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与社会治理
——以新浪微博话题#同为爱发声#为例

2015-03-20 13:19黄一芩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浪议程网络化

黄一芩

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与社会治理
——以新浪微博话题#同为爱发声#为例

黄一芩

从2015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全美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到持续一个月的世界各地热情高涨的Pride(骄傲日)活动,同性恋问题再次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而在中国,同性恋这一群体仍然主要依靠网络新媒体来进行传播,这也是作为研究边缘群体通过网络新媒体这一平台表达自身诉求、建立网络社群的案例。在网络化社会下对边缘群体的治理主要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媒介来加强对于边缘群体诉求的关注,引导舆论,疏导不良的网络情绪等。同时,提高边缘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舆论环境也是有效的治理方略。

网络化社会;议程设置;边缘群体;社会治理

[作 者]黄一芩,中国传媒大学。

一、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的发展

一直以来,边缘群体都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当前的发展来看,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边缘群体表达自身诉求和愿望的重要的平台。特别是原本无法在现实社会中“沐浴阳光”的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依托网络新媒体,形成对内以及对外的传播和互动交流。

边缘群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对于边缘群体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边缘群体是指游离于主流群体之外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体制上,表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发展特点。本文探讨的同性恋群体,就是一个典型的边缘群体。除此之外,农民工群体、精神病人群体等也是边缘群体的典型代表。国外对于边缘群体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人类的移民与边缘人》《种族混血儿的心理状态》等论著的出版和发行,对于边缘群体的研究逐渐形成“边缘人理论”,这种理论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比利·戴维斯在《多元社会中的边缘状态》中提出,边缘人理论“逐渐用于不带贬义的结论以及文化融合的论述中,它可以用来区分群体的差异,指代个体的身份,并被引入个人对自我的评价”。①Billie Davis:Marginality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Evangel College,1997.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边缘群体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积极发声的群体之一。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新媒体开放性舆论环境的构建。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新媒体平台“成为民众意见的汇聚地,是一种由分散到聚合的方式”。②赵子忠:《媒体融合与两个舆论场》,http://tech.gmw.cn/2014-11/08/content_13790970.htm.

在网络出现之前,边缘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发声是苍白的。他们的声音无法在传统媒体的版面中得到展现,网络化社会下,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莅临,使得这一部分边缘群体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身诉求,这正是话语权提升的彰显。

二、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的个案分析

当前在网络化社会下,虽然边缘群体传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具体的案例却并不多,比如之前得到广泛关注的“大爱清尘”为患尘肺病的农民工维权等。去年,得到最多关注的是新浪微博话题 #同为爱发声#,这是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传播的典型案例。

(一)新浪微博话题#同为爱发声#活动简介

2014年5月19日,新浪微博话题 #同为爱发声# 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这一项活动的主题是“不再恐同,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发起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同性恋群体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祝福。然而一直以来,社会传统道德对于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持排斥的心理,甚至有些激进的家庭还会选择与同性恋家人断绝来往。而在国外的网络舆论中,这一话题早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性恋这一群体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宽谅。新浪微博话题 #同为爱发声# 活动的发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群体得到社会的关注,有上万名网友留言表达了对同性恋群体的关爱和祝福。

(二)网络新媒体促进边缘群体的对内与对外传播

在新浪微博话题#同为爱发声#中,网络新媒体对于边缘群体的意见表达起到了外部获得支持以及内部增进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说,同性恋群体借助新浪微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甚至通过新浪微博贴出了自己与同性恋人的合照,并且分享他们之间的故事。而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同性恋群体增进了和外部社会的互动和交流。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为同性恋等边缘群体搭建了一个对外传播的平台,同时也为其内部增加了一个增进联络的渠道。在网络新媒体出现之前,边缘群体内部交流主要依靠于人际传播,同时加之边缘群体抵触让外人知晓自身的边缘性,因此边缘群体大多在暗处活动,发展极为缓慢。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边缘群体的内部互动交流更加的便利,形成一种有组织的互动张力。而对于新浪微博话题 #同为爱发声# 来说,新浪微博是其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平台,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反应出网络社群聚集的作用。

三、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带来的社会问题

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既有来自社会本身的,同时也有来自于边缘群体自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差距,造成边缘群体的极端情绪

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在这种虚拟环境中,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自信。但是,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种强烈的反差,带给边缘群体的是极端情绪的崩塌。比如同性恋群体,他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获得了各种祝福。但是面对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的不理解,给他们造成更负面的心理负担。

(二)网络新媒体与主流媒体的差距,造成边缘群体的弱势感增强

网络新媒体是边缘群体的重要发声平台,也是边缘群体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新媒体对于边缘群体的关注程度是非常高的,边缘群体也热衷于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互动交流、获知相关信息。但是,主流媒体对于边缘群体的关注却寥寥无几,这种网络新媒体和主流媒体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进一步导致边缘群体的弱势感增强。比如,主流媒体并没有对在微博上广泛热议的“同为爱发声”这一话题进行报道,这也说明这一话题从社交媒体的舆论议程成为更广泛接受的公共议程还有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

(三)边缘群体自身媒介素养能力参差不齐,无法实现有效传播

受到自身经济基础、文化水平、性格因素等限制,边缘群体自身媒介素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边缘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他们自身媒介素养能力不高,参与网络讨论时,容易让媒体产生误解,无法达到有效的自我传播;同时一些网络上激进的声音,也容易造成同性恋群体对外界的抵触情绪,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加强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社会问题治理

根据李普曼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以及西方政治学家对于这一理论的检验和发展,在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的社会治理依旧可以运用议程设置的方略。例如在全社会营造针对边缘群体的关爱和理解的舆论环境。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网络媒体所构建的舆论平台也成为社会构建的力量之一,参与社会空间的塑造中。因此,依托网络媒体的发展,在网络化社会下,可以通过积极的媒介议程去影响公众议程,在网络的舆论场中,营造和谐文明的舆论氛围,为边缘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理解的社会环境。其中,主流媒体作为政策议程的传达窗口,同时也是公众议程的反映平台,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给予边缘群体关注和报道。

提高边缘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力,促进有效传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某种程度上也能让外界更好地理解这个群体。网络化社会是社会主体借助传播交往进行多元互动,从而形成文化与社会共同体的过程。网络化社会中,媒介作为一种发声平台,让边缘群体敢于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参与社会决策中。而我们的社会决策者,也进一步接触到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在具体的社会决策中,尽量考虑边缘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1]张祺.苗语影像:边缘群体的集体影像生产[J].国际新闻界,2012(7).

[2]王凯玲,李焕,刘国强.从网络媒介事件的生成探究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6).

[3]童莉.新媒介环境下的草根媒介对大众传播经典理论的冲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5]焦德武.社会转型与网络舆论格局的形成[J].中华文化论坛,2014(1).

猜你喜欢
新浪议程网络化
猴子虽小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新浪读书排行榜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会面议程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