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5-03-20 19:1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邪气正气政治

张 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各种先进的文化成果都可以成为它的教育资源,这是推进教育校本融合的重要举措。在医学院校,倘若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医学文化,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医学文化,盘活教育资源,也有助于推进教育内容的校本化改造,拉近与医学生的距离。曾任美国医学史学会主席的西格里斯曾说过:“医学,通常被看成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际上乃是一门社会科学。因为医学的目标是社会的……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医生每天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是是为了实现一个社会目标。”[1]中医学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支撑,中医文化具有更强的文化反哺能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治未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教育理念

医药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最早就源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与单纯的修补医学不同,中医特别强调预防保健,认为预防保健在促进健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远比治疗更加有效。治未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2]。一是未病养生。治未病将重心放在预防疾病发生,通过日常的调理与保健,防治疾病发生,“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二是欲病救萌。当疾病处于萌芽阶段时,虽然疾病未发生,但身体已出现了各种征兆,此时若及时介入,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效果自然是最好的。“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三是已病早治。当疾病发生时,应当乘病灶未扩散,其危害还未波及到身体其他部位,及时治疗,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效果更好。四是瘥后调摄。疾病初愈,虽然病症消失了,但此时身体机能还较差,邪气未尽、阴阳未平,必须加强调理,才能巩固身体。

治未病的核心是预防,日常保健是为了不生病、少生病;生病时及时治疗是为了防止病情恶化;治愈后的调理是为了巩固身体,防止复发。治未病思想所坚持的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不谋而合的。治未病理念提出最初是服务于生命有机体的,思想认识“生病”了虽不可能通过医学来调理,但是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其实与医学无异,而治未病对身体的四个层次循序渐进的关照,同样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借鉴引用。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最优的教育效果,不能等学生已经出现了思想认识偏差、行为失当时才介入,而应当将工作做在前头,避免学生出错。与治未病一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从四个方面着力。第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防止学生在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时出现评价标准不定、是非模糊的状况,这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工作。第二方面,面对一些学生出现的思想和行为异常的萌芽,应当及时干预。思想和行为异常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在病变之初有各种征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留意学生的反常现象,及时沟通疏导,防止事态恶化。第三方面,当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和行为失当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下大力气处理。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一旦被错误思想所误导,要想纠正,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走入他们内心,在平等互动中纠正问题。第四方面,当把学生从错误中解救出来之后,此时学生还处在是非黑白的边界,极易在摇摆中再次被误导。此时应当持续地引领他们,为他们展示问题的全面,引导他们对比正误,不断巩固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面对重大是非问题时及时介入,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坐视不管。

2 辨证论治:抓住本质,开展个性化教育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疗手法。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辨认疾病的证候,结合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病灶、邪正关系,进而判断属于何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对证的治疗方法,选用方药。辨证与论治是相互作用的,辨证决定了论治的方案,而论治的成效也可以检验辨证的科学性。在临床中,中医关注的主要不是“病”本身,其重点在于区别“证”上,既要辨病,更要辨证,通过辨证找出疾病出现的根源。就如感冒是一种病,但在中医看来,感冒就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在治疗过程中只有辨清了患者属于哪种证型,才能有针对性地区别治疗。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法不同,中医不会仅仅针对单一症状制定治疗方案,也不会将同一方药用于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人,甚至在一个人患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其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可见,治病求本和个性化治疗是中医辨证论治极其显著的特征。

辨证论治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疾病的表现虽然可以观察到,但是病灶何在、由何诱发、如何攻克,这就要求医生综合全面地分析。与西医重视检验分析不同,中医对证的把握更多是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根据经验辨证确定的,这就对医生的临床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医在诊治中有时会出现“小病大治”的现象。严格意义上的“小病大治”并非“大处方”,而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综合判断之后进行治疗,力图以小窥大,提高患者的整体身体机能。一些人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有经验的中医在治疗的过程就不仅仅是治疗感冒,还会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患者感冒发生的几率。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社会阶层分化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思想和行为的异常现象,但是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关注这些表面现象,致力于解决这些外在错误,其教育效果必然是差强人意的。如大学生出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误解甚至敌视态度,不同的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此时若以同样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进行教育,自然无法实现情况的好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一些大学生可能是因为自己家庭在市场化改革中利益受损,对我们党失去信心,由此引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误解或敌视;一些学生可能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被西方思潮所蒙蔽;一些学生可能只是单纯为了标榜自己彰显个性而有意走非主流路线,等等。此时,若不找出“病证”,只是根据外在表现“治疗”,就有可能南辕北辙。

大学生是极富个性的群体,他们心智渐趋稳定,此时更可能表现出选择性的行为,展示自己的特定方面。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对外界持一种更加谨慎甚至敌对的态度,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教育本领,走进他们内心。中医对问诊极其重视,良好的沟通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大学生视为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在利用课堂进行规模化教育的同时,更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与规模化教育相比,个性化教育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但是教学效果无疑也会更好。对教育者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同样值得珍视的个体,不应当为了追求效率而舍弃任何一个学生。个性化治疗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生命力的保证。同样,在规模化教育之下采取个性化教育,虽然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但是无疑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3 扶正祛邪:张扬正气,抵挡错误思潮侵袭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在正邪力量对比中,正不压邪,使邪气压制了正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是人致病的原因,但是每个人都面临着“六淫”的威胁,有些人生病了,有些人却依然健康,这是因为“六淫”只有在人正气虚弱、无法抵挡邪气之时,才会诱发疾病,如果正气充足,“六淫”就无法入侵,人也就不会生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因此,中医重视保健,希望通过增强体质夯实正气抵挡邪气入侵。

扶正是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力,驱邪是祛除致病因素。在正气与邪气较量过程中,正气占上风,疾病就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邪气占优势,疾病就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治病的过程要么扶正,要么驱邪,要么扶正与驱邪双管齐下,但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要使正气战胜邪气。至于何时扶正,何时驱邪,何时扶正的同时祛邪,则要区别对待,不对症下药,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与人体置身的环境无异,也是正气与邪气共存的,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偏差也是因为在正邪对抗中正不压邪,邪气占了上风。中医的正气邪气较为抽象,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气与邪气则十分具体。凡是有助于端正大学生思想、修正大学生行为、引导大学生思想境界提升和行为改善的文化皆是正气,是科学的思想文化,反之皆为邪气,是不科学的思想文化。

客观而言,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学生往往是在最初时混淆了正误,而一旦他们的思想被错误文化所垄断,就难以再接受科学的文化。在网络普及前,由于大学生所能接触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且这些信息大都经过宣传部门的把关,科学性能得到一定保证。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种思想文化,其中就隐藏着各种落后的、不科学的思想文化。诚然,也没有哪一种思想文化自愿承认自己科学性不足,它们也都极力包装自己,卖力标榜其科学性,力求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策略不改的背景下,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更暗含西方国家不纯的动机。对大学生而言,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文化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但就他们的认知能力还难以完全分清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事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学生会被西方思想所蒙蔽,还极力为西方国家卖力吆喝。

面对落后文化的邪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祛除邪气,还应当光大正气。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述,还不断根据中国国情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解释现实和指导实践的能力。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一些教育者手段方法过于机械、内容过于陈旧、解读缺乏深度,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全面科学的了解。大学生对正面知识缺乏认识,在面对错误思想文化时自然就缺乏有力的解释工具,自然容易被错误文化所蒙蔽。这就如一个正气不足的人,既使他愿意抵挡邪气,最终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先进的科学思想文化,占领网上网下舆论宣传主阵地,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可能蒙蔽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应当层层拨开笼罩在其之上的幌子,为大学生揭示其本质,祛除邪气。弘扬正气与祛除邪气相结合,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美]H.P恰范特.医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2.

[2]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28.

猜你喜欢
邪气正气政治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幸福来自感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别轻易拔罐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