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发展历程看产融结合——以海尔集团为例

2015-03-18 14:4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余璐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资本产融海尔集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余璐

“产融结合”,是产业组织与金融组织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具体指产业与金融业通过在资金、资本及人事上的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在我国,产融结合已广泛存在。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中国金融业逐渐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更加频繁、紧密,结合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但对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如何相互融合的过程,学术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海尔集团发展历程的研究,力求探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逐步发展过程,对两者结合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特征、性质做逐一分析。

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界定

产业资本是指从事实际生产的资本形式,它在一个产业中不断循环,依次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没有跨出该产业链。而金融资本则具有与产业资本截然不同的特点,其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它由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形成了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二、产融结合的方式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产融结合发展迅速。自从20世纪80年代银行体系改革以来,产融结合已经广泛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具体的表现形式为:上市公司参股新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集团企业出于资金管理需求设立财务公司等等。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银行资本起家,然后由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二者融合成长,形成金融寡头。二是由工业资本起家,通过扩大再生产不断积累资本,在以经营工业资本为主的同时把部分资本转向金融行业,最后形成以银行为核心控制一系列工商企业的垄断财团。

产融结合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这种结合的基础是由资本追求不断增值的本性所决定的。许天信、沈小波在《产融结合的原因、方式及效应》一文中指出,产融结合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本多元化经营、密切企与银关系,其根本目的在于追逐利润最大化。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信息来源渠道更丰富,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相互渗透,能够最大化利用这一优势,实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资金的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的目标。

接下来,本文结合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分析产融结合在企业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三、从海尔发展历程的分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情况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通过分析,海尔在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由于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状况也不同。

(一)产业资本快速发展时期(1984—1992)

海尔集团的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1993年正式将品牌和集团名称更名为“海尔”。1984年10月,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1985年,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以敏锐的视角制定并提出了海尔闻名的“名牌战略”。1988年海尔兼并青岛电镀厂,次年成立青岛琴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海尔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这标志着海尔的名牌战略已经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1991年12月,海尔与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总厂合并,海尔集团成立,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在此期间,海尔股本由1989年的10248.3万元到1993年1.2亿元,有一定程度增长。

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到,产业资本迅速发展,并未有金融资本的存在。原因在于企业在发展初期融资手段有限,其它的融资手段都因为未上市或当时资本市场不成熟、小额贷款尚未开放、融资租赁和票据贴现市场尚未建立等原因无法实施,只能通过内部资金和向银行借贷来满足企业需要。

(二)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时期(1993-2002)

海尔公司上市之前,生产用资金主要靠企业自身积累及银行贷款,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所能提供的资金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1993年11月,青岛海尔股票(60069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并向社会公开发行5000万元社会个人股。至此,本公司股本为1.7亿元。股票上市后,融资渠道拓宽,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先后进行了四次再融资,极大充实了资本金。实业经营获得了资本运作的强有力支持,资本运作与实业水乳交融。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还积极寻找和发现被低估的资产。通过采取多种并购措施,成为以无形资产——海尔品牌、海尔文化、海尔管理盘活有形资产的经典。

在这个阶段,金融资本开始发展壮大。1997年开始,海尔内部持股会浮出水面,2000年内内部持股会成立了海尔投资。在此之后,海尔集团以海尔投资的名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扩张:包括入主青岛市商业银行、参股长江证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设立海尔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至此,海尔已经涉及了多项金融业务,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海尔旗下公司总资产超过650亿元。2002年成立集团财务公司,此举标志着海尔集团全面进入金融业,雄心勃发,准备大展拳脚。

从对这一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资本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就会向金融资本渗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也有和产业资本联合的迫切需求,以作为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两者“强强联手”,巩固彼此发展,共同创造巨额利润。

(三)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时期(2002-2009)

至2002年初,海尔拥有了包括证券、银行、保险和财务公司在内的众多金融牌照,金融布局完成。但海尔的金融业这几年可谓收获甚微:以鞍山信托为例,海尔在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从鞍山信托撤资,将所持20%股份返还给鞍山市财政局。在此之后,海尔作为第一大股东退出长江证券。除了鞍山信托和长江证券外,海尔收购的青岛商业银行也不容乐观。海尔在金融的布局只有与纽约人寿保险的合资公司看起来是成功的,但这个项目也前景未明。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尔在许多行业的进入看起来更像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之策。

在此阶段,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与金融企业实现强强联手,所走的“金融之路”已越走越宽。但海尔受到的挫折说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是大势所趋,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两者间的博弈,需要企业小心处理,使两者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否则会酿成大祸、两败俱伤。

(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时期(2009-至今)

2010年至2012年间,海尔集团和国内外多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如惠普公司、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南宁百货等。2012年11月,海尔集团宣布成为斐雪派克电器控股有限公司90%或超过90%股份的持有人或控股人,并根据收购条例要求启动强制收购,全面增持斐雪派克股份。2009年10月,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12亿元金融债券正式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10年底,海尔集团增持海尔与纽约人寿的合资公司股份并绝对控股,将该公司更名为海尔保险。海尔保险注册资本由人民币8.35亿元增至人民币11.8亿元,偿付能力从102.78%大幅提升至650%,并借助海尔集团的销售网络进行交叉销售,2011年上半年实现盈利,2012年正式获批更名为北大方正人寿。在房地产业,自2008年起,海尔地产在调整、改善和提高的基础上加快了发展。此外,青岛股份还持有金融企业交通银行以及友谊股份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这一阶段,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表现为企业通过产融结合,控制金融机构,对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四、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的分析

海尔集团无疑是产融结合的典型代表,海尔通过产融结合保持强大地位和竞争实力,借此实现超常发展,可归纳为产业与金融业有机互动、走以主业为中心的产融结合道路、有效整合资源三个典型特征。

从海尔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海尔经历了产业资本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时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时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时期四个发展时期。通过对各个时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产业资本是金融资本的基础,金融资本为产业资本服务。当产业资本足够发达时,才能提供充足现金流,支持企业向证券、银行等金融业进军,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效应,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然而在不同的时期,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力量对比是有所不同的,两者存在博弈斗争、相互妥协转化的过程,逐渐实现融合。产业资本是金总资本增值的根本所在,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增值的加速器。因此,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只有通过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最终才能实现双赢。

[1]许天信,沈小波.产融结合的原因、方式及效应[N].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07-112

[2]朱渝铖.产融结合模式综述[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188-189

[3]吴利军,张英波.我国产融结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有关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9):159-168

[4]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转型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4):121-134

[5]尹国平.我国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研究[N].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61-65

猜你喜欢
产业资本产融海尔集团
金融监管新形势下城投公司产融结合路径探讨
产融结合、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的脉络与趋势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产融结合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商业信用的证据
企业并购前后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提升家电业财务管理水平手段探讨
——以海尔集团为例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海尔集团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探讨
传统企业平台转型的案例研究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