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文化传播现象探析

2015-03-20 13:19谭振江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大会汉字

谭振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文化传播现象探析

谭振江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库,蕴涵着博大深邃的人文智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传承、光大汉字文化,在纷扰喧嚣的电视娱乐风潮中异军突起成为值得探究的文化传播现象。这一现象表明:中华文化是电视节目创新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挖掘自身文化潜力文化类电视节目同样具有感召影响力;靠横向移植的电视节目是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电视节目的影响力离不开社会担当;电视节目需要创新风格,需要精心打造。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媒体;文化现象

[作 者]谭振江,硕士,编审,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协办的大型文化传承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听写大会”),自2013年暑期震撼登场到眼下又一次开启第三季,其持续不断产生的社会轰动与反响,不啻为耐人寻味的文化传播现象。笔者拟从传播学角度探析这一现象的成因,挖掘其可供资鉴的启示意义。

一、成为文化传播现象的“听写大会”

“听写大会”2013年8月2日在央视科教频道首场播出后,短短的几小时微博话题就位居新浪微博电视栏目的榜首。第4场后受到35000条微博的关注,其热度超过了《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等多档娱乐节目。暑期荧屏竞争异常激烈,能反响如此热烈并成功逆袭央视综合频道,且当年收视观众超过6.7亿,总决赛全国平均收视率更高达2.59%,这绝非易事。2014年“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甚至吸引了网民6亿人次的参与,盛况空前。

正因节目成效卓著,先后荣获2013年中国品牌年会品牌金博奖年度媒体贡献奖、2014年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奖、2014凤凰传媒首届国学大典年度卓越传播大奖、2014第五届中国影视学院奖年度电视栏目大奖和2015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国内综艺栏目奖等诸多殊荣。(上述的数据源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网)不仅如此,该节目还得到官方的赞许。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初发出通知,罕见地要求广电系统学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积极创办本土原创的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官方的《人民日报》更是把它誉为“现象级文化类节目”[1]。文化传承类的节目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同并产生持续的热效应,当然称得上是值得审视的文化现象。

二、成为文化传播现象的缘由

(一)“听写大会”传承、光大汉字文化牵动亿万人心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汉字推广、规范使用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30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听写大会”秉承这一思想主题: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活起来。2014年,13个“冰封”汉字被“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焐热”,有的甚至成为网络热词。把汉字书写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联系起来,这确实切中肯綮,显示出主办者的胆识与气魄。象形表意文字的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往往能读不能写;能写不能读。随着电脑、手机等键盘化书写手段的愈发普及,笔和纸日益被疏淡,汉字书写及读写能力也随之下滑。首届“听写大会”有些选手一些常用词语如“虔诚”“缅甸”“沉湎”“怂恿”都不能正确书写。现场成人的体验更糟糕。表面上看似“提笔忘字”,但笔者认为这与汉语教育被挤压、语文基础教育不足与不力不无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库,是民族智慧的载体。“听写大会”反映的现状当然会引发各界人士的文化隐忧,也让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传播工作者体会到文化传承的任重道远。一档文化类节目立意宏大、高远,牵动亿万人心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二)纷扰喧嚣的娱乐节目让“听写大会”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国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电视的基本普及,加上电视行业盲目做大导致电视频道丛生,众多频道(地方为甚)靠娱乐节目、粗俗电视剧和大量广告填充时间。为了创收同时博得观众温饱思(娱)乐之“欢心”,刮起了一阵阵、一波波跟踪国外娱乐节目的风潮。虽然各类节目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但实质上旨在挖空心思挑逗、激发观众的感官欲念,让参与者“任性”作秀以拉高收视率。这类节目不仅误导不谙世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冲击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念,因而受到广大观众的非议和诟病以致有的节目只得改版或歇业。若干年前,曾有浙江某地有线电视迫于家长们的压力暂停湖南卫视的转播。国家广电总局不得不三番五次出台“限娱令”。虽如此,低俗、媚俗娱乐之风并未令行禁止。今年7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发出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抵制此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2]

物极必反。对于厌倦纷扰喧嚣的观众来说,“听写大会”在暑季让人似乎找到了驻足的凉亭。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通过节目既可领略到汉字宏博深邃的独特魅力,又可以通过自我参与测试体味到找回“失忆”汉字书写的乐趣。与简单地发送“真人秀”编号相比,汉字“听写大会”别有一番风味。

(三)“听写大会”突显了行业精英的实力与魅力

“听写大会”主办方央视和协办方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都派出了精兵强将。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是位有见地、富有才干的文化人,对民族文化传承一往情深。他曾策划或参与策划了《开心辞典》《对话》《挑战主持人》《非常6+1》及《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他善于审时度势地应变。去年和今年赛事规程的调整和完善与他的机智明断不无关系。央视还选派章伟秋、郎永淳、郭志坚等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主考官。字正腔圆,语调、语速恰到好处的朗读成了节目的一大亮点。节目还邀请《百家讲坛》钱文忠、毛佩琦、康震等名宿以及文化学人郦波、蒙曼出任评说嘉宾。富有启迪和感染力的解析往往令疑惑尽释。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亲自出马担任裁判长。谭景春、张伯江、程荣等研究员担纲裁判。两小时的文化知识节目能集纳如此众多行业精英参与,其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自然非同寻常。

不应忽略的是央视能因势利导将节目由最初科教频道播出,改为备受瞩目的CCTV-1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同时播出,近年来不多见。显示央视遵循传播规律、打造文化品牌节目的强烈意愿。这些合力所产生的传播效应也有助于文化传播现象的形成。

三、“听写大会”的传播经验启示

(一)挖掘自身文化潜力的电视节目同样具有感召力、影响力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曾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文化博大深邃的智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化了广播、电视和网络的文化输出和渗透。“软实力”(SoftPower)提出论者美国约瑟夫·奈就认为在军事、经济实力之外,还有一种“源于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大多情况下被忽略的吸引力”。[3]实际上就是儒家两千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的文德教化的精神感召力。只不过这种传播到近代被列强的枪炮强行打断,以致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SoftPower”被后代子孙忽略、遗忘甚至抛弃,其中包含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等。大众传媒乃国之重器。法国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论认为,维持国家统治的器械(法语Appareils)以前主要是靠学校、家庭和教会,现代社会其重心移向了大众传媒。[4]作为另一种意义上“意识形态”阵地的中国大众传媒有鲜明的党派、国家立场。因此,作为大众传媒主干的电视传媒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捍卫民族文化的尊严,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是电视传媒创新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常看常新的影片《大闹天宫》《宝莲灯》,还有电视片《西游记》《红楼梦》《话说长江》《故宫》等无不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听写大会”尽管受美国《National Spelling Bee》节目的启发,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依据汉字文化的特征和民族欣赏习惯而本土原创的,没有追求娱乐效应。“听写大会”以汉字书写为切入点,挖掘其蕴涵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蕴,触动了潜存于亿万国人心中的文化情结,其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自不待言。这有力地说明,要提升社会影响力还要靠文化自身的力量。电视节目要挖掘光大民族文化传统,努力创作具有民族文化特征、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富有民族审美情趣、真善美的作品。

(二)靠横向移植的电视节目是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错误价值观的误导和影响,加上电视行业的改制转型,一些电视综艺节目误入歧途。盲目照抄照搬外国娱乐节目的模式,生吞活剥,甚至道具都亦步亦趋地引进,于是歌舞秀、相亲秀、跳水秀等各类移植的娱乐节目纷纷跟风出笼。可谓一方唱罢一方又登场。这些娱乐综艺节目状况令人揪心:一是加剧了攀比之风。由于盲目攀比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不仅收视率惨淡而且公共资源严重浪费,有的节目不得不停业。二是加剧了作秀之风。三是加剧了骄奢之风。讲排场、比阔气,热衷于大操大办奢靡浪费。四是助长了炒作之风。动辄千百万追星,以致一些缺乏基本道德自律的腕儿们被捧进了涉黄、涉毒拘留所,甚至央视羊年春晚将是否涉黄、涉毒作为登台的硬指标。总之,节目脱离实际置文化习俗和市场行情于不顾,单靠低俗、恶俗娱乐煽情迎合观众就如同东施效颦般可笑,如同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

(三)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离不开社会担当

提到社会担当任,似乎是新闻采编者的专司与综合频道无关,其实不然。每个社会公民、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社会集团都应遵循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道德、公德和法纪等。新闻法规和媒体人的准则,各国都有要求。美国哈钦斯委员会l947年发表的被称为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报告对新闻业主的良知、责任都提出了要求。[5]中国电视传媒是思想文化主阵地,更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电视节目为舒缓心情、缓解压力疲劳,不以低俗的感官刺激和诱导的这种适度娱乐无可厚非。《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指出的“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和“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是丧失社会责任的表现。美国有识之士对此都持批判态度。著名思想评论家尼尔·波兹曼曾对电视娱乐文化以消费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对严肃公共话语构成威胁,发出了“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成为“娱乐至死物种”的警言。[6]这值得引以为戒。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审美情趣也千差万别。电视节目不能为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要求而让多数接受趋于单一化的感官之乐,这势必会导致失衡。个人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借用“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的话说“一个民族不能靠娱乐滋养精神”,“困难时的担当才是真正的考验”。[7]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和谐适度的价值观、审美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第十二章》。道法自然,乐于山水之间;儒家讲究“中和”,倡导乐而不淫,警惕死于安乐。中国电视传媒要了解和把握民族审美习惯和心理特点,不能唯收视率而忘了社会担当。“听写大会”的经验表明把教育和引导观众放在首位,同样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电视节目需要创新风格

风格就是相互差别的标志,电视传媒的发展得益于风格创新。“听写大会”创新风格颇有成效:

1.整体场景、画面营造了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台上是一群略显稚嫩的翩翩少年;台下是端庄、大方的主考官;是庄重又不失亲切的裁判官;是以学生和老师居多的文明观众;还有演播厅里聪慧、机敏的主持人与博学多才的评点嘉宾……现场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主题标语、舞台灯光、背景音乐,包括朴素的桌椅、简单的陈设都透出整体场景氛围的清新朴素,节省了模仿和移植包装的大笔开支。这与奢靡、杂乱、造作、无聊的各类时髦娱乐节目迥然有别。

2.适当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使节目别开生面。“听写大会”在借鉴现代传播手段方面也可圈可点。一是运用场景切换将参赛选手与场内成人听写体验团(今年为现场媒体竞赛团)和场外随机采访的体验者加以比照,一则映衬少年选手的灵气,再则显露汉字书写能力的困窘。二是为了显现参赛选手的朝气与活力,节目适当穿插介绍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展示其“豪言壮语”,凸显其身手不凡,增添了知识类节目的愉悦性,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气氛、克服视觉疲劳。三是节目穿插主持人和嘉宾的精彩点评以及亲友团在第三现场的互动,增添了节目的情趣。四是高科技书写器具,多个场景剪辑合成,运用这些现代传播手段一改文化知识类节目的刻板与单调,使节目更具观赏性与体验性。

(五)电视品牌节目需要精心打造

由于功利观念太强和过于自恃,很多电视媒体人心浮气躁。一些选秀娱乐类节目更是暴露出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派。虽然炫目一时,可“绣花枕头”是经不起摔打的,一旦露馅则功败垂成。所谓十年磨剑,优秀的文化精品需千锤百炼。

据“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介绍,节目从酝酿“这个想法不断被生活中的观察强化,最终转变成一个电视梦想”历时六年。磨刀不误砍柴工。其中,科教频道的研究论证花了两年;节目的技术准备包括一些场景道具也花了一年多时间;从2011年初在国家版权局登记注册到2013年播出历时将近两年半;在节目立项注册后,节目组没有马虎了事更加孜孜以求,专门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拟订厚厚的节目操作方案手册。[8]所以“功夫”往往是与“工夫”成正比的。

央视与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强强联手,又为品牌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集纳了各行业精英的共同打造,“听写大会”这个立意高远,内容丰赡,手法别致,寓教于乐的好节目才大放异彩。

总之,“听写大会”虽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问世才两年,还有不足之处,但作为央视的成功品牌、作为引人瞩目的文化传播现象是毋庸置疑的。对节目的总结探究,这对于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问题的系列论述,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都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传播学研究成果,编号:14XW05)

[1]张贺、陈原等.2014,中国文化精彩百分百[N].人民日报,2014-12-29(9).

[2]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7-23(2).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58.

[5][美]新闻自由委员会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展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2.

[7]赵婀娜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自嘲……一个民族,不能靠娱乐滋养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6(17).

[8]汉字听写大会不为娱乐而生[DB/OL].http://www. hanzitingxie.com.cn/_d276383941.htm,2013-08-26.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大会汉字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