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2015-03-20 18:30封桂宇苏春寿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风中医药意义

封桂宇,苏春寿

(玉林市中医院,广西 玉林 537400)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DS)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抑郁,属于继发性抑郁的一种。当前的抗抑郁药物普遍应用,但仍存在产生效果较慢、有成瘾的风险及副反应较多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1]。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干预,副作用小,全面调理的优势,近年来中医药防治中风后抑郁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2010年来中医药在防治中风后抑郁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大多医家认为,中风后抑郁可归入“郁病”的范畴。近年来,广大学者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梅琰等[2]认为,肝肾亏损为中风后抑郁之本,肝气郁滞为其标。朱红等[3]则认为,因病致郁是中风后抑郁的病理关键。中风后导致的偏瘫、言语艰涩、口眼歪斜等症状,容易带给患者消极的情绪,导致气机郁滞。气机不畅,津液停滞成痰,痰气胶结,又进一步加重气机的郁滞,其主张从气郁痰阻论治中风后抑郁。卢薇等[4]对中风后抑郁的肝郁痰阻病机有进一步的论述:中风后患者因病致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津液输布失常,停聚浓缩成痰,痰气胶结,气机壅遏不畅,痰随气升,上扰脑窍。脑为元神之府,神明被扰,则发为抑郁。抑郁既发,又会进一步加重肝气之郁滞,如此则容易形成因病致郁、因郁愈病的恶性循环。另有王春梅等[5]认为,脑髓空虚为中风后抑郁的重要病机,脑髓的充足与否与日常饮食营养密切相关,由饮食得来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对脑髓有重要的补充濡养作用,中焦脾胃升清功能失调是中风后抑郁的病机根本。

2 中药内服

2.1 疏肝活血解郁 张景岳将气郁归为六郁之首,郁病作为中风病的变症,肝气郁滞为重要病因。肝郁则气机不畅,血液停滞脉管,而成肝郁血瘀之证,治则当疏肝活血解郁。李淑芬[6]运用加味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4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多塞平)组总有效率为6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显雄等[7]认为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气血失调,神明受扰”贯穿于中风后抑郁的始末,其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31例,结果发现血府逐瘀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骆磊等[8]提出中风后抑郁主要为肝郁致痰瘀蕴结于内,不得宣泄,上犯清窍,神明失用所致。其以疏肝通络化痰为法,运用化痰解郁汤(广郁金15 g,九节菖蒲12 g,丹参 12 g,川牛膝 12 g,当归 12 g,制南星 12 g 等)治疗中风后抑郁,经过观察和统计发现,治疗组的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潘林平等[9]认为气虚血瘀贯穿于中风后抑郁的始末,治疗上当补气活血疏肝。其取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补阳还五汤之意,予自拟卒后舒郁煎(柴胡24 g,黄芩15 g,法夏 24 g,北芪60 g,龙骨30 g,牡蛎30 g等)治疗中风后抑郁,结果发现治疗组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生活质量指数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黛力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表明卒后舒郁煎对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疏肝活血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肯定。

2.2 化痰通络解郁 中风病患者因病致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变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痰瘀既生,痰浊的浓粘状态与血瘀之凝聚状态,更易互相胶结而成痰瘀互结,而阻碍津血的运行输布,从而加快产生痰浊及瘀血。痰瘀互结,阻碍气机、津血输布失常,又容易形成新的“瘀”和“痰”,瘀痰阻塞清窍,元神不舒,而为郁病。刘慧云[10]通过总结临床经验认为“气郁化火、气滞血瘀”及“脾虚生痰、痰火犯窍”为中风后抑郁的基本病理基础,治疗时主要遵循疏肝解郁、化痰清热,佐以行气活血的原则,以疏肝解郁、化痰通络为法,自拟解郁通络汤(香附 15 g,枳壳 12 g,柴胡 15 g,郁金 15 g,炒枣仁 15 g,夜交藤30 g等)随证加减,以6周为1个疗程,结果发现治疗组的HAMD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史先芬等[11]以疏肝化痰通络立法,用加味奔豚汤(李根白皮20 g,半夏 9 g,当归12 g,白芍12 g,葛根12 g,陈皮15 g等)治疗中风后抑郁5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0%,疗效优于对照(黛力新)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丽萍[12]认为中风后抑郁的病机核心是痰气郁结,痰湿上蒙清窍。其予柴桂温胆汤(北柴胡9 g,黄芩9 g,姜半夏9 g,桂枝9 g,赤芍9 g,白芍9 g等)治疗中风后抑郁,并设盐酸氟西汀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东等[13]则认为肝气郁滞、痰瘀互结是中风后抑郁的病机关键,其以疏肝解郁、化痰通络立法,自拟疏肝解郁汤(醋柴胡、制香附、郁金、石菖蒲、远志、甘松等)治疗中风后抑郁41例,分别在第1周、第2周、第4周、第6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D总分在各时点均有显著下降,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无差异,但中药治疗组的副作用(口干、出汗、便秘、震颤)明显少于对照(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表明,化痰通络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良好的疗效。

2.3 滋阴(补肾)解郁 肾主骨,生髓通脑。若肾精不足,不能充盈脑髓,则易发为中风。而肝肾同源,如肾精不足、阴血亏虚不能涵养肝木,则肝失疏泄,而变生痰、瘀等病机,终变抑郁。谢静红[14]认为肾虚肝郁为中风后抑郁的常见病机,并自拟补肾解郁方(生地黄20 g,熟地黄20 g,山药20 g,山茱萸15 g,续断30 g,桑寄生30 g等)治疗本病。其认为该方的特点是滋补与疏散兼施,使肾精得补,肝气得疏,气机顺达而诸郁自解。结果表明治疗组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帕罗西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病既发,忧思伤脾,气血生化乏力,阴血不足以濡养神魂,则变生抑郁之证。刘娟等[15]用滋阴养血,佐以疏肝解郁为法,以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15 g,陈皮12 g,川芎15 g,香附15 g,枳壳12 g,白芍12 g等)治疗中风后抑郁40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红亮[16]则以疏肝理气、养血柔阴立法,应用四逆散和甘麦大枣汤并随证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以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为评价指标,结果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氟西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涛[17]以滋水涵木解郁立法,以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化裁成该科的协定处方滋水涵木方(柴胡 12 g,生地黄 15 g,山茱萸 6 g,山药 15 g,白芍 10 g,赤芍10 g等)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其通过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该方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黛力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临床研究表明,滋阴补肾疏肝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亦具有良好的效果。

3 针灸治疗

近年来,广大学者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王小寅等[18]采用安神醒脑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选择额区、颞区、顶区、枕区、颈区,针刺头部5个区,共27个点,并设普通针刺组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经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梁慧等[19]采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抑郁,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力颖等[20]采用于氏头针的额区(即神庭透囟会及左右与其平行的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治疗中风后抑郁,设百忧解为对照组。治疗后发现,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HAMD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刘涛等[21]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具体选穴如下:膻中、中脘、气海、外关、血海、足三里,配穴:风池、神门、百会、头维。结果发现针刺组对患者HAMD、Barthel index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研究认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上述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其他中医疗法

近年来,另有研究表明,耳穴贴压及其他中医疗法对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黄宏敏等[22]采用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抑郁57例,设百忧解为对照组,经临床观察及统计发现,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者认为耳穴贴压法治疗PSD可获得与百郁解相似的疗效。陈明菊等[23]自制温经散寒洗剂(附子 30 g,干姜 30 g,桂枝 30 g,当归 30 g,花椒 30 g,红花30 g,麻黄30 g,毛树根皮30 g)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结果发现,中药足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东梅等[24]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循经拍打联合穴位按压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和Barthelindex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传统文化观点,王伟华等[25]针刺情感区并常规取穴的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舒畅的音乐治疗中风后抑郁,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结 语

中风后抑郁症是一种可包括多种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继发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重的负担。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中风后抑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中医药治疗具有全面调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在防治PSD上显示了较大的潜力,但仍存在有以下问题:①目前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医家多凭个人经验进行辨证分型,且中医的临床疗效尚无规范的标准;②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研究,对中医药作用于中风后抑郁的机理的研究有待深入;③目前已发表的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少、大多未能实行盲法、对照组干预手段多样,影响了临床疗效的可信度。今后,广大学者应研究并规范中风后抑郁的辨证分型及相关疗效标准;加强中医药对中风后抑郁的机理研究;争取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平行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

[1]Liu E J,Zhang W L,Bai Y P.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depre-ssion treated with the allianc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ation[J].Zhongguo Zhen Jiu,2013,33(6):497-500.

[2]梅琰,翟万琼.颐脑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J].四川中医,2010,28(3):68-69.

[3]朱红,王挺挺,金冬莲,等.从气郁痰阻论治中风后抑郁症[J].江苏中医药,2013,45(2):10-11.

[4]卢薇,林丹,凌爱香,等.理气化痰汤治疗中风后抑郁体会[J].新中医,2014,46(4):251-253.

[5]王春梅,杨元庆,周星娅.小议升清养髓理论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3,31(9):33-35.

[6]李淑芬.加味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4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85-86.

[7]李显雄,胡建芳,余志辉,等.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或焦虑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25(8):676-677.

[8]骆磊,陈卡玲.化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3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3):172-173.

[9]潘林平,陈国成,黄仕沛.卒后舒郁煎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90-91.

[10]刘慧云.解郁通络汤用于中风后抑郁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117-118.

[11]史先芬,吴自光.加味奔豚汤治疗中风后抑郁55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2):29-30.

[12]黄丽萍.柴桂温胆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737-739.

[13]郑东,周道友.疏肝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0,42(3):18-20.

[14]谢静红.补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800-801.

[15]刘娟,仲诚.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中风后抑郁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88.

[16]李红亮.四逆散和甘麦大枣汤治疗中风后抑郁4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39-40.

[17]王涛.滋水涵木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11):2289-2291.

[18]王小寅,曾科学,陈景杰,等.安神醒脑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3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5):56-57.

[19]梁慧,黄立武,窦维华,等.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后抑郁状态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4,37(1):52-54.

[20]马力颖,宫树丰,霍金.于氏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66-68.

[21]刘涛,陈晓鸥,韩景献.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 30 例[J].陕西中医,2013,34(1):68-70.

[22]黄宏敏,赵光峰,陈琪,等.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11-12.

[23]陈明菊,米莉,杨金华.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ADL能力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8):1729-1730.

[24]东梅.经络操加穴刺激在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27-128.

[25]王伟华,张倩.电针结合五音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4):157-158.

猜你喜欢
中风中医药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有意义的一天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生之意义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