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失眠技术方案研究

2015-03-20 19:11覃骊兰胡玉英蓝毓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壮药壮医穴位

覃骊兰,梁 钢,孙 健,夏 猛,胡玉英,蓝毓营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2.容县都峤山医院,广西 容县 5375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壮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失眠技术方案研究

覃骊兰1,梁钢2,孙健1,夏猛1,胡玉英3,蓝毓营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2.容县都峤山医院,广西 容县5375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530023)

抑郁症;失眠;壮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

失眠是老年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针对本病,中药内服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不易接受或坚持,且医疗费用较高。西药起效快,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停药后易复发,有耐药性和成瘾性等缺点,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运用壮药自拟养心安神散穴位敷贴对中老年抑郁症失眠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对壮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失眠技术方案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推广使用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1 疾病诊断标准

1.1西医诊断标准[1]

1.1.1抑郁症障碍的诊断标准(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⑤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⑥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⑦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⑧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⑨性欲减退。(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1.1.2失眠的诊断标准(CCMD-2-R失眠发作诊断标准):(1)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多梦、疲乏、白天困倦。(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障碍症状,部分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1.2壮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2]拟定:主症:久久不能入睡,或睡而不稳,反复醒来,或早醒不能再睡,或时寐时醒,甚至彻夜不能入睡。兼症:可伴急躁易怒,心烦心悸,健忘,遇事善惊,不思饮食等。舌诊:舌质红或淡红,舌下脉络粗胀、色青紫等。

2 适应证

45~65岁抑郁症失眠患者中符合本病壮医、西医诊断标准者(无其它并发症;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影响第一诊断、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患者)。

3 禁忌证

年龄在45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疗法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或外涂过其它同类药物者。

4 技术规范

4.1药物组成及制备方法按照壮医药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选取自制的壮药养心安神散(由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萝芙木、铁包金、三白草、八角枫等11味壮药组成),将这11味壮

药按一定的比例研末成粉备用,在使用的当日将壮药养心安神散加水及蜂蜜少许调成干湿适中的糊状药泥,并搓成一元硬币大小待用。

4.2粘贴的敷料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粘贴伤口敷料。

4.3穴位的选取按照《中国壮医针灸学》的偱道路取穴法和三道两路配穴法选百会、风池(双)、风府、大椎、心俞穴(双)、太溪穴(双)、神阙穴、内关穴(双)共十二个穴位。

4.4操作规范体位:无特殊疾病者,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体位为宜,一般取坐位或卧位。贴敷方法与时间:贴敷前先按《中国壮医针灸学》的取穴方法进行取穴,充分暴露贴敷穴位,用棉球擦去汗液,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将硬币大小的药膏放于有粘性的敷料中间部位,压成扁平状,最后粘贴到相应的穴位。

4.5治疗时间及疗程每天1次,每次贴6~8 h,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情况而定。7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4个疗程。

5 穴位贴敷后的观察与护理

本品对皮肤刺激性小,极少出现皮肤不适或损害,如有个别人对本品过敏的要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对症处理。

在贴敷过程中,贴敷部位若出现水泡的立即予以停用,除去贴敷材料。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可让其自然吸收;若出现大的水泡,可用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出水泡内的液体;出现破溃的水泡,则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使用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止局部感染。少数患者于贴敷后会出现局部皮肤微红,色素沉着及轻度的瘙痒均属于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不必处理;若局部皮肤出现刺痒、甚至疼痛的感觉时,则应立即取下贴敷材料,并防止患者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亦可在局部涂抹茶油,不必涂抹其它抗炎类药物。贴敷的药物应注意固定,以免发生移位或脱落,当次贴敷结束后宜进行局部皮肤清洁。一般可用适温清水清洗,软棉质布料轻擦拭即可。不宜用有刺激性的物质及硬质布料擦洗。

6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禁食辛辣、油腻多脂、冰冻生冷之品。贴敷期间不宜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浸泡冷水、游泳或从事剧烈的活动。避免出汗过多,防止贴敷药物脱落。要遵循医师的指示治疗,并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7 讨论

抑郁症失眠是抑郁症或心境恶劣以失眠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现代医学称之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depression or dysthymia insomnia,DDI)[3]。抑郁症失眠常表现为睡眠中断和早醒,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减少或消失以及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潜伏期缩短[4]。临床中有超过90%的重症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或白天睡眠,另有62%的抑郁症患者首发临床症状为睡眠障碍[5]。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和应激、性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抑郁症导致失眠的机制可粗略的认为是生理或心理等因素使去甲肾上腺轴兴奋,并最终引起机体REM睡眠增强及NREM睡眠期缩短[6-8]。壮医将其称为夜不睡[9]、年闹诺[10]、嫩卟叻[11],认为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伤及谷道,或者是病后、年迈、赋不足,使三道两路功能不足,从而使气血生化乏源,“巧坞”(大脑)失于濡养;或由于惊恐,“咪心头”(心脏)之火炽盛,情志抑郁,影响三道两路之调节功能,“巧坞”之职未能正常发挥而引起。因此在治疗上以调气、补虚为要。临床上可选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据统计,抑郁症导致的失眠也往往由于误诊、漏诊而耽误治疗,目前仅有1/4到1/3得到有效的治疗[12]。少数得到治疗的患者,由于抗抑郁药物或抗抑郁药物与镇静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即使有一定治疗效果,往往由于眩晕、头痛、恶心等副作用,而严重影响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目前,关于抑郁症失眠的药物开发研究已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寻找和探寻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抗抑郁失眠药物或治疗策略,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壮医药属于民族医药,将目光投向民族医药,是解决当前医学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深藏于民间的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目前相关研究证明,药物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症能有效改善非器质性失眠,老年性失眠等多种失眠症[13-14],但目前尚未见壮医药穴位贴敷疗法干预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研究报道。由此可见,壮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法,也极有必要开展此方面的技术规范化研究,以便更好的传承壮民族医药,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壮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壮族常用的一种外治疗法。据考古资料证明,远在新旧石器时代,壮族人民就已经开始采用一些砭石、骨针、天然植物的刺等作为刺血、排脓的工具,并使用当地丰富的天然草药进行外敷,将此技术一直流传至今。壮药穴位贴敷疗法作为壮医外治法之一,是壮族人民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在广大缺医少药的壮族山区,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与欢迎。壮医常用的敷贴疗法有直接用草药外敷法、穴位贴药法、药膏药散外敷法等。壮药穴位敷贴疗法是穴位贴药法与药膏药散外敷法的结合,选用的具体药物和穴位是取效的关键,应根据具体病情需要而定。壮药穴位敷贴疗法目前可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瘀血证、痰瘀证,以及龙路、火路不畅而导致的各种气血瘀滞病证。

壮药穴位贴敷疗法集壮医穴位贴敷和壮药治疗之所长,壮医认为,通过壮药的穴位贴敷,可以直接将药物作用于人体的龙路、火路,能够疏通龙路、火路的瘀滞,一方面可通过龙路及火路的体表网络直接祛毒外出,另一方面,可调整“勒”、“嘘”及脏腑功能,尽快恢复天、人、地三气的同步运行。

壮药穴位贴敷疗法将加工处理后的壮药贴于人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机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借助皮肤孔窍渗透到经络、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的运行,从而达到畅通谷道、气道、水道之道路,调节龙路、火路之气机,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服药物损伤脾胃之弊,对于老幼虚弱之体,尤为适宜。此外,其使用相对安全,即使在临床应用当中出现一些皮肤的刺激反应,亦可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并可继续使用。另外,其所用药物大多数为常见的壮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钟鸣.壮医病证诊疗规范[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2.

[3]叶家盛.腹针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

[4]李一瀛,胡珍真,黄志力,等.应激在抑郁症失眠中的作用和常用应激动物模型的睡眠特点[J].药学学报,2012,47 (1):1-6.

[5]Dennyttenaere k,Bruffaerts R,Posafa V,et al.Prevalence,severity and unmet need for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J].JAMA,2004,292 (21):2581.

[6]左玲俊,徐俊冕.HPA轴功能与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12-113,109.

[7]秦丽娟.抑郁症性别差异与HPA轴改变的相关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8]柴丽,赵博.抑郁症与HPA轴关系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68-271.

[9]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316.

[10]庞声航,王柏灿,莫滚.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5.

[11]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91.

[12]殷建权,李立红,严伟,等.穴位贴敷对失眠症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22-423.

[13]赵欣纪.穴位贴敷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8):1459-1460.

[14]沙丽君.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72例的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1,26(2):389-390.

(编辑弓艳玲)

R256.23

A

2095-4441(2015)03-0118-03

2015-06-28

2012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桂科攻1298003-6-8);2014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桂科合14125007-2-14)

覃骊兰,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

蓝毓营,男,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医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壮药壮医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壮药莪术油对卵巢癌miR-223-3p的调控机制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壮药两面针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正交试验优选壮药三裂叶葛藤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壮药假烟叶急性毒性试验研究