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2015-03-19 19:2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 纪 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提升,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投资方式与发展领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化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体育市场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潜力还未充分体现出来,从一定程度去看缺乏应有的活力与内在发展动力,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突破与提升。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将高校体育资源作为重要基础,以高校体育产业活动作为载体,从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产品需求,促使各种体育产品逐渐进入到研发、生产、销售、消费以及服务等相关产业门类之中。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的部分高校,均十分重视对本校体育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大力挖掘体育资源所潜藏的商业意义与价值,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但我国高校的体育产业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待开发的方向与领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拟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定义及目前发展的现状出发,旨在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未来走向,以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在我国高校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伴随着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而逐渐兴起的。然而,各个国家由于自身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并没有对体育产业的概念形成统一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看,体育产业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产业是指一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经营活动;发达国家把体育产业界定为一种以生产和运动有关联的服务和财富为主要内容的所有产业;在各种概念的影响下,我国学者把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为,以市场为向导,将生产、流通、交换及消费高校体育服务产品中这四大重要环节联结成一个健全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体育产业市场一体化经营。目前,高校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其成为体育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血液与活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努力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器材,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不健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是限制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二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由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还不全面;三是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方针与规划的制定不够系统,当前国内的诸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方案与目标,这就必然会导致其发展的无序性与低效性;四是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系统结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然而目前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产业并未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系统性结构,这对其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五是针对体育产业的监管和调控不到位,无论是哪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监督与管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同样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国家对其的调控与监管还有待完善,从而更加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思想不够开放的体育产业市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只重视课堂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训练,其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起点阶段,还不能与市场经济发展协调一致。比如,我国高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缺乏相应的市场意识,应该认识到,体育器材除了教学和训练之外,闲置的时候也应该满足周边居民的社会需要。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对于开展高校体育产业也越来越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利用体育受众、体育人才和体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完善自身。但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产业总是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它并不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来发展,加上我国也未形成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导致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局限在体育培训、体育比赛和体育场馆的出租方面,其发展市场开放度不足,致使我国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配套设施不足,其经营范围也受限制,进而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得不到充足的发展。

(三)面临着资金问题,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体育赞助有利于促进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并没有依赖于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律的发展来获得企业赞助,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并没有把高校体育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也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高校体育的企业赞助只局限于简单的广告宣传,去掉广告宣传,就是政府部门的公益性和指令性赞助。因此,在高校体育赞助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还很不规范,资金的流向也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对于目前高校体育产业,体育赞助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序、合理地发展体育产业。

(四)高校体育产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体育经济学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一方面为体育产业培养了大批体育经济人才,另一方面也为体育产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尽管如此,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营的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当前,高校体育缺乏会经营会管理的综合性体育人才,致使高校体育产业决策不力,导致高校体育产业较难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另外,我国高校体育运动队教练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职业水平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体育运动队水平的提升。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国高校体育从业人员提供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未来展望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体育产业是我国目前新兴的产业,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把它作为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当前发展的现状为基本前提,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制定并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形成合理、有序、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进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解放思想,提高意识。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校体育的各级领导要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变以往的自我封闭和“等、靠、要”的传统思想。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既不能单纯把高校体育产业等同于高校体育,因为体育产业与体育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后者的目标则是培养体育人才,当然更不能盲目以追求经济利润为一切行动的根源,应该科学合理地树立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宣传。

(三)培养高素质高校体育专业人才,构建高水平高校体育产业队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这就导致我国高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致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出现了滞后。因此,需要高校利用各种机会加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创优,也可以面对社会,公开招聘和选拨高水平体育人才,壮大高校体育产业队伍,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相关改革,健全竞争管理机制,给予高校体育专业人才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

(四)鼓励全民健身运动,扩大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的消费人群受教育水平较高,相应的认知水平比其他人较高,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的深入和普及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人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和场馆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来进一步促进、提供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通过创办辅导站、培训班和咨询站,达到不同层次的师生需要。扩大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以高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协调发展为基础,立足于形成全民健身运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自身资源的优势,通过高校体育器材和场地场馆来调动体育专业人才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解决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高校体育产业必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体育资源,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也必将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吕强国.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6

[2]朱汉义.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胡剑波,汪珞琪.浅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7,5

[4]任保国,李桂林.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

[5]陆亭伯.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模式特征研究[J].程度体育学院学报,2001,2

[6]吴美丽,孔垂辉.任保国.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7]王志玲.现行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责任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8]刘双喜.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