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班集体建设

2015-03-20 01:49王丹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班集体应用型辅导员

王丹凤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以“能力为中心”为主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能将较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职业化”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1].当这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浪潮席卷而来,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如何改革的声音传出,而人才培养的途径,特别是人才培养的环境问题却鲜被关注.俗话说:环境塑造人,足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个体,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离不开班集体,班集体也因为“环境”作用时间最长而变得极为重要,它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境,更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特殊平台.班集体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将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1 大学班集体建设的现状分析

班级目标不明确,集体凝聚力不够,学习氛围不浓,班级制度文化缺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等是大学班级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许多学生干部直呼班级活动难以开展,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以宿舍为单位组织活动,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大学生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大学生逐渐对班级的概念淡化,班级形同虚设,到了后期往往只保有偶尔的班会和群发的通知以体现它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呢?

1.1 班集体建设的教育功能常遭忽视

班集体作为学生长期共同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从组织关系还是从心理情感来说都应该发展为班级成员共同且稳定的归属,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班集体蕴藏强大的隐性教育功能,不仅对学生的群体意识、社交能力、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与之密切相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班集体建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那么辅导员便是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然而,辅导员负责的班级数较多,面对的学生对象动辄数百的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繁杂的工作任务往往让辅导员们疲于应对,各类报表、学生数据材料等事务性工作成了辅导员“主业”,对班集体建设重视不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由于多数人对班集体建设的重视性认识不足,特别是相关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系统的评价标准缺失的情况下,辅导员很多时候只能片面地通过某些单项评比或是班级荣誉来体现其班集体建设水平,忽略了班集体潜在教育功能的挖掘.

1.2 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多被片面理解

班集体建设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多元素的构成,它涵盖了班集体目标愿景的提出、集体与个人的角色定位、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干部队伍的选配与培养、班级活动的设计与角色体验等多个方面,笼统地将其定义为班级管理并不十分准确和全面,片面理解班集体建设的内涵易导致重管理轻人文的局面出现.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集体的目标愿景是核心,它将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思想及行为引领到集体中来,用精神意志激励和引导个体行为并促进其发展;角色定位则是属性,它将集体和个体进行角色划分和定位,而如何对集体和个人进行精准的定位,关系到个体的角色意识培养、任务驱动注入及执行效率考量等多个方面;文化制度是灵魂,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即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都属于班级文化的范畴[2],在班集体中积淀文化无异于为集体注入了最好的“营养素”;干部队伍的选配与培养是关键,班干部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协调者,怎样选配和培养班干部,如何指导他们掌握工作的艺术是辅导员开展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班级活动的设计与角色体验是重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认知的体验性和亲历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在体验中认知和提升自己的人文、科学等综合素养无疑是最生动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1.3 班集体建设缺乏全方位的规划

班集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随意行为,它的形成及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对该项系统工程认识不足或是忽略这种内在规律都可能给这个班集体建设带来“硬伤”,缺乏整体规划的班集体建设也势必影响班级发展.多数辅导员在带班的过程中未对班集体建设作长期的全盘规划,常常随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了就来场学风整顿;课堂秩序不好就开个班会强调一下纪律;学生就业规划及准备情况关注不多,只求安定稳定不出乱子即可;低年级执行“高压政策”到了高年级追求“革命靠自觉”的班级管理模式随处可见.事实上,每一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系统关联,且大学班级的阶段特征十分明显,每一个时期的管理和服务的重点都会随着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每一个阶段的班集体建设目标和任务也各不相同,辅导员应针对大学生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各个年级的培养重点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作全面的规划.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班集体建设的思考

大学,作为多数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这个时期的他们比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接近社会和职场,在人才培养方面班集体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如何缩短毕业与就业的能力差距,缩小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的角色差异便是大学阶段特别是细化到班级层面所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很多人把大学比作“小社会”,那么被社会化的大学该如何区分其社会属性呢?大学如喻为“小型社会”,那么班级无异于个中的一个个企业和单位,将其职业化后也就自然将大学生的“职场前移”,学生能因此提前感受“职场氛围”,职业化的角色定位、环境氛围营造及职场情景体验对于大学生角色转化、职场氛围体验、综合能力培养和社会环境融入等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极为重要,以“仿真模拟”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班集体建设恰恰能有效缩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基于此,班集体的定位为“企业”,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也随之转为“职业人”,班干部成了“项目经理”,辅导员则摇身一变成了企业的“总经理”,班级文化制度即企业的文化制度,各类班级事务则视为单位的工作,将分配至各个“项目部”分别执行……这种将班集体建设“职业化”和“应用化”的人才培养无疑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班集体建设的融合策略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融于班集体建设之中?下面,将针对班集体建设的班集体目标愿景的提出、集体与个人的角色定位、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干部队伍的选配与培养、班级活动的设计与角色体验以及辅导员的工作艺术等方面注入“应用”元素并与之融合.

3.1 规划定位

搞好班集体建设首当其冲需要解决便是打好“地基”,做好“框架”,也就是做好前期的规划和定位.辅导员需在初期针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划和定位问题进行长远考虑并做好设计,让全体成员了解和支持集体目标的同时认清各自的角色和要求,并将班集体建设的发展目标与学生个体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捆绑在一起,在全班同学中达成共识并引起共鸣,从而催生强大的思想动力,为班集体建设做好情感铺垫.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班集体与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理解并接受“职业人”的定位及角色要求,这是实行“职业化”管理的第一步.其次是分段目标及各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需要明确,应抓住各个学年的工作重点并提前引导“职业人”做好职业规划和能力储备,帮助学生稳步实现角色适应和职业目标,为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做全面储备.

3.2 积淀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等形成的文化形态[3],它是班级的准绳,对于一个班级管理实现秩序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实行制度化管理是一个班集体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班级文化制度的主体是班风,好的制度是对于班级全体成员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精神风貌等都能进行正面的引导,让个体在合宜的软环境里成长成才.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班集体建设就要注重文化的引导,从学生今后入职的职场需求出发,积极建设班级文化,促进优良且有特色的班集体的形成,努力为“职业人”的培养提供最适宜成长、最容易植入的环境.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考量并纳入班级管理,要效仿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并加以实施应用,此举不仅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规范个体行为,激励个体成长也很有帮助.制度文化其实是一种软环境,班级的软环境是由班级内部许多无形的人际关系、心理因素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体现整个集体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规范并引导着学生的行为习惯[4].如同企业追求发展不能忽略企业文化的积淀一样,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外部环境的美化,更要注重班级文化等软环境的建设.

3.3 创新管理

班干部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化和应用化的班集体建设模式下,班干部扮演的是“项目经理”的角色,怎样选用和培养班干部,如何指导他们掌握管理的艺术是辅导员开展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教他们如何做事,更要引导他们如何做人;不仅要让他们懂得严于律己、做好表率,还要教他们学会关心别人、换位思考.班干部的配备可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将任务先项目化后再进行条块管理,如将一个班级划分为若干个“项目部”,班级事务或各类活动可分配至“项目部”执行.在管理中建议采取角色交叉管理或阶段性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这样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接受“职场”锻炼,这对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统筹、沟通、组织和协调等综合能力效果明显,干部角色互换的做法对于融洽集体氛围、提高管理效能也大有好处.

辅导员应在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方面多下功夫,除引导发挥班干部的传统职能外,在角色意识、工作意义及履职效果等各方面应该倡导更趋于职场化的特殊表现和考评指标,通过“项目经理”的工作经历帮助学生收获丰富的感知和经验,为今后就业、创业以及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培养“练兵”.

3.4 创造体验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就是最好的学校,因而,教育应倡导并极力丰富学生各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在角色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交往、如何生存以及如何创造.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需要具备与当今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存的能力,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5].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应是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岗位适应性很强的专门人才,而多元化、多角色的体验对于学生的锻炼和成长具有生动且深刻的意义,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给予学生如体验般形象的认识和体会,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好的方式.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要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各种体验的平台,精心设计各类班级活动,为学生创设各种角色体验的途径和机会,使学生在体验中发挥个人潜质,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并提升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缩减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不断提高适应力并激发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3.5 掌握艺术

学生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经历不同,学校培养的也非千篇一律的人才,因此,辅导员的工作需要讲究艺术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属正常范畴,大学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会在经历中认知、成长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各个班级的学生表现会呈“橄榄球”式的常态分布,一端是那些让老师省心的学习表现俱佳的优等生,另一端则是让辅导员头疼的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犯错的后进生,中间占比较大的部分则是各方面表现平平,虽不冒尖却也不太捣乱的学生.如何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进而带动更多人进步及如何激励、转化后进生是关系到班级稳定和发展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引导优等生发挥长效的带动作用需要有具体措施和平台搭建,让他们在帮扶中得到锻炼,在付出中学会成长,这是考验辅导员工作的激励艺术.思想、学习、经济、心理等有困难的特异质学生需要特别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诚是打开特异质学生心扉的关键一步,思想较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是特异质学生的共性,需要持续地关爱和引导.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工作的艺术,讲究教育的时机、场合和方式、方法,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并影响他们,成为学生信赖的导师.

班集体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生的导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致力于创造适宜学生“自由生长的土壤”,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在“枝叶长长或长偏了”的时候适时地给他们做恰到好处的‘修剪’,做一名辅助学生成长的优秀“园艺师”.

〔1〕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

〔2〕罗庆.引领学生做班级文化的创建者[J].教育教学论坛,2010.

〔3〕郭李红.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薛文平.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加强班级软环境建设[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4.

〔5〕李丽娟,宋金梅.角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J].吉林教育,2006.

猜你喜欢
班集体应用型辅导员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爱我的班集体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