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编辑相关性研究

2015-03-20 13: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图书分类图书馆

于 倩

图书分类编辑相关性研究

于 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管理已逐步趋于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共享化。图书分类编辑作为图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本文通过对图书分类编辑的背景、原则、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的研究,阐明图书分类编辑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图书分类;背景;原则;问题;纠正方法

[作 者]于倩,硕士,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所谓图书分类,就是以图书的学科内容为分类依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图书分门别类地重新排序,使其在图书馆内拥有适当的位置和编号。图书分类的目的就是使图书在学科内容上有序排列,构成一个有条理的逻辑体系,方便阅读者查找。我们都知道,人们通常获取知识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阅读。实践固然重要,但是阅读可以使我们轻而易举地获得前辈们的经验,了解前人通过反复实践得到的成果。阅读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的重要场所,图书分类是信息和专业的细化,是图书馆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帮助阅读者快速进入阅读的重要方法。

一、图书分类的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山区的图书馆建设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图书馆,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尽管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有着非常积极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有些学生甚至直到毕业都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都从来没有走进过图书馆。考虑到教育的公平性,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已刻不容缓。众所周知,影响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两大困难是编目和管理,图书编目和分类排架可以大大地提高对图书的利用。此外,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也极为短缺,很多学校没有多余的老师去管理图书馆,只能由一些退休的或体弱多病的非专业老师来管理,烦琐的图书管理让这些老师无所适从,常常觉得心力交瘁。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逐步走进农村校园,为农村学校对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研究和设计图书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分类的原则

我国的图书分类工作起源于西汉,南宋的郑樵是第一个对图书分类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人。图书分类工作可以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第一,图书分类必须按内容归类。应当指出的是,当今我们在进行图书分类的时候,对于科学体系的深入了解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由于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的辩证发展而形成的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结合,从人类现有知识的总体出发,科学技术科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最高层次的科学,对各种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2)相互并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文化理论、行为科学九大基础科学。它们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都有一门桥梁(中介)学科相联系。(3)各类技术学科。(4)工程技术,如农业技术、交通技术、通讯技术。丰富的图书分类经验是以学科内容进行图书分类至关重要的条件。图书分类过程中,“类书不类人”的指导思想是分类的指南和依据,所以,将图书按照内容归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不能单凭书名分类。许多古代的编书者,分类过程都是草草了事,有只看书名不看内容的,有只看前面不看后面的,然后对图书进行草率的分类,造成了许多失误,很多书籍甚至本末倒置。在现代的图书分类工作中,“见名不见书,看前不看后”的弊病也同样存在,所以,不单凭书名分类这一原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同类书必须归入一类。我们发现从汉代的《七略》到宋代的《崇文总目》,将同一类书籍划分为两类、三类甚至是四类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这样混乱的图书分类方法,造成了查找上的困难、管理上的不便。这种现象是由历代“编书之家”的“苟且”和“陈陈相因”引起的,所以避免这两种编书态度,取而代之的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慎之于始的分类态度,是编书人员在任何时候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四,总论的类书入总类,专论的类书入专类。就书的内容而言,有综合性的,也有专论某一学科的。我们可以将综合性的类书归入总类,将专论某一学科的类书归入专类。这种方法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图书分类工作的创新之举。

第五,图书分类之后需进行“校勘”。一本图书分类结束的标志并不是给图书标引分类号,对图书进行审校,考察归类的合理性、前后的一致性才是一本图书分类结束的标志。图书分类后的“校勘”是分类人员至今必须遵守的操作流程。

三、图书分类的常见问题

图书分类过程是一个极其烦琐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图书分类工作时,操作人员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常见的问题基本可以分为几点:

一是著录格式不规范。著录工作时图书分类的重要环节,著录格式的规范与规范是图书分类查重的重要依据。著录人员的疏忽大意将造成著录过程中图书分类号的前后差异。

二是未进行检索查重。由于分类人员没有严格遵循分类程序对图书查重,却直接对其分类,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了同书异号现象的发生,使图书的管理产生了严重的不便。

三是图书分类工具更换修订后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量的资料引入图书馆,使得文献的分类必须定期的修改。修订后的分类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但是每修订一次,原有的藏书分类号可能没有及时地改正,所以出现了同种书分类号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四是图书分类人员文化素质的影响。图书馆里的图书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内容极其广泛其复杂,在对图书内容的分析过程中可能不能够掌握其本质和特征,对于图书的主题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分类的差错。此外,由于分类人员对分类方法的熟练程度掌握得不够充分,不能清楚地判断类书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错分的现象。

五是图书分类人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如环境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紧张的环境和低落的情绪就可能导致思维的逻辑性降低,从而降低图书分类的准确程度。

四、图书分类的纠正方法

对于图书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类人员需要正确的纠正方法加以改善甚至解决。

第一,努力提高分类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于图书是多种多样的,图书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所以要求分类人员必须具备系统的图书分类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清楚地区别图书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分类原则和方法。

第二,经常与专业人员一同研究图书分类问题。这样可以通过探讨而获得相关知识,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经验,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

第三,制定统一分类规则和标准。由于分类人员的素质差异,可能导致分类规则和标准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就显得极为重要。

第四,完善分类质量检查制度。图书馆通过建立图书分类检查制度,使图书在未进入流通阅览之前得到纠正。

第五,图书分类人员要经常学习分类法。通过学习分类法可以不断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纠正分类过程中出现的新错误。

图书分类是一项技术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分类人员想要保证分类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不断地学习积累、开拓创新,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提高分类的工作质量。

[1]郝素贞.图书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中图法编委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陈亚明.图书分类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猜你喜欢
图书分类图书馆
分类算一算
图书推荐
分类讨论求坐标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