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应用——以一节高中生物课为例

2015-03-20 10:38姜会青杨晓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洗衣粉学习者环境

姜会青,杨晓辉

(1.赤峰市第四中学;2.赤峰学院 网络与信息管理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设计已经是基础教育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网络学习环境因其资源丰富、便利快捷、直观生动等特点,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网络学习环境及其特点

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目前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广义上讲,网络学习环境既可以是在网络学习中一切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环境因素,也可以是所有利用网络工具或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环境的总称,是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等因素限制的学习环境.狭义的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依托传统的学校授课环境,在课堂教学或课外作业等环节增加网络工具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1].本文所指的网络学习环境,即是狭义上的网络学习环境,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更为科学合理、更加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设计.

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较,网络学习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性.网络环境把学校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学习者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能自我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学习进度,可以摆脱教师的控制和管理.

二是学习时间的自由性.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学生可以在教师规定的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网络上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搜索查找所需资料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加工与整合,最终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是学习方式的交互性.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交互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任务分配,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五是学习目标的明确性.网络学习环境以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得教学手段更趋于现代化.学生通过完成课前作业等学习任务,对于课堂学习内容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六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注重课前分析与课前作业,课堂内容更具表现力,可以利用各种视听材料使教学内容得以更加自然逼真的表现和丰富多彩的展现,可以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微观现象进行模拟,对复杂过程进行再现和简化等.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各种多媒体手段,扩大学生的信息感知量,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2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D,Instructional Design)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是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2],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3].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技能.

2 网络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就教学设计本身而言,它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和具体性等特点[4].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为课堂教学设计依然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的过程.需要依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地安排,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概括起来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都以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中心.但是在整个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并不等价.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以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5].

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中各部分是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只有经过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之后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才更加科学.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中应体现程序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反馈性原则.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反馈信息的获取,以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学反馈包括即时反馈和阶段反馈,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反馈环节.

4、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储备等主观条件,又要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的客观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所设计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可操作性等因素.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上原则,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的整体性;同时又要把握好每一部分的顺序性、关联性;另外还要满足可行性原则,考虑学生特点以及具有的教学设备等主客观因素.下面通过一则实例来说明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

3 一则实例

这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中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课为例,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方便,已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

常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首先讲解酶制剂的基础知识,介绍加酶洗衣粉的工作原理,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器具,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提示来验证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种套路式的教学过程往往使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应用好上面论述的原则.这里通过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使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找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实验原理,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准备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3.1 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学生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对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条件,并能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将结果写成研究报告,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2 学习资源准备

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学习资料,也可以指定网站要求学生登录到网上学习,或是将自己的教学PPT提供给学生.网络学习环境下,网上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鉴别,养成良好的信息检索习惯.

3.3 课前学习和实验设计

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是课堂教学设计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学生在教师要求的学习资源的准备和学习过程中,已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课前要求学生学习和思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有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对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效果有影响?添加了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效果有何不同?并要求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为配合课堂实验的进行,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需要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小组对整个实验进行设计,特别是要设计出利用怎样的仪器和装置,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3.4 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课前学习,学生已经设计出了比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有何不同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会带着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经过自己动手实验来比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不同,找出影响加酶洗衣粉使用效果的因素,确定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和学习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照实验操作指导来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过程的把握,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5 课堂讨论、讲解

完成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实验心得,为训练学生的生物实验思维习惯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一起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反馈课前学习是否到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等.最后教师从学习方法、仪器装置、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课程总结.

4 小结

尽管网络已经普及,但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还处在摸索阶段,真正全面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和解决,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创新、比较和总结.

〔1〕车娇,刘志敏.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3).

〔2〕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05(1).

〔3〕李泽春.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皮连生,朱燕,胡谊.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黄炳刚.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之探索[J].人民教育,2002(4).

猜你喜欢
洗衣粉学习者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对发展我国浓缩洗衣粉的几点看法
自制粉末香精及其在洗衣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