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2015-03-20 19:11孙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方选祛斑黄褐斑

孙欣

(天津西青中医医院,天津 300380)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孙欣

(天津西青中医医院,天津300380)

黄褐斑;中医药疗法;综述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淡黑色斑或斑点的无自觉症状的色素异常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黧黑斑”“面皯”“面尘”等。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于日晒后加重。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上有其独特优势,现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论述,《外科正宗》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现代认为本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郁、脾湿、肾虚致脏腑不和,气血失调,颜面失养为其主要病机。另外,中医学有“无瘀不成斑”之说,血瘀于面亦可发为斑片。赵炳南等[1]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肾气不足,肾水不能上乘,或肝郁气结,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张志威等[2]认为病本为肝,阳明失荣是黄褐斑发病机制。华晔[3]认为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者黄褐斑发病率高于其他体质者。余土根等[4]则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妊娠性激素水平、滥用化妆品、遗传、口服避孕药等多方面的刺激使得黑色素增加,皮肤颜色加深而致。

2 治疗概况

2.1中药内治

2.1.1辨证论治王自立教授将黄褐斑辨证分为五型治疗:①营卫不和证,方选桂枝加附子汤加减;②脾虚湿盛证,方选四君子汤加味;③气滞血瘀证,方选逍遥散加桃红四物汤;④肝郁肾虚证,方选四逆散加六味地黄汤;⑤肾虚血瘀证,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六味地黄汤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5]。吴逸芝等[6]将此病辨证分为三型治疗:①肝郁湿滞型,治宜疏肝理气、醒脾化湿,药用柴胡、牡丹皮、茯苓、当归、白鲜皮各10 g,薏苡仁30 g;②肝肾阴亏型,治宜滋补肝肾,药用熟地黄24 g,山茱萸、山药、女贞子、何首乌各12 g,旱连草、防风各10 g;③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化瘀祛斑,药用仙茅、淫羊藿、菟丝子各12 g,巴戟天、肉苁蓉各10 g,鸡血藤18 g。王用峰[7]将黄褐斑辨证分为四型治疗:①肝郁气滞证,药用柴胡、川楝子、当归、赤芍、白芍各15 g,香附、枳壳、

陈皮、川芎各12 g,防风 10 g,甘草6 g;②阴虚火旺证,采用生地黄、山药、牡丹皮、赤芍、山萸肉、茯苓、地骨皮、白僵蚕、桃仁各15 g,泽泻12 g;③气滞血瘀证,采用当归、赤芍、桃仁、丹参、凌霄花、生地黄、延胡索各15 g,红花、川芎、白芷、白薇各12 g;④冲任失调证,采用仙茅、淫羊藿、益母草、香附各15 g,知母、黄柏、当归、巴戟天、川续断各12 g。在临证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张志荣[8]则将此病辨证分为三型治疗:①肝郁气滞型,方选逍遥散加减;②脾失健运型,方选归脾汤加减;③肝肾阴虚型,方选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减。孟亚东等[9]将黄褐斑辨证分为五型治疗:①肝郁气滞型,方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②脾虚湿蕴型,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③肾阴不足型,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④气滞血瘀型,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⑤胞宫虚寒型,选用温经汤加减。

2.1.2自拟专方治疗尕丽娜等[10]予自拟红玉祛斑胶囊(红景天、柴胡、红花、白芍、茯苓、山药、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龙胆草、薄荷、生姜)治疗本病,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10例(给予维生素C片,每次0.2 g,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每次0.1 g,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对黄褐斑面积大小、色素程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杨秀兰[11]运用自拟祛斑散瘀汤(何首乌、坤草、旱莲草各30 g,杜仲、生熟地、菟丝子、茯苓、百合、桑白皮各15 g,当归、红花、柴胡、香附、水蛭各10 g)治疗56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96.4%。赵洋[12]予自拟祛斑散(白芷、何首乌、丹参、益母草各15 g)治疗黄褐斑,结果总有效率为76.92%。李勤等[13]予美肤散(黄芪、当归、天花粉、白及、白芷等)治疗本病,经过10余年的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强桂芳[14]予自拟养血解郁消斑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香附、僵蚕各10 g,丹参、山茱萸、柴胡各12 g,藁本、红花各8 g)治疗黄褐斑38例,总有效率达92.1%。

2.1.3中成药治疗唐的木[15]采用益坤宁颗粒(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生产)治疗黄褐斑35例,总有效率为82.9%。宋秋荷等[16]用八宝丹胶囊(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501)治疗因肝脏原因引起女性特发性黄褐斑23例,有效率为87%。

2.2外治法

2.2.1药物外敷李晓红等[17]予自制祛斑散面膜(当归、川芎、白芷、黄芩、淫羊藿、蒺藜等)治疗本病,将上述药物烘干,粉碎为细末,过100目筛,消毒后分装备用。使用时兑入蜂蜜,加少许清水,调成糊状即为面膜。将面膜均匀敷于面部,约30 min后用清水洗净。每天1次,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92.43%。蓝海冰等[18]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30例,面膜药物组成:白僵蚕、白及、白茯苓、白附子、白莲子、白丁香各30 g,羌活15 g,红花10 g等,将上药研为细末,过120目筛,每次取3 g于容器中,加入30 g面膜粉(北京阿贝尔生物材料研究所),以蜂蜜或鸡蛋清调成糊状,洁面后敷于面部,30 min后洗净,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2%氢醌霜(商品名:千白,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分早晚各一次外涂患处。两组均依据辨证分为肝郁证、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分别采用加味逍遥丸、参苓白术丸、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胶囊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2穴位注射丁惠玲等[19]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黄褐斑23例,选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为基本穴位。肝气郁滞者配穴血海、肝俞;脾虚湿盛者配穴脾俞、阴陵泉;肾气不足者配穴肾俞、关元。双侧穴位一侧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由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一侧注射黄芪注射液(由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一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3喷雾加按摩李琛等[20]采用中药喷雾加面部经穴按摩配合外用祛斑霜治疗黄褐斑30例,与单纯外用祛斑霜治疗6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4针灸及其他治疗史红斐等[21]采用调肝脾针法治疗黄褐斑,取穴以局部和厥阴经、太阴经、阳明经为主,有兼证再随证加减穴位,总有效率为90.00%。张贵峰等[22]予标准化薄氏腹针辨证治疗黄褐斑30例,总有效率为83.33%。郑自琪等[23]将11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面部微针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脐周八穴温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6.8%。牟文哲[24]将72例黄褐斑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局部围刺治疗,治疗组配合体针治疗,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刘丽等[25]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女性黄褐斑患者50例,针刺肺俞、心俞、膈俞等穴,耳穴贴压肺、心、内分泌等穴。对照组30例仅用耳穴贴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

3 小结

综上所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主要责之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引起的外在皮肤表现,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温肾、活血化瘀、通络、祛湿、化痰等辨证论治,针药配合,内服外敷,刺络放血拔罐等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现代研究认为血液流变学、内分泌水平的改变、情绪焦虑等精神因素也是影响黄褐斑发生的重要因素,若能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论治,可望在本病的治疗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257-258.

[2]张志威,沈正先,管佳畅.毛宇湘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J].河北中医,2014,36(7):966-967.

[3]华晔.黄褐斑的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0):30-31.

[4]余土根,郑敏,方红,等.天然维生素E胶丸治疗黄褐斑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67-368.

[5]彭书平,董亚娜,潘文,等.王自立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J].中医研究,2012,25(1):56-57.

[6]吴逸芝,梁忍霞,刘浩,等.中药治疗黄褐斑8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923.

[7]王用峰.辨证论治黄褐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 (4):452-454.

[8]张志荣.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J].中医研究,2011,24 (10):58-60.

[9]孟亚东,董丽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6):1153-1154.

[10]尕丽娜,罗小君,张峻,等.红玉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27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8,28(7):67-68.

[11]杨秀兰.祛斑散瘀汤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157.

[12]赵洋.祛斑散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1):1520-1521.

[13]李勤,胡志飞,陈强,等.美肤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54-1355.

[14]强桂芳.养血解郁消斑汤治疗黄褐斑38例[J].山西中医,2011,27(12):20.

[15]唐的木.益坤宁颗粒治疗黄褐斑35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2,33(12):1665-1666.

[16]宋秋荷,赖雪花,童务华,等.八宝丹治疗女性特发性黄褐斑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701-2702.

[17]李晓红,张书军.自制祛斑散外用治疗黄褐斑6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43-44.

[18]蓝海冰,曲剑华,杨岚,等.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53-2254.

[19]丁惠玲,任芳,魏淑相,等.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女性黄褐斑2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3):7-8.

[20]李琛,李月敏.中药喷雾加面部经穴按摩治疗黄褐斑30例[J].山西中医,2002,18(1):42.

[21]史红斐,徐兵,郭希超,等.调肝脾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女性激素、促黑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52-54.

[22]张贵峰,黄泳,肖文秋,等.标准化薄氏腹针辨证治疗黄褐斑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4):34-35.

[23]郑自琪,白宇乾,于洋,等.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56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12-113.

[24]牟文哲.局部围刺配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50.

[25]刘丽,李文丽,刘丽.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女性黄褐斑50例[J].陕西中医,2009,30(3):331-332.

(编辑弓艳玲)

R275

A

2095-4441(2015)03-0071-03

2015-05-25

猜你喜欢
方选祛斑黄褐斑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化瘀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血瘀发热误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