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15-03-20 11:05朱方,吕保和,刘宏
安全 2015年1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体系

【摘 要】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为出发点,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训练计划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体系,探寻实施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的路径。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教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2013JGYB03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复杂性愈加凸显,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同时面向全球与工程实际,这是包括工业发达国家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我国的工程教育在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方面存在不足,对我国工业和工程教育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熟悉工业生产实践,了解生产工艺,富有创新精神,能自我学习,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解决各类安全生产实际问题。

《华盛顿协议》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的国际间相互承认的协议,目前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2006年,由教育部、人事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代表组成的,教育部授权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开展了面向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07 年,教育部高教司和高等学校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同意安全学科作为新增试点的认证专业,并出台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有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深度参与,企业和行业提供的各种反馈信息会通过专业认证及时渗透到学校,可有效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联系更加密切,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打好基本。

工程实践和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可供参考,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索中不断进步。创新教育本身也要求实践性。创新教育相比于其他教育模式而言,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大力推动创业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过程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掌握创新本领。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出发点,修订了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训练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构建“大工程+大安全+专业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中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要求,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经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础课程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体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安全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力学、电学、化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险、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评估现代大工程、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依托江苏大学完整的学科门类,共开设了哲学、数学、外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学、人文、经管、艺术四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体现“大安全观”,主要学习解决各行业、各类组织共性安全问题所用的科学理论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术,如安全管理学、安全与环境法学、安全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学、防火防爆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以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改善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

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专业方向,依据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科优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安全管理与检测控制技术、危险有害源防治与职业健康、环保技术与设备设施三个教学模块。学生按照模块选课,既能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对行业安全问题的覆盖。

2 打造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工作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安全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联系合作,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课实验、专业实践;多平台实践场所,包含学院实验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点:

(1)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加强专业课实验建设。本院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已建成工业通风除尘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噪声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300余套。实验内容从预先设定好内容的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

(2)提升课程设计水平,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设计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经过教师的升华提炼,变“满堂灌”为“用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培养环节,共安排了5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分别是危化品与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备安全技术课程设计、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内容都与具体的生产现场相关,有若干可选方案,学生必须经过思考,独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资源,做好学科基础实践工作,提高金工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质量。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4)重点打造优秀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将教师的科研、学生实习、工厂的生产三者关系理顺,提高实习的成效,协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关系,发展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

3 构建本科生实践创新计划

目前,江苏大学校教学处、团委、学工处、学院开展了多项实践、科研活动,但同学有效参与这项活动、获得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探索将学生各项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整合形成“本科生创新计划”,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五方面内容,并建立运行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个子计划由若干项目、活动组成,具体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发明专利申请、开放性实验训练等活动;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建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其他各类学科竞赛等;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参加人文社科类讲座、文体活动、学校的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主要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去制定的实习基地参与工作实践,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或完成有一定认识水平的实习报告。

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为保证实践创新计划的有效开展,建立一套运行管理体系,保证创新学习计划有效实施。由学院牵头,负责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优生优培制、团委、学工办等社会实践相关的规定整合,制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创新学分”形式纳入培养方案中。

4 结束语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专业认证这个抓手,梳理并规范了人才的培养环节,发现了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密切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需求的关系,促进专业进一步办出特色和优势。下一步安全工程系将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积极申请本科专业认证,并争取早日通过。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建设需求分析研究——基于满足率/缺口率分析方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