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2015-03-19 17:16陈志国宋鹏飞
关键词:效应经济影响

陈志国,宋鹏飞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经济学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陈志国,宋鹏飞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已定,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产生的财富创造效应、有利于投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效应、贸易效应不断显现。因此,更加系统、全面、客观考察和判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效应,以得到更客观、更有价值的结论是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在。

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结构升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

一、加快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利用外资,我国将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发展慢,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仅有29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0.45%,之后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约45%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1 078.4亿美元,是2003年的37.2倍,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之比为1∶0.92,基本呈现进出持平格局。这一比例虽然低于发达国家1∶1.4,但已经高于发展中国家1∶0.5的平均水平,可见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显著,我国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2014年对外投资约1 200亿美元,超过利用外资水平,未来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今后将向着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转变,这将意味着我国今后应继续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更大程度上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之中。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实践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可以带动推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目前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显现。具体而言,其主要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经济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形成经济增长效应。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就是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主体的技术水平,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转移国内剩余生产能力,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一方面获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腾出发展新产业的空间,促进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促进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贸易壁垒,使企业更方便的进行产品出口贸易,带来正的出口贸易效应。可以预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会不断发挥其加快经济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

因此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要想使我国经济更广泛深入融入世界经济,最大程度的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获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走出去”进程,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程度如何,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跟踪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提高“走出去”的质量,为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状况

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主要还是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状况进行跟踪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持肯定态度,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同时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国民收入,是一个双赢的投资行为。因为发达国家向高度工业化国家迈进时期,对外直接投资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产品过剩提供进一步获取高额利益的途径,并且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旺盛的投资供需形成了当时的双赢发展态势。而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是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开始被跟踪研究的。国内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了我国国内经济的产出增长[1]。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各区域对外投资的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认为我国东、中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东、西部地区的GDP增长差异也由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引起。可见从不同层面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互相促进关系,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能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支持[2],但这种增长效应由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较小而处于较低水平。

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应、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三个方面[3]。肖怡楠[4]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平衡国际收支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加快资金流出,从而适当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吴建军等[5]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但也有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带来的增长效应不明显,表现为对外投资不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则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可见,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对外投资流向主要是资源类行业,可能对我国当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时滞。所以,持续跟踪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研究

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衡量生产率的变动,体现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

从对生产率影响看,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6-8],并且生产率的提升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资本存量较高的东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但也有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小于国内研发资金存量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9],所以,自主研发才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有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的观点[10-13]。

让宝宝参与买菜、择菜、做饭,不管他能做多少,只要参与了,就会想吃吃自己买的菜、做的饭。只要宝宝开始“享受吃饭”,就会吃得认真、吃得快。

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看,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正的影响作用。白洁[14]实证检验了1985年到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R&D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表征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研发投入作用不显著。也有学者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等指标,得出2003-2010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但是持续对外投资会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及技术溢价[15]。

多数成果也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正技术溢出效应,而持不同观点的认为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还较小,产业和地区分布不够均衡,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可见,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以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没有考虑到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提升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在验证逆向溢出效应存在性时,忽略了之后效应。而且,多数实证研究忽视了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而吸收能力对于能否消化吸收外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继续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获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

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调整效应也存在观点不同的研究,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调整效应的验证,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未能明显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并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变化,仅与第二产业有正相关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宏观绩效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的对外投资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主要是由于2009年以后我国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也在加快。

多数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升级效应[16-17],实际上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化效应影响会不断增加。有的研究从分产业角度研究对外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的相似结论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升级效应,但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实证结果有差异[18-19],也有认为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与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第一产业与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20]。但普遍认为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21]。

可见,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有影响,但其影响大小、方向(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有不同。多数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不佳,影响了对实证分析产业升级效果的全面认识。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规范,逐渐引入长期和短期影响,会使研究结果更客观。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观点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作用、互补作用,或同时存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也有认为不存在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可见其研究结果的不确定。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效应的最早始于蒙代尔,认为资本越自由流动,替代国际贸易的作用就越明显。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延伸拓展,并不断进行论证。实践检验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则相对较小。进一步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大小决定其贸易替代的影响作用程度。比如,项本武[22]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但对外直接投资对从东道国的进口也形成了替代效应。也有从长期关系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初级产品出口和制成品进口产生替代,对初级产品进口和制成品出口产生补充[23]。可见,在研究替代效应上并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多数观点认为在短期内存在替代效应,但长期则是互补效应,或者局部是替代效应,但整体不是替代效应。总之,得出具有替代效应的研究成果不多。

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贸易互补效应的分析认为,多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出口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发展中国家为互补关系,在工业化国家则不明显。大量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24],通过不同的计量模型得出的相似结论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有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对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效应,但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处于较低阶段,这种刺激效应还较为有限[25]。而柴庆春[26]引入时间因素后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的表现不同,短期内直接投资的流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可见,目前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互补效应有着相似的研究结果。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多数认为互补效应处于主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起到创造作用,对进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周昕[27]通过引力模型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替代关系,并且对零部件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均表现明显的互补关系。

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都不明显。显然是否存在贸易效应与对外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实际上到2010年之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开始大幅增长,今后对外投资的贸易效应会日益显著。可见,以后的研究会以更长远、更全面、更系统的视角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五)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成果不多而且观点各异。有的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存在替代关系,并且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较明显,但同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行业的就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就业结构。与此相反,也有认为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刺激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就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效果较小[28]。张海波[29]比较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6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就业效应不明显,但增加了我国建筑业的就业岗位。

从对外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影响程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0-31],但效应程度较小,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会提高相应的影响程度。也有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我国对外投资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刺激效应,表现出在当期对外投资会减少就业,从长期看对外投资与就业表现出长期正相关,有利于增加就业。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研究的展望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判研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条件和作用,很少看到以我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跟踪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具有丰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总体来看,从不同层面跟踪体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为我国继续推行“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但由于分析框架的差异,选取的数据、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论证角度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所以,应不断跟踪关注科学分析研究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效应。

虽然目前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未系统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作用的形成机理,使现有研究成果在实证其经济效应时所选用指标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使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二是需要进一步对不同层面定性分析和梳理对外投资效应存在的现实性和影响因素;三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投资规模小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强调在今后加快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预计其形成的影响效应将不断提高。如何更加系统、全面、客观考察和判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作用,以得到更客观、更有价值的结论是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在。

[1]赖明勇,包群.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3(4):94-98.

[2]苗晓宇.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6(3):28-29.

[3]陶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大经济效应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12):77-78.

[4]肖怡楠.我国当前OFDI的现状及经济效应分析[J].现代商业,2010(11):78-90.

[5]吴建军,仇怡.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一个文献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5-67.

[6]刘明霞.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FDI的逆向知识转移[J].经济管理,2009(3):139-143.

[7]阚大学.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6):54-57.

[8]霍杰.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1-7.

[9]何一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1):52-55.

[10]邹玉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转移与母国技术提升[J]. 经济问题.2008(4):105-108.

[11]谢申祥.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70-74.

[12]刘伟全.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研发费用和专利授权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0(5):101-106.

[13]彭继增.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的实证检验——基于1992-2011年数据[J].武汉金融,2013(9):70-74.

[14]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 世界经济研究,2009(8):65-69.

[15]肖慧敏,刘辉煌.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研究[J]. 财经研究,2014(4):42-53.

[16]郑磊.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数据分析[J]. 经济问题,2012(2):47-50.

[17]王滢淇.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5):82-85.

[18]潘颖,刘辉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0(2):102-104.

[19]衣长军.中国与美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动因国际比较[J].宏观经济研究,2010(4):63-67.

[20]刘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市场论坛,2010(1):12-13.

[21]杨建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4):120-124.

[22]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J]. 统计与决策,2005(24):84-85.

[23]俞毅.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性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框架[J].国际贸易问题,2009(6):96-104.

[24]张纪凤等.替代出口还是促进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3):95-103.

[25]胡昭玲.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 经济经纬,2012(3):65-69.

[26]柴庆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对东盟和欧盟投资的差异性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2(6):64-69.

[27]周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贸易效应——基于面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5):69-93.

[28]于超,葛和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20):123-125.

[29]张海波,俞佳根.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2012(1):14-20.

[30]罗良文.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理论及中国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87-91.

[31]罗丽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8):86-91.

【责任编辑 郭玲】

Research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hina’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HEN Zhi-guo, SONG Peng-fei

(College of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The pattern of “big export and big import” in the future of China’s opening up processing has been settled. The scale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ould constantly expand. The wealth creation effects, the investor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effect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s and trade effects would appear continuously. So, making mor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 effects of China’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order to get more valuable conclusion is the value of future research.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 economic growth effects; structure upgrading effects; trade creation effects

2014-12-20

河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项目资助。

陈志国(1962—),男,河北晋州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F832.48

A

1005-6378(2015)01-0081-05

10.3969/j.issn.1005-6378.2015.01.016

猜你喜欢
效应经济影响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