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5-03-20 10:38连艳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师德民办高校建设

连艳艳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师德的伦理思想,中国古来有之.在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中,师德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师德关系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品格,直接影响到大学德育工作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高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研究甚多,但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公办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规范、意义、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等.[1]而针对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对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了解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真实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民办高校师德实效性建设意义重大.

1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

1.1 市场经济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观念带来冲击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冲击着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观念和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公平、开放和竞争等观念使人们从旧的道德观念和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教育领域.特别在网络信息时代,不同的市场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冲击之下,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的政治信仰出现动摇,对人生定位和价值定位有了新的思考.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很好的推进和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民办高校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核心作用.调查显示,民办高校教师的党员比例偏低,而非党员教师入党的愿望淡薄,大部分非党员教师表示不考虑入党问题,师资队伍的整体政治意识和素养不高,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部分民办高校教师表现不积极,不重视提升自我,部分教师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出现偏差,重经济轻政治、重实惠轻道义、重物质轻精神,相当部分教师不认同“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

1.2 师资队伍结构确定对师德内涵与要求的认识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大体由专职、外聘和兼职三部分组成,而年龄结构往往很不合理,刚毕业的研究生和离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偏多,而能起核心作用的中年教师偏少.离退休教师只是继续发挥余热,而在比例最高的青年教师中,多数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且普遍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尽管在上岗前接受了教师资格证和上岗培训,但这类仅是一种短期资格培训,大部分教师及学校都是走过场.很多民办高校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不考虑师资力量,而盲目追求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师资缺乏,在此情况下,一些民办高校便会对招聘的教师降低准入门槛.[2]而民办高校对教师只重利用不重培养,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素养,这便导致对师德内涵和要求认识的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虽然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有所了解,但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了解程度明显不足.

1.3 民办高校管理观念影响师德建设

民办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会影响民办高校师德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重学校规模发展,轻办学质量提高,重业务工作开展,轻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业务能力水平有要求,但思想道德方面却存在迁就、宽容,缺乏标准和要求.二是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认识出现偏差,利益至上,认为学校的发展最重要是能招到足够多的学生,学生是学校发展之本,而对教师重视不足,甚至有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认为民办高校教师每年出现大量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反正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和离退休的教师数量更多,流失的教师会很快被补上,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进行.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客观而言本来就不足,而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之下,更是得不到足够的尊重,自我认同感偏低,大部分教师很难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根本就不会把民办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理想,甚至部分原本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民办高校教师,往往也在现实的打击下,无奈困惑地艰难前行.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考虑过离开学校寻求其他发展”,而选择在民办高校作老师的原因是暂时“没有更好选择,先过渡,等待更好机遇.”而教师若是一种“打工者”心态,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冷漠,师生“关系疏远”.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人心不稳,教师对自己前途倍感担忧,对民办教育事业缺乏认同感和安全感,故而缺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荣誉感和奉献精神.

1.4 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左右育人意识

在民办高校中,部分教师对师德规范的内容与要求不明确,对师德理解出现偏差,认为教师的职责只是上好课,做人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或者认为育人工作是辅导员的事,而并没有把育人当成自己的使命.却不知道“教书”与“育人”紧密无法分离,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学只是一种机械的行为,网络教育为什么始终无法真正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其根本原因便在于此.调查显示,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只管讲课,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则不管不顾;教学过程与学生缺乏交流互动,对反馈的信息也不及时采纳调整;而在专业教学活动之外,与学生没有沟通没有交流,便更谈不上关心学生了.身教重于言教,教书与育人不可分离,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育人是教师始终不变的使命,其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1.5 管理机制决定师德建设成效

在当前民办高校教师考核中,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教学、师德三个方面.而在教师的考核评价执行过程中,由于教学质量与师德表现很难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无法像科研成果一样考核指标量化,所以往往是科研最硬,教学次之,师德师风则被忽略.结果是评优评奖、特别是评职称时,科研成果几乎就成了唯一标准.这对师德建设自然起了一种不良的导向作用.所以即使有部分民办高校制定了师德考核评价制度要求,但在具体考核评价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监督或监督措施不得力,师德建设便总流于形式.也有的学校把师德评价与评教制度结合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但由于制定的评教制度本身不完善,评价过程与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譬如有的民办教师甚至为了获得较高的学生评教分数,便会降低对学生应用的基本要求,迎合学生,影响师德建设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

2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对策

2.1 强化师德观念

社会是个大染缸,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的政治信仰出现动摇,对人生定位和价值定位有了新的思考.所以要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首要是强化民办高校教师正确的师德观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教书育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才是师德应有的体现.民办高校的党组织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熏陶功能,提高教师整体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政治意识,要调动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党员教师要在师德建设中真正发挥应有的模范核心作用.同时,要净化社会环境,提高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化民办高校师德成长的环境.

2.2 加强师德的教育培训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相对较高,甚至有相当部分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还没完全适应身份的转变,缺乏师德规范的认知.因此,民办高校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引导,树立学校师德模范形象,引导教师对师德要求的正确认识,不断自我自高;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以及提高教师遵守师德素养要求的自觉性;另外,可以制定相关制度或措施,通过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

2.3 稳定教师队伍

现在教师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虽然认同奉献精神,也认为集体利益重要,但同时表示个人利益和合法权益同等重要.而相当多的民办高校教师因为“收入和福利待遇不理想”或“对学校没有归属感”等原因,对工作岗位缺乏认同感,所以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不高.要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首要是民办高校高层定位要准确,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尊重学校教师的劳动付出,肯定教师所做的贡献,提高教师地位,增加教师收入,淡化教师的被雇佣感受,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与成就感.民办高校管理者应深入教师的实际生活工作中去,掌握教师的情况,了解教师的困难,帮助服务教师,这才是构建民办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

2.4 规范师德要求

要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首先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各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并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制定具体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后,则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以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而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掌握职业道德规范.

2.5 完善师德管理机制

要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便要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机制.师德建设管理机制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而完善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管理机制,首要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领导机制,构建师德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平台;其二要健全师德建设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师德规范与教师的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师师德自律意识;其三是健全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师德评价网站,让学生参与师德评价并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监督者;其四是健全师德建设监督制度.当然,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不断发展,以使师德建设切实收到成效.

〔1〕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76-78.

〔2〕麻来军.现场嵌入,工学循环[J].职教论坛,2008(1):10-15.

猜你喜欢
师德民办高校建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