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瑶医学教材建设探索

2015-03-20 19:11冯秋瑜李耀燕闫国跃白燕远谢阳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瑶族中医药大学医药

李 彤,冯秋瑜,李耀燕,张 曼,闫国跃,白燕远,谢阳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10年成立了瑶医药学院,承担瑶医药的挖掘整理、传承传播、对外交流及人才培养的工作。2012年,瑶医药学院启动全国高等院校瑶医学教材编写工作。经过3年多的调研、实地考察和组织编写,瑶医学教材拟在2015年年底出版。本文拟对瑶医学教材的建设进行总结。

1 瑶医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和意义

瑶医学教材是我国首部由高等院校组织编写的教材,编写这套教材,具有承载瑶医药精华、传承瑶医药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意义。

1.1 瑶医学教材的出版为我校招收瑶医学专业学生和全国瑶医执业医师开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教材是传授瑶医药知识给学生的蓝本和依据。编写瑶医学教材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教材出版后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招收瑶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能为全国瑶医执业医师开考做好准备。瑶医执业医师的开考将以高校的瑶医学教材为参考资料和出题范围。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瑶医执业医师开考作为民族医药的重点工作来抓,现已成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瑶医执业医师开考指日可待。

1.2 瑶医学教材编写后将成为继承和发扬瑶族医药的最有力工具 瑶族民间的从医用药经验需要规范并加以系统性地整理和挖掘。广西中医药大学肩挑重担,全力建设瑶医学教材。瑶医学教材的顺利出版,必将是前面所有瑶医药出版专著精华的集中体现。高等院校瑶医学教材作为整个瑶医药知识的载体,是一块亟需开发的魁宝,是瑶医学精华的体现,具有巨大的发掘潜力。该教材出版后,能作为瑶医药学习的最基本工具,成为传播和传授知识的权威工具书,被后人一代一代传承和更新。

1.3 瑶医学教材体现瑶医药的精华,能有力地推动瑶医药事业的发展 瑶医药事业的兴旺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人才培养首先必须有权威的基础工具书,其次才是各家争鸣的个人专著。中医学书籍的发掘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各版中医教材不断更新,这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的成熟程度。瑶族医药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瑶医学的发掘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各种参考工具和著作都不齐全、不完善。因此,在不断发掘和总结整理瑶医药的基础上,编写完善各种参考工具和著作,将为后世发展瑶医药提供有效参考,不断地推动瑶医药事业的发展。

2 瑶医学教材编写的基础及条件

传统的瑶族同胞喜居深山,如广西的金秀大瑶山、桂林的猫儿山、恭城的银殿山、都安的翠屏山、上思的十万大山等,都是瑶族的聚居地。这些地方大部分山高林密,雨量充足,百草丰盛,优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异常丰富的药用植物和动物。所以,瑶药资源异常丰富。当地的瑶药经常作为原材料运输至全国各地需应用瑶药的医院或者诊所。另一方面,瑶医也在全国颇负盛名。瑶医的特点是医药不分家,懂医者必懂药,懂药者亦懂医。瑶医治疗黄疸肝炎、肺脓疡、癫痫、前列腺炎、风湿骨痛等疾病的秘方验方[1],效果常令人称奇。瑶医治疗肿瘤和红斑狼疮也有独特的经验。北方以覃迅云为代表的瑶医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覃迅云企业下属的瑶医医院也纷纷对瑶药资源进行了新药开发和利用,拥有了自己的院内制剂和品种[2]。南方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李彤教授为代表的瑶医药团队,在肿瘤天然药的研发上初步有了一定的成效,有立项课题和产品专利,并能直接面向临床。在黑龙江,瑶医药企业家覃迅云牵头,已经出版了《瑶医史》《瑶医基础概论》《瑶医审病学》《瑶药学》等多部瑶医学专著。这些专著为此次瑶医学教材编写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8年,广西区党委、区政府颁布《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助推壮瑶医药发展。2010年,广西中医药大学于成立了瑶医药学院,配备了瑶医专业团队,组织了专业的瑶医学教材编写专家和成员,使编写瑶医学教材有了人员基础。

3 瑶医学教材编写面临的问题

由于起步晚,发展滞后,人才匮乏,人员传承少,民族文化没有形成文字等缺点,瑶医药现在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目前,广西有众多的瑶医医师,大部分都是自己在家中行医,或者以帮亲戚朋友邻居看病的形式存在。这些民间瑶医医师的共同特点都是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同时,瑶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各种参考工具和著作都不齐全、不完善。而且由于瑶族本身没有自己成熟的文字,民间瑶医的各地方方言互不相通,瑶医药的发掘整理存在着很多困难。若没有真正挖掘到瑶族医药的精华,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会套用中医理论;整个编写过程会系统性不强,不规范,包括学术语言表达不规范、名词术语不统一[3]。

4 瑶医学教材编写工作思路

教材是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重要表现形式[4],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用具,必须逻辑严谨,思维清晰,措辞简明。因此,围绕着高等院校瑶医学教材的建设,工作思路如下。

4.1 围绕教材建设的目的要求,专人专用,引进瑶族民间医师作为编写人员 瑶医药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有经验的老一辈瑶医药人员正在逐步减少。而新一代瑶医药专业人员无论是在数量和素质上,都难以承担瑶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为此,瑶医药人才培养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研究落实,才能促进瑶医药的发展和进步。务必抓紧做好老瑶医药人员经验的总结和“传、帮、带”工作,把宝贵的瑶医药经验总结好并系统传承下来[2]。所以,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吸纳一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瑶医师,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材编写中,使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瑶医药人员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用真正的瑶医理论和技能参编瑶医学教材。在这过程中,通过举行系列讲座和授课等形式,让他们既为人民群众提供瑶医药服务,又为瑶医药人才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4.2 讲究教材的编写策略,实地蹲点学习,为瑶医学教材积累原始的素材 瑶医药资源丰富,民间瑶医蕴藏着许多医疗实践经验,既有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又有大批单方、验方和秘方,需要及时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药物方面,瑶药资源种类繁多,特别是作为瑶药精华的“老班药”更是瑶药的一大特色[2]。但至今为止,很多瑶医民间医师均没能依靠自己个体的力量系统地整理瑶医学理论,所以瑶药的使用仍处于“凭经验”的状态,缺乏系统理论指导。但是,瑶医学教材的编写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偏离事实,不能脱离民间。因此,瑶医学教材可以借助高校的力量,通过派遣专业人才到民间实地蹲点学习,到瑶乡瑶寨跟当地瑶医民间医师同吃同住。学习时间要够长,要发掘到瑶医药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加以整理。从2012年开始,瑶医学教材编写专家重点对金秀、贺州、富川、恭城、灌阳、金城江、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大化、都安、巴马、武鸣等瑶族聚居的地区开展调研。历时3年多,行程2万多公里,走访当地瑶医60余人,参观了30多家卫生所和40多家草药店铺,拍摄了调研图片2万多张,发掘了近千条民间偏方验方。还要把握瑶医药学术思想和学术体系,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注重凝练,不能套用中医,要有自己的核心理论,并有所创新。

4.3 边编写边修改,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不同专家的建议 瑶医学教材是整个瑶医药理论思想的呈现,代表了瑶医药的发展成效。瑶族支系发达,拥有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平地瑶四大支系。每个瑶族的分支因为生活习惯及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医药卫生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套瑶医学教材的编写必须集思广益,真正深入瑶族民间发掘瑶医药理论的精华。在开始编写教材前,广西中医药大学组织了相关专家经过了反复地论证,精心挑选编写人员,组织编写人员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和建议。在教材基本定稿时,又组织了区内外的主审专家对教材进行了严格细致地评审。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能让此套教材出成品、出精品。

现在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编撰的10本瑶医学教材《瑶族医药史》《瑶医医道纲纪》《瑶医生道》《瑶医诊道》《瑶医病道》《瑶医药道》《瑶医方道》《瑶医治道》《瑶医打道》《瑶医神气道》,已经交付出版社,有望在2015年年底出版。整套教材出版后,将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和教育人才,努力达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不让教材成为形式主义,真正实现教材的教学和传授功能。

[1]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6.

[2]冯秋瑜,李彤,庞宇舟,等.金秀县瑶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9(3):54-57.

[3]庞宇舟.对壮医药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4):103-105.

[4]孙红艳.职业教育项目化教材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瑶族中医药大学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