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雷电灾情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措施

2015-03-19 06:43陈庭甫曾玲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重灾区减灾雷电

陈庭甫,曾玲艳

(江西省减灾备灾中心,江西南昌330046)

雷电灾害是“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1],其发生和成灾的特性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2]。江西省是雷电灾害多发区、重灾区,2005~2011年,全省因雷击死亡人数达387人,其中2006年全省雷击死亡人数79人、2007年141人,连续2年雷击伤亡人数居全国第一。此外,雷电灾害还可破坏建筑物、供电设施、通信设备,引发森林大火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3]。近年来,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过程中,各级政府强调要以人为本,首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此,笔者依据江西省2010~2014年因雷击死亡人数的统计数字,分析了江西省雷电灾情特征,并提出了防雷减灾措施,旨在为江西省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借鉴。

1 江西省雷电灾情分析

1.1 雷击死亡人数统计分析 统计了2010~2014年江西省因灾死亡人数、因雷击死亡人数以及雷击死亡人数与因灾死亡人数的比值(图1)。2010~2014年因雷击死亡人员占因灾死亡人员的48.9%,其中比值最低的年份是2010年,为30.6%,比值最高的年份是2012年,为58.5%。据统计,2014年仅7月11~27日因雷击死亡17人,占当年因灾死亡人数的34.0%,且均为农村群众,可见,雷击造成的人员死亡是江西省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因素,防雷减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1.2 雷击死亡人员空间分布 统计了2010~2014年江西省各设区市因雷击死亡人数情况(图2)。南昌市、吉安市连续5年均发生雷击死亡情况,2010~2014年均因雷击死亡22人,占全省因雷击死亡人数的47.8%,为雷电重灾区。上饶市、宜春市近5年中有4年发生雷击死亡情况,2010~2014年分别因雷击死亡18和15人,占全省因雷击死亡人数35.1%,为雷电次重灾区。抚州市、新余市、赣州市、鹰潭市、景德镇和九江市2010~2014年因雷击死亡人数共17人,为雷电灾害防范区。萍乡市近5年未发生雷电死亡情况,但也需加强防范。

1.3 雷击死亡人员时间分布 统计了2010~2014年各月因雷击死亡人数以及各月雷击死亡人数与2010~2014年因雷击死亡人数的比值(图3)。2010~2014年因雷击死亡情况发生在3~10月,1、2、11、12月未发生雷击死亡情况。4~8月雷击死亡情况发生相对频繁,因雷击死亡人数占2010~2014年因雷击死亡人数的93.6%,其中,7月因雷击死亡占28.7%,由此可见,4~8月是江西省雷电防范的重点时段。

2 防雷减灾对策和措施

2.1 建立完善防雷减灾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从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防雷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把防雷与防汛、防火、防地质灾害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列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动防御机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宣传、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建立完善防雷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各级财政支持加强防雷安全网建设,重点支持雷击高风险区防雷设施建设。

2.2 加大防雷减灾宣传教育力度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加大防雷减灾宣传、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农村居民防雷常识是当前防御雷电灾害最有效的措施。在宣传载体上,要结合农村及农村群众实际情况,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且文化水平较低,应以电视、通俗易懂的宣传册为主。在宣传时间上,要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群众农事多,一般在晚饭时间关注电视节目,尤其是地方卫视,应制作专题宣传片于每年雷电灾害高发期在当地卫视固定时间段滚动播出。在宣传内容上,要结合农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典型雷击案例往往更能起到警示作用,应专门对雷击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制作宣传画版、警示牌等,张贴、悬挂在雷击风险区、田间劳作区、镇村重点地段。同时,实施“小手牵大手”、防雷减灾工作进学校工程,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的目的。

2.3 加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防雷减灾作为安全生产的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重点完善雷电监测平台、预报预警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同时,加强雷电风险评估和规划,明确雷电高发区或威胁地段。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在制定新农村发展布局、规划时,将防雷设计、审核、施工检验、竣工验收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尤其新建或在建的新农村公共设施,要做到基础建设与防雷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有条件的地区要在雷电事故易发的区域建设具有防雷设施的避雨(雷)亭,用于临时躲避雷电,避免农民田间劳作遭遇雷电袭击。

3 结论

经分析,雷电是江西省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灾害,其中4~8月雷电灾害多发,南昌市、吉安市为雷电重灾区,上饶市、宜春市为雷电次重灾区,其他地区也需加强雷电防范。农村雷击事件多发,且多发生在农户劳作时,这反映广大农村群众防灾意识不足,农村防雷基层设施薄弱,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尤其要加强。目前,加强雷电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居民防雷意识是减少雷击死亡的有效途径,但宣传方式方法要密切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

[1]李坤玉,王秀荣.2005-2012年我国较重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服务探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4,16(1):75 -80.

[2]舒国勇,黄红,晏理华.2011年11月5日贵州梵净山强雷电特征及天气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1):65 -70.

[3]王洁,宁凡,杜艳,等.陕西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2013(3):20 -22.

猜你喜欢
重灾区减灾雷电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心连心集团向重灾区捐赠1000万元化肥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雷电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微商成传销重灾区
减灾就是效益
为什么县医院成人才流失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