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5-03-20 19:11卫智权覃世椿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壮医科研课题本科生

阎 莉,卫智权,林 辰,覃世椿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凝聚着壮族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智慧,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壮医学未曾经过系统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某些临床技能的具体细节上仍然缺乏深入细致的阐述,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待向更深的认识领域去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将壮医学看成单纯的经验诊治的时代早已过去。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临床技巧,更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而科研经历则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壮医学本科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医学和壮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探索未知医学领域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更是他们必需具备的品质,因此,培养娴熟医疗技术、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壮医特色的临床医学人才势在必行。

1 壮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教师只注重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往往忽略通过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被动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被真正地理解,一旦进入临床见习或实习,真正遇到问题时并不会灵活运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问题。壮医学的本科教育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相关的专业课教师把上课的重点放在了传授壮医、中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技能上,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我校壮医学本科生中进行的初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参加社会实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学生虽然年轻充满活力,但由于自身的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科学研究经验欠缺等因素,让他们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本文结合壮医学专业的特点,在壮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尝试,总结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掌握一些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对科学研究活动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 培养壮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探索

2.1 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改革 我们研究医药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壮医药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根据壮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特点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1],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壮医药学概论》和《壮医药线点灸学》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自编具有壮医特色的壮医药线点灸学、壮医经筋疗法和壮医特色疗法等课程的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建设整体水平;鼓励高年资、高学历教师和年轻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和本科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并将最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2.2 完善学生科研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开展持久有序的培养工作的前提与保障。结合壮医药学院的实际情况,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教师需经学院认证才能获得本科生的指导资格;成立壮医大学生科研管理委员会,制定科研课题的管理办法及奖惩条例,监督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并对完成的课题进行考核。课题考核合格者,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按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考核优秀的课题鼓励申报学校各项科研奖励,或者推荐参加“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竞赛。通过报销版面费及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获得奖励等方式,鼓励壮医学本科生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2.3 鼓励壮医学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课题 为了培养壮医学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缺乏科研经验的大学生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壮医药学院鼓励高年级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根据个人兴趣和调研资料,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出设计性科研课题或参与教师正在研究的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学生将在科研课题的选题、研究方案制定、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整理以及科技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指导和训练,使他们对科研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学生参加科研的益处从选题开始就表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包括查阅文献及与专业教师进行探讨[2]。查阅科技文献让学生学会信息检索,筛选并获得相关文献;通过与不同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可以了解科研课题的背景和发展现状,从而理清研究思路。学生选定了研究内容后,指导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要帮助学生学会进行这一研究所必需的技能,如制定研究计划、学习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技术、批判性分析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正确选择医学统计学方法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师生间的密切接触将会增加学生已有的对医学科学的兴趣,并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同时,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大胆的想象力,有时会激发指导教师的灵感,为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壮医学本科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获得形成理论概念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体会学习与获取知识的乐趣,无论将来他们从事的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这段经历都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曾经有学生的设计性科研课题获得立项或者是获准参加教师研究项目后,因为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学生或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等原因,最终导致课题不能按时完成或敷衍了事。我院根据自愿的原则,遴选出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科研水平,并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认真履行职责的教师担任壮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科研指导和训练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培养了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发展具有壮医特色的“学生第二课堂” 壮医历史悠久,但一直未能形成自己规范统一的文字,因而没有留存大量的医药文献和经典著作,与其相关的医药资料散见于地方志、正史、野史及其他一些汉文史料中。长期以来壮医药的传承主要以父传子、师授徒的方式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还有一些特色诊疗技术和医疗经验仍散落在壮族民间[3]。

广西中医药大学分别在广西扶绥县东罗镇东斗村黄积群壮医诊所和南宁黄氏壮医经筋门诊、广西南丹县壮医医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推进和武鸣中医院的教学科研合作,为壮医学本科生提供开展社会实践的基层医疗服务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习壮族民间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挖掘整理散在民间的壮医验方秘方提供了可能。

在壮医药学院学团办公室的指导下,壮医学本科生成立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民族医药科研协会”,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委派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指导。该协会不定期邀请民间壮医、民族医药和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做各种专题讲座;深入社区和壮乡宣传医疗知识并开展便民义诊活动;深入壮族聚居地区调查访问壮医及老药农,搜集整理流传于壮族民间的医药资料,如医药手抄本、口碑传说、单方、验方或祖传秘方;举办各种知识竞赛,组织协会成员学习相关民族医疗技法及知识等。民族医药科研协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民族医药科研协会在每年的端午节将组织壮医学本科生参加在广西靖西举办的“端午药市”。因为端午药市不仅是当地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平台,更是传播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和端午民俗文化的舞台。药市除了进行各种药物的买卖交易,人们还通过逛药市交流壮医药的配方和壮医防病治病的经验,使得各种验方秘方及大量的传统用药知识得以交流和传播[4]。学生参加每年的药市,可以了解到最原始传统的壮医治疗方法和当地壮药的使用方法及验方秘方。

2.5 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壮医药实验室是壮医学本科生完成科研创新课题的主要场所,壮医药学院努力推动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以及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平台,满足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课题的需要。

目前,可供壮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的开放实验室有限,因此,壮医药学院将实验室管理措施放在首位。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必须提出申请,同时提交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详细实验设计方案,经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熟悉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和应用范围,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开始实验研究。学生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实验室会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回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学生需使用专人操作的贵重大型仪器须进行预约,待实验室安排好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室会不定期举办关于各种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讲座和培训,使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手段,提高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并验证他们的创新性想法。

随着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增多,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事宜会相应地增多,实验耗材支出也会增加,因此,壮医药学院从“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壮医学)”和“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资助经费中划拨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实验耗材的购买,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指导教师津贴、学生研究自主创新课题所需的实验耗材费、自制小型设备费和调研费等支出。壮医药学院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让有限的教育资源产出最大的培养效益。

3 总 结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是我国唯一培养壮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医药理论研究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及壮医临床技能开发的科研基地。我们将利用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以及一流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实现科研资源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鼓励壮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为手段,培育这批后备壮医人才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为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探索壮医学教育模式提供有力依据。

[1]罗婕,庞宇舟.壮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大众科技,2014,16(2):157-158.

[2]张雪君.医学生科研的价值[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7(3):33-36.

[3]宋宁.壮医研究概况与展望[J].广西中医药,2003,26(4):38-41.

[4]黄汉儒,刘智生,黄瑾明,等.广西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J].广西中医药,1986,9(6):6-8.

猜你喜欢
壮医科研课题本科生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科研课题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