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彩陶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2015-03-20 15:27张美琴吴洁芳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系安徽合肥23120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界首旅游开发

张美琴,汪 燕,吴洁芳(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旅游系,安徽 合肥 231201)

界首彩陶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张美琴,汪燕,吴洁芳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系,安徽合肥231201)

摘要:界首彩陶是安徽省一项非常具有传统特色的制陶工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对界首彩陶保护性旅游开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在挖掘界首彩陶当前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应该如何开展界首彩陶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若干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界首;彩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1 界首彩陶文化遗产

彩陶,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彩陶艺术集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语言、风格于一体,创作出一个个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成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界首彩陶作为我国民间刻画陶艺的杰出代表,源于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是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技艺.

1.1界首彩陶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曾在本原文化论中指出彩陶文化的代代相传,对中国本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界首彩陶源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的淮河流域皖西北民间,借助皖西北人们的心灵手巧,以及自然赋予的黄河泥土,把淮河这片流域的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牢牢地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地延续下去.

界首彩陶作为土生土长的淮河流域民间陶艺,“土味”十足.这种土味一是指它的彩陶制作材料主要源自当地的泥土;二是指它从物质到精神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实质上,这种土味是指彩陶这一民族艺术与本土本地文化的结合.界首彩陶的本土文化性首先表现在它的装饰题材上.界首彩陶的创作素材丰富多彩,一是来自于民间生活中较为熟悉的花鸟虫鱼等形象;二是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传说等,如具有祥瑞之意的一些仙禽神兽,以及牛郎织女、钟馗、八仙等传说中的仙人形象;三是民间戏曲人物形象,这里的老百姓较为推崇当地的豫剧、梆子戏、民歌小调等地方戏,而陶工艺人就会把人们喜爱的这些戏剧人物刻画在各类陶器上.界首彩陶中十分闻名的“刀马人”三彩刻花陶的创作正是源自独具特色的皖北民俗和地域文化.其次,从彩陶制作造型上来看,界首彩陶的造型大多以圆形为主.在界首,人们觉得彩陶的“陶”与动词“掏”,造型的“圆”与团圆的“圆”有着音意的联系,掏个团团圆圆,寓意十分美好.另外,在圆形的陶坛上,艺人会雕刻一些吉祥如意的纹样,如牡丹、梅花喜鹊等,象征着富贵、喜上眉梢.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反应了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使皖西北传统民俗文化借彩陶实体得以传承发扬.

1.2界首彩陶物质文化遗产

界首彩陶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界首的古窑址,历史上烧造彩陶的地方.这些地方主要散步在界首市颍河南岸的13个村,在今天的田营镇、卢窑、魏窑等十三个村庄,俗称“十三窑”,依稀能够看到当时村民以陶业为生的一些小土窑遗址.然而,现在只有零星的一些小土窑依旧生产日用的陶器.目前界首彩陶的制作地方是1958年在颍河北岸顺河路组建的工艺陶瓷厂,彩陶制作的窑坊较多.

1.3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

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作为民间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在2006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界首彩陶制作工艺多达50道工序,比较重要的几个工序为选泥、炼泥、拉坯、修坯、施化妆土、刻画和釉烧等.十分繁琐的制作工序;加上彩陶制作技艺不传外姓,制作彩陶时,不准外姓人观看;以及传统技艺生产的彩陶制品出现滞销,市场萧条,而年轻人多不愿从师学艺,使得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正面临后继无人之忧.

2 界首彩陶旅游开发的意义

对于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是第一位的.目前界首彩陶制作技艺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在传承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决定着它的传承主要依靠世代相传,而且往往是口传心授.在传承人的选择和确定方面,主要着眼于与被选择者的亲密关系,这种鲜明的家族烙印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传统彩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另外,在界首彩陶制作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相关机器设备较为落后,彩陶的出成品不高.而且,对彩陶的宣传力度不大,也致使界首彩陶的知名度较低.如此生存状态促使界首彩陶传承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在此问题上,笔者认为合理科学的旅游开发将是界首彩陶传承保护工作的一条新路径.

2.1立足保护,创新开发路径

对于界首彩陶的旅游开发,我们必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16字方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对界首彩陶的制作技艺,只有在不断合理利用的过程中,才能使其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才能逐渐提升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提升其整体利用价值.在景德镇陶瓷技艺的旅游开发中,即是将陶瓷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在积极利用中形成多条与陶瓷相关的旅游线路.旅游业壮大发展的同时,陶瓷技艺也得以传承和保护.

2.2拓宽视野,增强保护意识

界首彩陶制作技艺目前发展前景较为堪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认知度较低.历史上界首彩陶制作的十三窑演变至今天零星的小土窑生产少量的日常生活陶器,而作为彩陶现在的主要生产地工艺陶瓷厂日益面临着市场萎缩,产品滞销的尴尬局面.可见,人们对界首彩陶的认知了解程度有限.因此,对于界首彩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界首彩陶,了解、喜欢并自觉地保护界首彩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旅游开发能帮助界首彩陶走向普通大众,不仅能使游客了解到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更能通过一些体验设计项目促进游客与传承者之间沟通交流,把握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一定程度上激化游客对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

2.3发展产业,聚集保护资金

在传承保护方面,界首彩陶的另外一个困境就是资金问题.目前,界首陶瓷工艺厂受设备、人力、财力等资源限制,无力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需求开发新的产品.一些彩陶生产的小作坊也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负担学员的日常开支纷纷退出.在传承人保护方面,据调查,彩陶传承人每年只有1000元的补贴,补贴金额较少,难以维持传承人日常的生活开销,甚至在对传承人保护过程中还存在拖欠扣押资金的现象.对于界首彩陶非遗的保护,单靠国家的拨款远远不够,必须融合界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走旅游文化产业道路.开发产品,拓宽市场,把旅游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到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这就使得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资金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3 界首彩陶旅游开发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界首彩陶的旅游开发中,坚持保护界首彩陶传统技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彩陶技艺保护的关系.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又能保证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利益.在对界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是对彩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民族文化和资源的持续发展.

3.2以人为本原则

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整体都存在重物轻人的问题.界首彩陶正面临着无人从师学艺,而现有传承人甚至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的尴尬局面,这对于彩陶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是致命的打击.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载体和传承者.所以,在界首彩陶的旅游开发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3.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原则

对界首彩陶进行旅游开发,目的不在于旅游,更不在于开发,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彩陶这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旅游开发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保护途径,一定要避免出现当下很多非遗开发所出现的完全商业化和庸俗化现象,杜绝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我们要统筹彩陶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分清主次矛盾,理顺保护开发关系,在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摸索传承保护之路,力争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共赢局面.

4界首彩陶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措施

对界首彩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目的是在旅游开发中探索彩陶制作技艺的保护,以旅游开发促进彩陶的传承与保护.

4.1彩陶生产制作工艺旅游开发

界首彩陶的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源自彩陶生产制作工艺.在对彩陶生产制作工艺旅游开发中,建议以工业旅游的方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并注重参与性活动的安排与设计,对彩陶参与性项目如选泥、拉坯、修坯、上釉等适当予以开发,让游客能通过现场亲手制作感知彩陶的创作乐趣,增强对彩陶文化的感性认识.

4.2彩陶工艺品旅游开发

目前界首彩陶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用于日程生活的器皿;二是起着装饰居家等用途的刀马旦类具有艺术气息的作品;三是根据敦煌壁画创意出的宗教信仰类馈赠的艺术作品.在彩陶工艺品开发中,应注意其艺术品种、花色以及技法的创新,根据旅游者心理以及消费倾向,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工艺品.同时,将创意引入旅游业中,设计特色旅游产品,融入现代高新和传媒技术,积极推进界首彩陶旅游产品的创新.

4.3彩陶实体文化旅游开发

目前,界首彩陶面临着不为人所熟知的现状.借助彩陶实体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能够让更多的旅游者认识彩陶,学会制作彩陶,甚至去细品彩陶.比如在界首市开发专门的彩陶文化广场,集中囊括彩陶生产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另外还可以开发一系列的实体景区,让旅游者更直观地感受界首市乃至我们中国的彩陶文化.

4.4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整合界首市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发展体系,开发旅游产品,拓展市场,把彩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工作融入到界首市整体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来,从战略支柱性产业的角度提升彩陶非遗旅游开发工作的地位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高峰.界首彩陶的本原文化[J].文艺研究,2009(4):153-154.

〔2〕王亚红.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4):35-38.

〔3〕王凤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吕智敏.四川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D].四川大学,2007.

〔5〕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史志从书•皖志述略[M].安徽人民政府出版事业管理局,1983.

〔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232)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120-02

猜你喜欢
界首旅游开发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安徽界首刺绣运作模式研究
安徽界首:生姜种植拓宽增收路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一个中部内陆县域治理的范本意义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