身高像张德培一样在1.80m以下的已经很少见了。网球运动员身材增高的趋势适应了网球运动场地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负荷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当代选手的技术更加细腻,技术手段更加丰富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有强壮的身体,这是现代网球运动的特点之一。

2、网球运动专项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数、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术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哈佛台阶试验)、心电图;呼吸系数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血睾酮等。

因此,了解网球运动专项对身体机能的要求,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网球运动。网球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该项群要求运动员身高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身高。体型匀称,四肢、小腿、跟腱较长,腰短踝细,足弓高,骨盆小,臀部肌肉向上紧缩”。从身体机能来看,网球优秀运动员要具有神经反应快、心肺功能好、无氧代谢能力强的特点。由于网球比赛的发球速度越来越快,运动员接发球的反应时间很短,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来球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神经反应类型。此外,还要求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要高,达到13克%以上;白肌纤维比例要达到70%以上。在身体机能的特殊要求方面,网球运动员强调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完成3~4小时的大运动量比赛的保证,这一点特别应该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

2.1、网球运动员快慢肌比例特征

肌肉纤维的类型可根据其收缩特性及色泽,划分为快白、快红和慢红三种类型。“据研究,多数人认为人体中的骨骼肌纤维的类型及数量是不随年龄、运动项目和训练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主要决定于遗传。运动训练只能使肌肉中蛋白质增加,或使某类肌纤维变粗,从而可能改变该肌肉体积中各类的百分比”。众所周知,快肌的内质网发达,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较少,无氧能力高肌红蛋白含量低,无氧代谢酶含量高;而慢肌纤维的内质网不发达,周围毛细血管丰富,肌纤维收缩时间长,氧化能力高,肌红蛋白含量高,有氧代谢酶含量高。可见,慢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运动员适合从事耐力运动,而快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运动员适合从事速度、力量类项目。网球在击球的过程中,处于无氧运动状态,因此,快肌纤维比例大的运动员较适合从事网球运动。

2.2、网球运动供能特征

网球运动属于间歇性运动项目,一场网球比赛一般需要2个小时左右,实力相当、争夺激烈的比赛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每局比赛持续约十分钟左右,一分的争夺一般为4-20秒。在一分的争夺中,由于需要在场地内迅速的跑动、击球、回位,因此,以ATP-CP供能为主。但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往往一分比赛持续的时间较长,这时,就以乳酸供能为主。由于整场比赛的时间长度,也决定了有氧供能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将逐一分析。

肌肉收缩速度取决于横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ATP-CP供能系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可维持强度运动的最长时间约为6-8s左右。网球比赛每一局由许多不同的回合组成,每一回合的运动时间多数在10s以内,可见ATP-CP供能系统是网球击球速度的来源。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对骨骼肌中ATP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但能提高ATP酶活性。在网球挥拍训练中,运动员可以借助弹性成份由后摆积蓄弹性势能再向前挥拍,从而提高手臂肌肉ATP酶活性能力。

网球竞赛规则规定,一分球结束到下一分开始,有20秒的发球时限,单数局结束后有90秒的休息时间,这说明,在比赛的过程中,ATP-CP供能系统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实际上,在现代的网球比赛中,底线型打法已经占据主流位置,往往一分的回合时间超出了10秒,甚至可以达到1分钟左右。这时,乳酸供能系统就会占据主要位置。

2.3、网球运动神经系统特征

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可促使肌肉中每一个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改变,使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运动中,即使最简单的动作,也需多块肌肉共同完成。这就必须改善各种肌肉的相互协调关系。大脑皮质中支配原动肌的神经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沿运动神经发出高频率冲动,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研究表明,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85%以上的负荷进行力量训练,并提高各运动单位的同步性活动能力,可有效地提高大脑皮层运动细胞神经过的兴奋强度,从而使运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支配对抗肌的神经中枢在运动中应处于抑制状态,使对抗肌保持放松,减小对抗肌产生的阻力,使其发挥最大的收缩力量。训练良好的肌肉,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训练水平低的肌肉每块只有60%-70%肌纤维参与收缩活动”。显而易见,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好的运动员,能够充分调动自身肌肉中的运动单位参与到运动中来。

网球运动的独特计分方式及竞赛规则,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本体感觉、视觉、听觉以及位觉,多方位的感觉能提升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对来球落点、角度的判断,也有利于运动员提升回球的准确性。由于网球比赛通常采取五盘三胜制导致比赛时间较长,也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ATP-CP供能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水平。

3、网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且运动过程剧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需要球员能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并做到快速起动和制动;需要球员具备承受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而且在需要保持平衡和达到最大击球效果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方向的跑动。毫无疑问,网球运动需要球员必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并且能够全面发展。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然后再加上专业的击球技能,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下面,本文将对这些对比赛的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

3.1、网球运动专项力量特征

力量是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力量作为基础,运动员要想在球场上快速的移动击球并回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无论是作为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都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力量素质的训练。

专项力量是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重要特点,是运动员完成发球、击球等技术环节的基础。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专项力量的支持,由此可见,专项力量对于网球运动的重要性。“网球专项力量是指网球运动员在进行发球或击球动作时,能使自己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和球拍击球的技术合为一体,在球拍与球接触的一刹那把力量全部变成使球迅速向前飞进的能量”。可见,网球专项的力量与速度是紧密结合的,二者的紧密协作,才能使击球产生威胁,从而使运动员打出颇具观赏性的比赛。

力量与速度的紧密协作就产生了力量速度的概念,它不但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击球的速度,而且还能够为击球后接下来的方向转换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力量速度又称爆发力,它是指运动员在完成关键技术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与速度水平的总称。其实质就是指关键技术完成的快慢”。网球运动员击球时的爆发力与运动员控制自己肢体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快速挥拍击球的过程中,例如发球,肌肉收缩得爆发力越大,越利于提高击球瞬间的速度,从而使击球力量加大。

因此,爆发力是网球运动的主要力量特征。爆发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肌肉的收缩速度的快慢,二是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通常认为:肌肉收缩力量越大,则肌肉收缩速度越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肌肉收缩所承受的负荷越大,其收缩速度越慢。上述过程表明,在网球运动中,爆发力的实践意义在于运动员承受相同负荷时,肌肉收缩得速度更大;而当运动员使用相同的肌肉收缩速度时,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3.2、网球运动专项耐力特征

网球运动由于其特殊的比赛规则与记分方式,决定了其不是典型的耐力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双方运动员总是在一分球结束之后,又等待下一分发球的时间,据统计,一场网球比赛中,有3/4的时间是用在发球间歇、交换场地以及其他因素方面,而实际的击球时间之占到了约1/4。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耐力素质在网球运动中无足重轻。在一场双方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耐力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在职业网坛,由于运动员之间的实力相差无几,往往耐力好的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更容易恢复体力。

一名网球运动员,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能量物质的储备量、负氧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意志品质等因素决定了其耐力水平的高低。在网球运动能量供应中,有氧代谢的比例约占20-30%,无氧代谢的比例约占70-80%,因此,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其神经过程能够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保持持续的稳定,以保证其击球动作的高度协调;其体内糖元、游离脂肪酸的储备量也较大,以有效的改善机体能量供应系统的调节能力;其抗氧债能力高,以使机体在氧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较高负荷强度的持续运动能力;其自身的意志品质程度较高,以在高度疲劳的状态下,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手段使机体仍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

3.3、网球运动专项速度特征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高能物质ATP、CP为主要能源,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素质”。在网球运动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速度的确切含义:(1)反应时间,即运动员对来球做出反应的时间;(2)移动时间,即运动员单位距离内移动到击球位置所花的时间;(3)跑动速度,即运动员上下肢的快速移动的能力。总体而言,网球运动的专项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即为打好一个来球脚步的移动速度和击球速度”。应该是加速能力以及灵活性的综合表现,而不是单一的移动速度。

在一场网球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做到判断快、反应快、移动快、动作快。而要想做到这些,就意味着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网球运动员的移动路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向前,大约占了总时间的47%;侧跑,大约占了总时间的48%;向后移动,大约占了总时间的5%”。可见,运动员快速的向前和侧向运动是关键。此外,网球运动还表现出如下特点:(1)运动员身体的移动和击球不属于周期性动作,即表现为在比赛中运动动作的先后顺序没有固定的规律;(2)一个动作的完成到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之前有一定的间歇时间。在网球运动中,参与运动的肌肉群能得到短暂的休息时间,从而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不易疲劳。因此,专项速度素质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成为了获取胜利的基本条件。

网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快速的移动到击球点并运动自己的手臂击球,在这个过程中,速度和力量结合的越好,即爆发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击球的速度和肌肉群的爆发和收缩,从而使运动员的击球力量加大。同时,具备良好速度素质的运动员,其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网球运动员除了要注重发展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素质以外,还应注重速度素质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身体素质,才会具备在球场上所向披靡的基础。

3.4、网球运动其它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快速而有效的起动、迅速变换动作、迅速变换方向以及快速而有效的制动,这些,都对运动员的灵敏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协调全身的肌肉运动,使肌肉能够以适当的速度和强度进行合理的运动。面对时左时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的来球,更要协调好自身的全身肌肉,才能打出有威胁的击球。此外,柔韧与平衡能力对网球运动员来说也不可或缺,如肩关节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其发球力量和速度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出于跑动中还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身体都要尽量的保持平衡,否则,击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现代网球比赛,由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比赛的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对来球的快速反应成为比赛制胜的基础。优秀运动员一般都能掌握扎实的正、反手抽球,并具有相当强的攻击能力,利用快速有力的抽球打出落点深和角度刁的球,能够一拍接一拍地使用大角度的猛抽,并带有较强的上旋性,迫使对手处于被动局势。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及对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注重特提高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采用专门手段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灵敏与协调等结合素质的水平,要采用专门手段加强步法训练量,提高纵横向脚步移动的速度和快速起动的能力,尤其要加强身体训练中的速度与力量、灵敏与协调及步法练习的比重。

4、结语

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大运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体能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全面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上的。网球训练应充分认识和了解现代网球运动的本质特征,以及处理好网球运动的技能和体能的本质关系,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导网球项目的教学、训练,以推进我国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使我国的网球项目无论是技术还是运动成绩都能得到提高,为我国网球运动能够得到长足进步而努力。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76-77

[2]胡国华.从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谈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的发展策略.考试周刊,2008,(13)

[3]吴云.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特点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9(25)

[4]陈万军,郭开强,邢哓圆,焦雪华.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征分析.湖北体育科技,2006,09(25)

[5]吕彦.网球半西方式正手击球动作分析及训练方法初探.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04(22)

[6]张长宽,马俊明.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析.内江科技,2008(4)

[7]王福章.我国网球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网球天地.第四期

[8]陈艳.现代网球技术风格发展的趋势.中国体育教练员P36

[9]祁兵,陶志翔.网球技术终极PK.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30)

猜你喜欢
网球专项力量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怀疑一切的力量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