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教育概谈

2015-03-19 17:16
关键词:电影学院纪录片影视

赵 谦

(北京师范大学 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北京 100875)



美国电影教育概谈

赵 谦

(北京师范大学 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北京 100875)

美国的学院电影教育具有发达又完备的体系,既有专业化的电影创作人员培养机制,也有阶梯化的电影研究教学架构。在这其中,美国电影教育体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点,比如制作专业细分化,同时电影研究的综合性又不断加强。在一些著名电影学府的入学机制、课程体系中,也体现出了美国学院电影教育注重学生创造性的特点。在研究美国学院电影教育的现状和类型、特点,总结其突出之处基础上,给中国的电影、电视教育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电影教育;培养类型划分;专业设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体现出既高度细分又高度综合的时代特征,电影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也是如此。一方面,影视行业需要越来越专业的创作人员①和其他国家的状况大体类似,美国大学里的广播电视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重点在电视作为一种媒介的传播属性和特点,电视制作体制、新闻采编和电视运营机制等。重点不在电视片导演、写作、拍摄等具体的制作技术和技巧,制作技术通常由电影院系的教学承担。因而,客观上,电影学院也肩负着培养电视创作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任务。对于这一任务,有些院系明确体现在教学大纲当中,有些则并不明示。;另一方面,电影、电视作为越来越受瞩目的学科,研究的深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都在加强。美国的学院电影教育即体现出这样两个趋势,培养专业电影制作人的学院逐步将专业细分,而综合大学里的电影院系很多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应该说,虽然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电影教育都很发达,但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电影教育专业院系的国家,还是电影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

一、美国电影电视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电影教育的发达,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电影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电影教育近百年的积淀——1929年,好莱坞早期著名演员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就创立了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制作专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三十余年来美国独立电影的繁荣,更多的电影节、基金会资金进入,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了制作电影的可能性,拍摄技术和成本逐步降低也让人们通过电影表达成为可能。因为起步早、产业发达、教育总体实力强,美国的电影教育的持久蓬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据《综艺》杂志(Variety)统计,美国的电影学院、大学里的电影院系约有90所,公认出色的电影学院有25所。排名靠前的包括: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chool of Cinematic Arts),简称USC-SCA,一大批业内精英在此执教,著名的校友包括《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也曾长期在此执教)、《达芬奇密码》导演朗·霍华德等;纽约大学帝许艺术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简称NYU-Tisch,著名教员包括斯派克·李(Spike Lee),华人著名纪录片导演崔明慧(Christine Choy),电影研究专家罗伯特·斯泰姆(Robert Stam)等,校友里则有马丁·斯科塞斯、李安等大导演,将近半数奥斯卡奖最佳短片获得者也都出自这里;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这里以评选AFI影史最佳100部影片而出名,兼有研究院和教育机构双重使命;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School of the Arts),以传播和文化研究最先享誉美国,这所学院近年来的制作专业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美国顶尖影视制作培养机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和戏剧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Department of Theater and its Department of Film, Television and Digital Media),最著名的校友是“教父”系列的导演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这所学院集中设置全配置的艺术学科,是美国一流的专门艺术学院。其中的电影电视学科划分极为细致,从导演、摄影等常规专业到特效、化妆等全部包括,旨在培养非常专业的制作人才。

除此之外,很多大学都开设电影专业并各有侧重,比如芝加哥大学(Chicago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电影研究在全球范围都有很强影响力。

在影视教育的高端特点之外,美国的电影教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态势。从上述最高端的一批电影学院,到大学里一般性的影视学院,再到一些社区大学里的影视系,以及专门的培训学院,为各种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而且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很多电影院系和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一则表现为许多业界人士直接就被大学聘为教职人员;二是,大部分著名的电影院系都位于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湾区、波士顿这些影视制片发达的地区,这也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行业成为可能。比如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从日常教学到毕业创作,校内学习和电影行业操作规范高度接轨。这座学院的艺术硕士的毕业作品里呈现出的:无论是制作流程,还是资金运作,与不远处好莱坞制片厂内的电影运作几乎是没有区别的[1]。

二、美国电影教育的类型划分

美国的电影教育相关专业,大致可分成两类:专业学院和大学里的影视院系。 所谓专业的电影学院或者艺术学院,是独立的、专门的艺术、电影电视教育学院,大体类似俄罗斯的莫斯科电影学院、法国Le Fémis电影学院或者中国的北京电影学院。这类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等,这类院校提供细分化的影视教育,比如导演、摄影、录音、灯光、特效、美工等,但这类学校一般不颁发学士学位,而是提供一种“副学士学位”(associate),大概可以翻译成专业或专科学位。因为这类学校偏重培养的是专门人才、非常实用性的行业人员,所以能进入这类学校里学习也是很多致力于此的学生梦寐以求的。比如位于好莱坞的美国电影学院(AFI)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但因为在里面授课的都是行业里的杰出人员,甚至包括马丁·斯卡塞斯这样的大导演。所以能进入其中,获得一张文凭,是极为不容易的。2013年,美国年轻导演达斯汀·布朗(Dustin Scott Brown)从社区大学圣莫妮卡学院(Santa Monica College)电影制作系毕业后,众筹资金、独立制片拍摄出了短片《团结》(Solidarity),入选了法国戛纳电影节,并被票选为美国圣巴巴拉电影节观众最喜爱短片,凭借此片,他获得了进入AFI导演专业深造的机会。由此可见,能跻身其中进修的,都是获得不俗成绩者。

大学中的电影院系是依存于综合大学的影视院系,虽然不完全独立,但也有相当强的自主性。比如纽约大学的帝许艺术学院、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学院,这两所学院也被认为是分据美国东西海岸两所最强的电影学院。这类学校一方面重视学生制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也注重研究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颁发学士、学位硕士/艺术硕士(MA/MFA)甚至博士学位,不过博士学位只在电影研究领域颁发。这类院系是美国电影教育的重镇,它们在大学的体系之内,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供更加综合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是更加综合的课程体系,因而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而且,综合大学电影学院里面,本科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完备的。比如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专业(Cinema Studies)所规定学生需要获得的128个学分里,40个学分来自电影制作课程,46个学分来自电影史和电影批评课程[2],其他的学分必须通过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获得,这就保证了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全才”,而不仅仅是专业制作人员。

三、综合大学里影视学院的课程特点

综合性大学里的影视院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从遴选学生和基础课程设置都可以看出来。拿纽约大学帝许艺术学院举例,如果要申请进入其中学习,除了学校规定的成绩之外,还要提供很详细的专业素质考察材料,并需要面试。这些个人材料包括:

1.一页纸的简历,要包含从事类似创作的经历;

2.带领一个团队或与他人合作的经历简述;

3.讲一个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或者有趣的故事;

4.描述一件对自己产生影响的艺术作品;

5.视觉化故事讲述。可以是一部短片、一组照片、绘画作品或者写一个可以视觉化呈现的故事[3]。

第五项是最为重要的,很多学生也在入学前为了准备第五项费尽心机。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戏剧学院的入学资格考察都和此类似。可以看出,这类院校看重的是学生讲述故事以及视觉化呈现一个故事的能力。随后,这些院系会对学生进行完备而严苛的基础教育。这里的专业划分并不特别详细,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导演、编剧、摄影、录音和制片的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学史、艺术史、社会学课程。在高年级才进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室”项目,比如有志于摄影的学生进入摄影工作项目(workshop或studio),到了这个阶段,课程才会有详细划分,比如黑白摄影、彩色摄影、摄影机械、胶片和数字、数字调色等。

尤其受到NYU-Tisch重视的,是“创意和戏剧写作”“视觉传达”和“纪录片”。首先,这个学院里不仅有专门的写作专业,而且每个学习制作的学生都要经历至少长达一年的写作课程训练,包括电视脚本、视觉故事写作、戏剧剧本、电影剧本等。此外,学生要学会用各种媒介讲述故事:图片、活动影像和广播。纪录片也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其中包括一般性的纪录片拍摄和录音,也有高级的纪录片制作工作坊,还有其他院校里不太常见的纪实广播写作和制作——只能使用声音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实,重视纪录片制作的训练是美国很多影视院系共同的特点。在USC电影学院,纪录片制作分成三个等级。所有学生必须经历第一和第二等级,每个人拍摄一部纪录短片,如果想进入第三等级(Advance),则必须提交一个拍摄好的题材小样,受到教授肯定之后,提交者可以成为导演,没有被选上的则从事制片、摄影、录音和剪辑工作。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学生的纪录片制作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每个学生都要受到摄影、录音、导演和剪辑的训练,每个学期,学生要轮流制作一部自己的电影,也就是两学年才能完成纪录片专业的学习。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纪录片摄影要求使用的拍摄设备是摄影机和16mm胶片。按照系主任詹·克洛维茨(Jan Krawitz)的说法“我们按照老派的做法训练学生。”[4]

在大学之外的独立电影电视学院,本科或者副学士教育是重点。但在综合大学的影视院系,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步的学习阶段。大学里的电影教育实行制作和研究型教育分别对待的做法:制作教育偏向高级制作人才的培养,最高学位为艺术硕士(MFA);电影研究教育则更多和艺术、人文、社会学交叉,硕士为艺术学硕士(MA),最高为博士(Ph.D)。这种分别对待的作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学术的精英化,MFA主要任务就是学好制作的本领,不必在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建树,毕业作品一般要求为30分钟以内的影片。影片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很多毕业作品直接就进入各电影节、进入院线发行,甚至获得奥斯卡短片奖。制作领域没有博士学位,所以没有我国存在的那种导演博士、摄影博士的现象。电影研究有些在专门的影视院系,有些分布在综合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等相关人文院系里,比如耶鲁大学东亚系、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这类学科要求学生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才能完成学业,而且越来越看重和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一般说来,美国的电影学博士能在5年以内完成学业、通过论文答辩的,会被视为极出色的电影研究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师资的配备上,二者也体现了很大差别。MFA的教师大部分聘用业内杰出制作人才任教,教师本人的学历不是最严格的杠杆。比如在NYU-Tisch里面,任课的全职教授只有4人,而兼职、聘任教师则多达100多人,连担任电影制作系主任、大名鼎鼎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都只是兼任教授。而电影研究领域的教授的资质审查就和其他学科相当,要求有博士学位,要求有质量过硬的专著和论文,比如NYU-Tisch的纪录片研究副教授乔纳森·卡哈纳(Jonathan Kahana),他的博士论文《情报作品:美国纪录片的政治学》(Intelligence Work: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Documentary)在完成当年被评选为该年美国电影学最佳博士论文,把“纪录片和政治学”这一研究领域的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有资格毕业后到纽约大学任教。

四、结 语

美国的专业电影教学起步很早,虽然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被很多人认为不是一门学问,不应该在高等学府里存在——的确,当爱德华·穆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摄跑马画面当做科学实验的时候,当卢米埃尔兄弟在全球推广他们的摄影机扩大商业影响的时候,没有人想到电影这项“奇技淫巧”能够堂而皇之地走进大学讲坛,成为一门学问。但在美国,20年代时,电影制作的教学开始兴起;50、60年代,制作教学逐步规范;70年代,电影研究成为受到广泛承认的学问;80、90年代,纪录片、动画片和电视的研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显学”。大学里的电影教学顽强地走到今天并已经成为很受欢迎的一门专业。应该说,好莱坞的持续繁荣、纽约独立电影的兴盛和波士顿、旧金山—湾区等新的电影发达地区的形成,都和电影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的学府电影电视教育也在逐步发展、前进,也有专门的学院和综合大学的影视系等相对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北京电影学院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的影响,最初的专业划分是各自独立的,但近年来也在专业内交叉很多[5]。综合大学里的影视院系开创的速度很快,但影响力还有待加强,而且,一般呈现出的现状是理论研究远远强于实践,综合大学里的影视实践教育较少有能和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相较高下的。这就表现为,中国的影视教育一家独大(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学水平曾在一些全球电影学院评选中位列前十之内),两三家跟随其后,而总体实力不够强、阶梯化也不够完善。应该说,目前我国的影视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学生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习,出国深造后能获得非常好的成绩①根据2015年奥斯卡提名名单,有三名中国教育背景的留学生的短片入围:本科在四川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帝许艺术学院的母子健作品《独·生》入选学生奥斯卡短纪录片竞赛大提名名单(共15部);本科就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李雅弢导演作品《活下去》入选奥斯卡真人短片竞赛大提名名单(共15部);本科就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毕业于法国Le Fémis电影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胡伟导演作品《酥油灯》入围真人短片竞赛提名(共5部)。可见,在一些重点大学的影视专业,学生还是接触了不错的本科教育。,也说明我国的影视教育机制是正确的。近年来,我国的电影院系也和美国乃至世界的多所学院有合作和交流,在这些交流中,发现和借鉴适合自己需要的,使电影创作和电影教育形成良性的循环才是最终的目标。

[1]张会军.美国高等教育掠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1):90.

[2]孙绍谊.美国的学府电影教育[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4):66.

[3]Applying to NYU Film & Television Portfolio[EB/OL].http://filmtv.tisch.nyu.edu/object/ugfilmportfolio.html.

[4]Tim Appelo, 25 Best Film Schools, Hollywood Report,2011.7.27 [EB/OL].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25-best-film-schools-rankings-215714.

[5]倪震.谢飞:一个儒者的电影人生[J].当代电影,2006(2):24.

【责任编辑 卢春艳】

On College Film Education in America

ZHAO Qian

(Institute of Culture Inno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College film education in America has developed a complete system having both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film personnel and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film teaching structure. In this one, America film education embodies some specifics, such as more subdivisions of production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a comprehensive film study is getting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The entrance mechanisms, and curriculum system in some famous film colleges, als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ge film education in America focusing on students’ crea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yles of the college film education in American, summarize its prominent points, and bring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s to 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in China.

film education; types of film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2014-11-12

赵谦(1981—),男,河北保定市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纪录片理论和创作。

G719

A

1005-6378(2015)01-0145-04

10.3969/j.issn.1005-6378.2015.01.028

猜你喜欢
电影学院纪录片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影视风起
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
影视
一家电影学院的打开之路
美国最接地气的电影学院:把好莱坞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